哥特、洛可可、巴洛克……怎麼才能看懂歐式建築?

2021-02-07 收藏馬未都

前段時間,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關注,大家紛紛對這一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法國地標性建築遭受的損失表示惋惜。

 

大火結束以後,聖母院的修繕工作也已經提上了日程,就在法國政府徵集修複方案的時候,法國網友紛紛開始戲謔起自己的古建:這座哥德式的尖塔燒沒了,乾脆咱們給聖母院來點改變。

 

比如有現代風的:

羅浮宮都那樣了,我聖母院為啥不行?

比如有蓮蓬頭的:

有世上最「大」的消防系統,真是讓人安心呢

 

比如有考慮到法國政府財政拮据,好心找來贊助的: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法國網友的腦洞之大暫且不談,我還是很佩服他們的樂觀精神的。言歸正傳,前邊提到哥德式塔尖,這是我們在歐式建築中經常聽到的名詞,那麼什麼是哥德式?

19世紀巴黎聖母院修繕設計圖

 

對於中國人來說,也許對歐洲歷史上如此頻繁的君主更換、宗教鬥爭、合併分裂無法感同身受,但正是這些要素,促成了與中國建築相對統一的風格不同的歐式建築風格,這一系列建築風格的源頭,當然要從古希臘說起。

希臘式建築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頭頂一個三角形,然後下邊有著一根根的希臘柱。直到今天,世界上一些西方國家依然把這個形式用在某些重要的建築上。

美國林肯紀念堂

 

取代了古希臘的,是盛極一時的古羅馬,雖然軍事上羅馬徵服了希臘,但是文化上羅馬卻被希臘所徵服。

在吸收了希臘式建築的一些特點之後,又利用火山灰、石灰、碎石拌成的材料,羅馬人用世界上最早的水泥,支撐起了原先被認為是「空中樓閣」的大圓頂——這也正是羅馬式建築的特點。

羅馬萬神廟

類似鬥獸場的大拱門也是羅馬建築的典型

 

到了公元四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獨佔地中海以東的與亞洲、非洲相交的領土,吸收了外來文化,自然也從建築上有所體現,這一風格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洋蔥頭」,由於東羅馬帝國又叫拜佔庭帝國,所以這一風格稱為拜佔庭式建築

聖瓦西裡升天教堂

 

到了中世紀,羅馬成了歷史,基督教在歐洲許多國家成了「官方唯一指定宗教」,神權政治的影響下,各國都開始建造能更接近天堂的建築,如何接近天堂?答案當然是

傳說中古代巴比倫人建造過的通天塔

 

為了造高塔,此時的歐洲人絞盡腦汁,先從材料下手:用沉重的大石塊替換羅馬式、拜佔庭式的圓頂,這樣作為支撐才能牢靠。

米蘭大教堂

然後他們又發明了飛扶壁,專門用以支撐高聳入雲(相對當時而言)的哥德式尖塔——沒錯,這就是前邊提到的巴黎聖母院這類的哥德式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被建造出來的時期。

飛扶壁是哥特建築的顯著特徵

 

然後,歐洲人民在過了幾百年的慘澹生活後終於醒悟過來——原來教廷一直在忽悠我,所以就有了文藝復興。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莎士比亞、馬基雅維利等等一大票偉人都產自這一時期。

法國香波城堡

所謂文藝「復興」,就是指推翻宗教對人桎梏,復興古希臘一般的燦爛文化,此時的建築學也充滿了藝術家和哲學家的生機,也富有啟蒙意味,以對稱為美,稱為文藝復興建築。

烏菲齊美術館

 

到了17世紀,由於文藝復興產出大量文化,也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經濟蓬勃發展,此時在今天的義大利便出現了巴洛克風格,它一反文藝復興的規律對稱風格,採用了不規則形式作為架構,讓人一眼看過去,就一個詞,眼花繚亂。

凡爾賽宮

 

同時,大量使用金色也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大特點,以此彰顯它的華麗。需要注意的是,巴洛克風格不僅應用於建築,家具、服裝、器皿都有。

 

再往後就是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與巴洛克一樣,在建築、雕塑、繪畫、服裝、裝潢等領域都很常見,而它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巴洛克Plus」——複雜的東西越多越好,顏色越金越好,工藝越複雜越好

維斯教堂

 

下回再看到這些「老外」們引以為傲的歷史建築,可千萬要心中有點數哦!

註: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觀復貓屋! 

相關焦點

  • 細說歐式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
    這個時期是歐式風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了,深受皇室家族的鐘愛。 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說一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01 巴洛克風格
  • 一文弄懂歐洲建築風格:希臘、羅馬、哥特、巴洛克、洛可可……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佔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風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築、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裝等等。巴洛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之前的文藝復興時期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權勢,於是義大利人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從而形成了巴洛克風格。巴黎歌劇院
  • 如何區別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的建築?
    答|百度派 @Chandler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第四,城市和建築;常有一種莊嚴隆重、剛勁有力,然而又充滿歡樂的興致勃勃的氣氛。這些特徵是文藝復興晚期手法主義的發展。而洛可可風格產生於18世紀20年代的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築風格,更像是一種室內裝飾藝術。
  • 「洛可可」不是一種建築裝飾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個時期
    洛可可(Rococo)描述了一種藝術和建築風格,它的特點是精緻而清新,始於18世紀中期的法國。洛可可式的裝飾藝術通常被歸類為「晚期巴洛克式」,在新古典主義席捲西方世界之前蓬勃發展。洛可可式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
  • 聊一聊巴洛克與洛可可婚禮風格的前世今生
    說起歐式古典主義風格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巴洛克與洛可可,作為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兩種藝術風格,兩者既是一脈相承,卻又各具特色,同樣的華麗奢靡,同樣屬於貴族藝術,而巴洛克宏偉雄壯、洛可可細膩繁複。幾百年的時間裡,其建築風格、繪畫作品、時尚元素深深影響著後世,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解讀關於巴洛克與洛可可的前世今生。
  • 美的不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裝飾。巴洛克是流行於歐洲17世紀的藝術樣式,它發源於義大利。巴洛克裝飾藝術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衷於無窮、不定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的融合。它同文藝復興藝術的平靜和克制正好相反,他表現為戲劇性、豪華與誇張。
  • 如何區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雖然巴洛克和洛可可都很華麗,但巴洛克更加雄偉,而洛可可相對比較陰柔。從出現時間來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1774)。先來看看什麼是巴洛克?上面這個娘娘腔的男人,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他也是巴洛克風格最忠實的擁躉和推動者。
  • 兩種歐洲古典主義經典風格,巴洛克和洛可可,真的了解了嗎?
    有很多新人寶寶們說特別喜歡歐式婚禮但是就是不知道該做成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歐洲兩個代表性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經過對比,更清晰他們的風格特點『 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如果我們將巴洛克風格比作是極具傳奇色彩的霸道總裁那麼洛可可風格就是天真浪漫的貴族小姐同樣作為風靡歐洲一時的兩位
  • 巴洛克,古典主義,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怎麼區分?
    從17-19世紀,產生許多藝術風格,巴洛克風格,法國古典主義,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理性與感性交替上演。一說起這些專業術語,就讓人頭大。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新古典,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你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今天Irene就帶著大家了解這幾種藝術風格,並總結分辨作品流派的小技巧~17世紀文藝復興已經進入末期,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熱潮創立新教,天主教地位受到威脅,通過反宗教改革運動進行反擊,巴洛克藝術順勢興起成為天主教反改革的宣傳工具
  • 從巴洛克到洛可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高凌/文 從巴洛克風格到洛可可風格的轉變其實並沒有一個嚴格的界線,很難說從哪天起人們就進入了洛可可風,就像很難說從哪天起人們進入了巴洛克風一樣。在建築上劃分或許要容易些:例如從凡爾賽的狩獵小屋到太陽王的凡爾賽宮,再從太陽王的凡爾賽宮到路易十五的瓷器般的小特裡亞農宮,建築史就從巴洛克時代跨入了洛可可時代。繪畫上華託和布歇的差異很容易分辨,如果再把弗拉戈納爾拖進來就更清晰了。
  • 歐洲那些建築終於弄明白啦!羅馬、巴洛克、洛可可……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佔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請朋友們注意,這次的小標題上小編沒有用建築二字,因為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
  • 洛可可、巴洛克、拜佔庭各種風格的珠寶怎麼區分?
    就比如西方藝術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的拜佔庭、巴洛克、洛可可風格。 但時期並不能完全用來判斷某一藝術風格的起止,相近時期的風格,相互間會有借鑑、融合與發展,而潮流也是輪迴的。晚期的巴洛克風格已經在某些方面顯露出洛可可風格的端倪。 洛可可時期 特點:女性化、不對稱、柔軟輕快、精緻、細膩繁複 、「C」形、「S」形曲線
  • 令人著迷的幾種歐式建築風格,奢華的洛可可竟導致法國皇室的覆滅
    本期帶大家了解幾種歐式建築,滿滿的乾貨哦。由於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築的風格均有很大差異,卻又互相影響、交融而產生新的風格。由於種類太多就不一一詳述了,這裡主要介紹布拉格流行的六種風格:羅曼式、拜佔庭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
  • 【漲姿勢 】 歐洲那些建築終於弄明白啦!羅馬、巴洛克、洛可可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佔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 飛扶壁。
  • 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相比巴洛克風格,洛可可在建築上的體現更少,洛可可風格主要體現在室內裝飾以及服飾上。洛可可風格更多的像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典型的洛可可室內裝飾風格,女性化元素很多,從窗簾到地毯,還有座椅,沙發都用繁複的圖案。
  • 園林景觀:洛可可建築風格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個時髦的詞彙,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成都博物館與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即將於9月29日開展。昨日,策展人對於本次畫展中的一些藝術名詞進行了科普。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洛可可建築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複雜。
  • 園林景觀知識:洛可可建築風格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