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收下這份預防中暑指南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

1.除了高溫還應警惕高溼

環境溫度與溼度與中暑密切相關,高溫高溼的環境最容易發生中暑。我曾接診過兩個典型病例,一個是在氣溫37℃、溼度80%的「桑拿天」裡工作的環衛工人,另一個是在高爐附近連續作業3小時的某鑄造企業新員工。第一個病例被人發現時躺倒在地、不省人事,被送至醫院後經測量核心體溫已高達42℃,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經過積極治療,這名病人數天後才逐漸清醒,兩周後才能逐漸開始言語交流。第二個病例在沒有適應高溫環境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強體力勞動,出現頭暈、心慌、噁心、大汗等中暑症狀,好在症狀輕微,經過治療,身體很快就恢復了。

人體散熱的主要途徑是汗液蒸發,但當環境溼度超過70%時,汗水很難蒸發,人體即使「汗出如漿」也不能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了。因此過高的溼度是導致中暑的一大原因。

導致中暑的另一大原因是日曬、高爐等熱源產生的熱輻射。我們時常聽到家長把孩子遺留在車內,致使孩子死亡。事實上,此類悲劇中孩子的死因是日曬後的高溫環境,而不是窒息。在夏季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當戶外溫度為30℃時,車內溫度半個小時即可升到46℃,一個小時後可達56℃,遠遠超出了人體承受的極限。因此即便開著車窗,過高的車內溫度也會讓車內人員發生重度中暑,危及生命。

2.容易與多種疾病混淆

中暑了一定是大汗淋漓、身體很燙嗎?不一定。中暑的表現多種多樣,根據症狀的輕重,可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也被稱為熱射病。

輕度中暑的主要表現是心慌、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沒有意識障礙和臟器功能損傷。中度中暑,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起病迅速,常以血容量不足(即血液總量減少,常表現為脫水)為特徵。除了輕度中暑的表現,中度中暑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皮膚溼冷、面色蒼白、心率明顯加快、血壓下降或暈厥、少尿、輕度脫水等,病人體溫稍高或正常。簡言之,中度中暑是在輕度中暑的基礎上還出現了臟器功能異常,但中樞神經系統累及不明顯。

重度中暑是在高溫高溼環境中突然發病,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伴有皮膚灼熱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核心溫度超過40℃。重度中暑會引發多個臟器功能衰竭,如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等,中樞神經系統也明顯受累。

不難發現,中暑的表現與低血糖、腦卒中、癲癇、感染性疾病、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表現很像,容易引發誤診。上述疾病也可以與中暑同時存在,因此往往需要醫生採取緊急綜合措施,先保持生命體徵穩定,再挽救臟器功能。

3.爭取半小時降溫至39℃以下

一旦自我感覺中暑,首先要迅速脫離高溫高溼的環境,到陰涼通風處靜臥,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話,要到空調房中休息,並儘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熱。神志清醒者應及時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輕度中暑者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如果症狀比較嚴重,需要至醫院診治。

除了積極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降低核心體溫是中暑治療中最核心的環節。核心溫度是指身體深部的溫度,如鼓膜溫度、食管內溫度、膀胱內溫度、直腸內溫度等。快速降低核心體溫,就可以使重要臟器脫離或減輕高體溫帶來的損害。醫生一般通過測量耳溫或肛溫獲得核心溫度,在中暑患者的核心體溫監測中,首選肛溫。

中暑高熱者要迅速降低核心體溫,爭取在半小時內將核心溫度降至39℃以下。降溫措施多主張採取物理降溫,如去除衣物,身上灑水,用風扇吹風等,或者將身體(頭部除外)浸於冷水中降溫,或不斷用冷水擦浴。不用擔心水溫過低,有的醫學指南推薦使用0℃到4℃的冰水浸浴,這是降低核心體溫最快的一種方式,前提是掌握好浸浴時間,做好防凍傷措施。

不建議用酒精擦浴降溫。酒精蒸髮帶走熱量的效率遠不如水蒸發。酒精擦浴可能會使體表血管舒張,加重血容量不足的情況。酒精經過皮膚吸收也會產生一定毒性。另外,因為中暑高熱的機制與感染炎症後的發熱機制不同,因此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常用的解熱藥物降溫。

4.愛出汗的人散熱能力強

那麼是出汗多的人容易中暑還是出汗少的人容易中暑?人們往往認為大汗淋漓的人容易中暑。實際上,中暑的根本原因是產熱與散熱不平衡所導致的體溫異常升高。汗液蒸發是人體散熱的一個重要法寶,出汗多的人散熱能力強,相比有出汗功能障礙的人更不容易中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溼度很高的環境下,無論出汗多還是出汗少都會中暑。

體溫指標也是同理,並不是體溫不高就不會中暑。輕度和中度中暑病人的體溫有時並不高,而且大家在醫院外通常很難測量核心溫度,所以用體溫來衡量是否中暑也不準確。

前面提到冷水擦浴是有效的物理降溫措施。有人不禁會問:冷水不是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阻礙人體散熱嗎?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觀點。冷水確實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給散熱帶來影響。但是,冷水浸泡或者不斷使用冷水擦浴的時候,通過傳導和對流散發的大量熱量,會超過血管收縮對散熱產生的影響。因此臨床中,我們還是主張用冷水浸泡或冷水擦浴來給中暑患者降溫。

5.穿紅色衣服更防曬

中暑重在預防。北京近期降水較多,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時候,在戶外作業的人群和體弱多病的老人、孩子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那麼如何預防中暑呢?

首先是加強隔熱、通風、遮陽防曬等措施,改善高溫高溼的外部環境。其次,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再次,穿著質地輕薄、透風、寬鬆的衣物。有研究表明,紅色衣服可反射傳播熱輻射的紅光和紅外線,還可大量吸收紫外線。在暴露於陽光下超過20分鐘時,紅色衣服表面的溫度最低,穿著最涼快。最後,使用空調降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留滯,也會大幅度減少熱休克的發生。

這裡還需提醒大家,聽天氣預報時關注一下體感溫度。體感溫度是氣溫、溼度、風力等給人帶來的綜合感受。在夏季,啥時候自己覺得天兒比天氣預報的氣溫還要悶熱,那就要注意一下中暑的風險了。此時看看預報的體感溫度,往往會高於氣溫。

(張向陽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來源:北青網生活

相關焦點

  • 趁「熱」收下這份預防中暑指南
    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   1.除了高溫還應警惕高溼   環境溫度與溼度與中暑密切相關,高溫高溼的環境最容易發生中暑。
  • 預防中暑看過來: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
    提高公眾自我防護能力是預防和減少高溫中暑發生的重要幹預途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寫了《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2014版)》。①高溫引起的不適、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預防的;②老年人(>65歲)、嬰幼兒和兒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從事戶外工作及戶外體育運動項目的人員等是高溫中暑的高危人群;③涼爽通風的環境是防止高溫引發的不適、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護措施;④當氣溫達到≥32℃時,應儘量留在室內並保持通風,避免正午出行,或長時間在戶外停留;⑤夏季要關注當地天氣預報等相關報導
  • 預防中暑 推薦清熱解暑湯飲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出現中暑的情況,給我們的生活、健康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那麼怎麼預防中暑呢?夏季吃點什麼能防暑解暑呢?
  • 【健康】每個熱到昏厥的人,都需要這份「防中暑指南」
    從炎熱的戶外回到屋裡,把空調溫度調得太低,會出現怕冷、發熱、腹痛吐瀉、無汗、胸悶、舌苔白膩等症狀,這也是一種中暑表現,中醫稱為「陰暑」。  以下幾類人群更容易中暑,這個夏天要當心了。  水分補充不夠,不利於身體排汗散熱。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飲並不能防止中暑,還會使體內溫度驟降,暑熱積聚在體內無法散發,使中暑的機率更高。
  • 這份「防中暑指南」,送給熱到暈厥的你
    西瓜、空調、冰淇淋.還有中暑。中暑可不是只要回到空調房裡吃吃西瓜和冰淇淋就會沒事了,其實它比我們想像的可怕多了,嚴重的中暑是會致命的!夏天怎麼應對中暑,心裡可要有點數。 太陽曬、高溫烤,人的體溫也會跟著瘋狂飆升,人體的「控溫系統」——體溫調節中樞就開始千方百計地「散熱」,通過毛孔打開、出汗、往外輻射熱量等,來讓體溫儘量保持在36度左右。
  • 炎炎夏日,打工人如何預防中暑?
    由此可見,中暑的發生,對於打工人來說,並不是小概率的事。特別是現在也還有很多上班族,需要戴著口罩炎炎夏日中出勤。如果日常做不好防護,一旦真的中暑,便可能給更多人添加麻煩。所以說,中暑的預防誰也不能怠慢,需要從我們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預防中暑,就需要了解中暑。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日本社會的中暑中暑問題以及防護措施。
  • 中暑了有什麼感覺?炎炎烈日下該如何預防中暑?
    這裡要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只有夏天才會引起中暑,其實不然,從中暑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是在高溫或者高溼的環境下都可能發生中暑,比如冬天煉鋼的工人就有可能發生中暑,當然,中暑主要還是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如果同時具備高溫高溼的環境,那麼中暑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 日本138人因中暑死亡 預防中暑要知道這些方法
    預防中暑的方法  中暑分為3種形式,一種是先兆中暑,症狀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輕度中暑的症狀為體溫升高,面色潮紅或蒼白,皮膚會變溼冷,如果是重症中暑總之大家照顧好身體咯,下面來了解幾招預防中暑的方法。  1、穿點透氣性好的衣物  棉、絲、麻料衣服是首選,穿上它們不擔心會捂熱身體,即使出了一堆汗也會感到涼爽,因為汗水蒸發更快。
  • 夏天怎樣預防中暑,做這六件事能夠預防中暑!
    夏天,人們都想盡一切辦法降溫,同時,預防中暑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中暑有些時候來的很快,也要根據人們的體質,有些人即使在室外很短的時間,也會出現中暑
  • 預防中暑,真正有用的是這些!
    中暑是怎麼回事?科學上說的中暑,是因為外界熱環境影響,人體的溫度調節能力失靈,身體內部無法散熱造成的疾病。這種病,和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等都沒有關係,但可能比細菌病毒感染更危險,因為它致命。相關的案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了,某個爹媽把孩子忘在車裡,因為夏天沒開空調,溫度迅速上升,沒多久孩子就中暑,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原理解釋起來其實也不複雜,因為人體本身的溫度就挺高,找高溫環境下更需要及時散熱,在沒那麼熱的氣候裡,我們的皮膚會出汗,風一吹就產生對流散熱,同時身體也對外界做熱輻射散熱。(聽不懂沒關係,反正意思就是,正常情況下,人體會通過出汗和其他方式散熱。)
  • 氣溫攀升,預防中暑「三要、三不要」了解一下
    連日來,天氣十分炎熱,親們是否快被熱化了?小編提醒眾位,高溫天氣,預防中暑是關鍵!近日氣溫攀升,急救專家提醒,炎熱季節,高溫、高溼天氣易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市民特別是高溫作業者應謹防中暑,重症中暑會危及生命。急救中心醫生提醒:中暑是高溫環境下機體因熱平衡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引發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 法國農場母雞熱死,面對高溫天氣,我們人類該怎樣預防中暑
    法國當地時間6月28日,因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埃羅省一家農場內250隻母雞一夜間被活活熱死。農場老闆稱當日她飼養的母雞熱到無法呼吸,300隻母雞僅倖存50隻。當日溫度突破法國高溫歷史紀錄,法國當局首次啟動最高等級高溫預警。
  • 這份操作指南,請你收下
    這份操作指南,請你收下!首先,我們要帶寵物出去旅遊的話,必須將寵物做好託運或者押運,如果你想讓它和你一樣正常乘坐火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只能委屈它一點,在火車起始站分別,然後到終點站在聚合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一點,有主動攻擊動向的寵物,比如蠍子、毒蛇這一類,是不允許上火車的,即便是託運也不行。允許託運的一般是貓、狗、豬這類比較溫和的寵物!
  • 天氣寒冷,請您收下這份冬季用水溫馨提示
    天氣寒冷,請您收下這份冬季用水溫馨提示 2020-11-24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暑的症狀及用藥!
    ●高溫人群:年老體弱、嬰幼兒、肥胖人群、孕婦、產婦以及糖尿病、甲亢等慢性病患者易引起中暑;除此之外睡眠不足、營養不良、過度疲勞時也易引起中暑。●中暑主要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主要症狀為:昏倒、痙攣、皮膚乾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說明中暑嚴重。在出現中暑症狀比較輕微時可以選擇藥物進行對症治療,或者長時間從事高溫工作時可以提前服用藥物進行預防。1、十滴水:能夠清暑散寒,適用於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狀。
  • 熱熱熱,高溫中暑怎麼辦?急救指南了解一下
    小心,這時候你可能就已經快中暑了根據中暑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症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先兆中暑主要症狀為:大量出汗、口渴、四肢無力、噁心、胸悶、體溫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於37.5℃)。
  • 酷暑將至,這份防暑及中暑急救知識打包送給大家......
    上周,北京有幾天熱得不行不行的,同事說咱來篇講防暑的吧,當時因為安排了別的文章,就拖到今天來講啦。
  • 這份反電詐節目「菜單」請務必收下!
    這份反電詐節目「菜單」請務必收下!今年10月底,利通區公安分局反電詐小分隊強勢「出道」,深入轄區學校、社區、企業等各個行業場所,開展反電詐百場巡迴宣傳演出活動,為群眾打好「預防針」,提高「免疫力」,全力守護好轄區群眾的「錢袋子」。
  • 夏季常備藿香正氣,可以預防和治療中暑?專家:不對症,別亂用!
    我們先看看它的說明書是怎麼說的。該藥的「適應症/功能主治」是這麼記載的:解表化溼,理氣和中。我們知道,中暑是長期處於高溫高溼狀態下、身體出現了高熱脫水的一種危急狀態。這時候需要的是散熱降溫,而不是散寒祛溼。中暑或預防中暑,服用藿香正氣水顯然是不合適的。
  • 收下這份「維權指南」
    假期出門旅遊收下這份「旅遊維權指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