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有這樣一位思想先進的潮人。當時他在曹操手底下當差,結果屢屢因為喝酒誤事被曹操訓斥,因為其官居高位,曹操也無可奈何,最後不得不打算頒布禁酒令。結果這位潮人卻說:「喝酒算什麼,美色更誤事,那麼是不是還要禁止任何人之間結婚呢?」此話一出,曹操雖然不爽,但也沒法反駁,最後忍了。結果這位潮人還說親媽也算不上偉大,只不過是人降生到世上之前的一個容器罷了。這句話一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無疑是在挑戰道德底線。曹操實在是看不過去,如此不肖子孫要之何用?就給拖出去砍了。大家都想不到這位潮人就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的孔融,沒錯,你們沒有看錯,就是那位四歲就知道讓梨的孔融。
如果讓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從古至今所有的文人開一個「什麼時候出名才是正當時機,暨如何評判出名的標準」的會議的話。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越早越好。這一觀點一出,孔融哈哈大笑。至於如何評判出名的標準,最後大家一致商定能夠登上現代修訂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才算是真正的出名。要說誰出名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出名了,紅遍中國幾千年。後來司馬遷想要挑戰這個紀錄,但是很不幸,他那時候年齡已經過了,他七歲的時候才砸的缸,自然是比不過孔融四歲就讓梨了。
要說孔融也是一個心機男孩,他在讓梨的時候還不忘給自己加個注釋,「我的年紀小,我把這個梨讓給哥哥們吧。」他年紀小的這個注釋加的很是巧妙,沒辦法拒絕,卻又提醒人們他還是個小孩,拿小的其實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哥哥要愛護小的嘛。
當時他的出名也是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第一,他作為孔子的後人,根正苗紅,身世顯赫。而他所生活的漢代推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思想中,推崇的就是長幼有序,謙遜溫順,所以說他的出名是一種必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從那以後孔融算是真正的出了名了,全國上下來,男女老幼都知道有那麼一個懂事的小孩,叫孔融。自從這次孔融出名之後,聰明的孔融發現要讓觀眾喜歡那就必須爆一點猛料出來。
就在他十歲的時候當時的,漢朝大明是李膺,榮幸的成為了他出名的又一個階梯,當時李膺喜歡在家裡舉辦文人聚會,邀請有名的人來他家談天論地,沒有地位或者不出名的人,還根本沒有辦法邁進這個門檻。就在有一次聚會,開始的時候孔融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李家的門,他的名片上說自己和李家是世交,當時李膺聽到之後一臉懵逼,什麼時候和一個小屁孩成為了世交呀。結果孔融說我家祖宗孔子和你家祖宗老子是世交,那這樣算來,你我也算是世交了。你看多麼聰明的一個孩子啊。不但,談了交情,還攀了輩分。當時有一個大夫來,聽了這件事情之後說,小時候聰明長大,未必能夠成才。孔融反問道,那麼這位大夫小時候一定聰明絕頂。看看這迅捷的反應,看看這思辨的能力,再看一看這氣勢。哦,當真是一位神童啊!
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逝世,他扶棺哭,哭暈了後再哭。以孝順紅遍了中國大江南北。16歲的時候,他哥哥的一位朋友,因為得罪了當時宮內得勢的宦官,而被通緝。他哥哥把他收留下來,紙是包不住火的,事情敗露,上面很是震怒,發話說收留罪犯罪不可恕,必須要砍頭。孔融兩兄弟還有他媽媽爭相要受罪,後來朝廷發話讓他哥哥頂罪。《後漢書》中在這裡接了一句:孔融就此因為這件事情而開始顯名。
到此為止,孔融成功的完成了自己出名的四部曲,當他的哥哥走向斷頭臺的時候,孔融成為了忠孝仁義俱全的,當代優秀傑出模範代表。在當時漢朝的科舉制度下,這樣道德高尚的人怎麼能夠不被重用呢?於是乎各種權利地位向他紛紛飛來,全國各地都想將他搶去,讓他在當地任職。結果孔融都給拒絕了。直到後來司徒公請他出山,他才答應了接受官職。從那以後孔融還發現自己不是一個帶兵的料,他的帶兵歷史就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打臉歷史。
他的這種當官的風格一直影響到兩晉南北朝,形成了「給老百姓踏實地做好事為恥,貪圖富貴為榮」的官場作風。他官帶兵打仗打不贏,幹事又沒政績,靠著他小時候積攢下來一點名氣,投靠了曹操。結果仗著自己是一位名人,處處和曹操唱反調,終於被曹操拖出去砍了。其實說到底孔融城府不深,演技不夠,而且自視清高,離經叛道,就這一點,小編我確實沒有辦法給他一點好臉色。試想你母親十月懷胎把你生下來,你不感激也就罷了,還這樣說,著實讓人感到心寒。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何感想,歡迎評論。
本文由非常人與非常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