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加班多原因總結,特色精神造就特色文化,過勞死多是有道理的
現在11月是日本的「防止過勞死的啟發月」,這個是根據2014年制定的《過勞死防止對策推進法》而設立的。大家都知道,日本生活壓力大,加上日本很多獨特的文化,過勞死成了日本人的一個企業文化及社會文化,連過勞死的英語karoshi也是日語發音直接拿來用的。
-
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和超時工作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捲入了一場關於過勞死的辯論中。當時,前自民黨幹事石破茂指責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讓大企業獲益,而大量中小企業卻越發經營困難,這直接導致公司花費在員工身上的錢越來越少,過勞死現象越來越嚴重。當時安倍晉三被責問得啞口無言,一直拿著白色的手帕擦冷汗。但當時石破茂有一個觀點值得商榷,他說,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沒有過勞死,而只在日本發生?
-
日本上班族加班到抑鬱,五年368人「過勞死」,稱「沒有選擇」
更可怕的是,幾年後,「過勞」不再是日本社會獨有的痼疾,「過勞死」成為頻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新聞熱點。然而那些逝去的生命,在一番唏噓幾度反轉之後,很快就會被遺忘。過勞日本日本人喜歡用文字造新詞、新梗,比如「社畜」,公司會社的牲畜;再比如「過勞死」(karoshi),2002年,這個詞被英語權威詞典《牛津英語詞典電子版》正式收錄。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八木、安田們的死亡,引起了整個日本社會對「過勞死」(Karoshi)的關注。《讀賣新聞》1992年的一篇新聞報導則稱,根據他們的問卷調查,有多達48%的職員或他/她的家屬在擔憂「過勞死」;而且,「從年齡結構來看,可以說對『過勞死』感到不安,是從35歲開始的。」 總體而言,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這場全民關注,不但讓「過勞死」這個概念在日本盡人皆知,也多多少少推動了日本政府對打工人權益的保護。
-
日本大分縣舉行「縣民不加班日」宣傳活動 防止過勞死
11月20日「縣民不加班日」宣傳海報。(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1月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11月是日本厚生勞動省確定的「防止過勞死啟蒙月」。日本大分縣也開展了「縣民不加班日」宣傳活動以及相關的研討會、和勞動諮詢會等各種各樣的活動。據厚生勞動省大分勞動局透露,去年縣內平均每人的實際勞動時間為1842小時,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了55個小時,但是仍然比全國平均數多出73小時。 厚生勞動省大分勞動局表示,從2012年開始,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三都被確定為「縣民不加班日」,鼓勵大家按時下班回家。
-
日企三井Home公司妙對"過勞死":放燃歌轟人下班
至誠網(www.zhicheng.com)7月13日訊 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簡直舉世聞名,上班族「過勞死」更不是新聞。為對抗「過勞死」,各路人馬也是招數頻出。據日本媒體報導,有些日企一到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播放音樂,甚至是特別「燃」的音樂,鼓勵員工沒事趕緊閃。 【現在就飛,現在就閃!】
-
【關注】日本推行工作方式改革 能否根治「過勞死」頑疾?
從加班到午夜的辦公室傳統到「過勞死」的專有名詞,日本「工作至死」的加班文化「世界聞名」,早出晚歸的勤奮工薪族被視為日本經濟社會的象徵。上世紀70、80年代經濟繁榮時期,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的日本男性數量飆升,「勤奮的工薪族」成為經濟成功的典範。到如今,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已有數十年歷史。
-
「拼」了命,才會錢「多多」:社畜鼻祖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
日本是過勞死(過労死)、社畜(しゃちく)這些職場新詞的鼻祖。而這些詞彙的誕生正是記錄著日本職場在近2、30年間的變化過程。眾所周知,日本過去擁有幾近瘋狂的加班文化——「工作致死」。在上世紀7、8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當時早出晚歸的勤奮上班族曾一度被視為日本經濟社會的象徵、日本經濟的中流砥柱。
-
日本加班制度嚴峻!東證一部上市公司逾半數踩「過勞死」線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姜惠敏】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4日報導,225家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場第一部(東證一部)上市企業中,有125家企業今年7月與員工籤署了月加班時間上限超過80小時這一「過勞死線」的勞資協定。其中更有至少41家企業的勞資協定的月加班時間上限超過了100小時。
-
日企為對抗過勞死 下班時間放「燃」曲「轟人"
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簡直舉世聞名,上班族「過勞死」更不是新聞。為對抗「過勞死」,各路人馬也是招數頻出。據日本媒體報導,有些日企一到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播放音樂,甚至是特別「燃」的音樂,鼓勵員工沒事趕緊閃。 【現在就飛,現在就閃!】
-
日本石川縣政府142名職員加班時間超過「過勞死警戒線」
人民網東京6月29日電(編譯:薛孟嬌) 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導致各項業務的增加,日本石川縣政府142名職員2~5月的加班時間超過了被認為是「過勞死警戒線」的「1個月100小時」或「2個月以上的平均加班時間為80小時」。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但為了研究過勞,自己也成了工作狂,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回覆郵件,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嚴重過勞。在過勞死的學術研究上,日本當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韓國和中國的成果也越來越多。就像成都肛腸醫院發達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
通往過勞死的絕路,是如何鋪成的
過勞死,最初是個日語詞。過労死。現在英語裡,都有這個專門念法:Karoshi。以下部分,都是已有的、公開的百科條目,或是國際勞工組織官方結論。我只簡譯一下,有誤的話,以原文為準。1969年,一個29歲的日本人因過勞猝死,是第一例被公布的過勞死。
-
日本「打工人」上熱搜:超三成年輕公務員加班超「過勞死」線
近日,日本的「打工人」因加班時間過長登上了微博熱搜,據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日本中央政府工作的公務員中,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月加班時間超過「過勞死」線,高達80小時以上。除了超時加班,日本許多「打工人」還要承受長時間擁擠的通勤、高額房租以及職場工作壓力的「摧殘」。日本一辦公室 圖源:新華社據日媒統計,日本全國的平均通勤時間為1.19個小時,而東京首都圈的通勤時間則達到了1.45個小時,而個別的上班族通勤時間高達5個小時。相比之下,被稱為「上下班最難」的中國首都北京,平均通勤時間也只有47分鐘。
-
以前只聽說日本人「過勞死」,如今我們也開始拿命換錢了嗎?
小時候上歷史課,課本裡說日本經濟騰飛的20年裡,很多人在不停的加班中猝死,對此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過勞死」。日本勞動法也規定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一周工作5天。然而企業主會採取各種方式規避勞動時間規定,比如說用「末尾淘汰制」,工資與業績掛鈎等,讓員工「自覺」去加班,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抗議了。
-
職場「過勞死」難根治!日本政府為新勞動法規再發聲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日本,過度勞累導致的慢性病和死亡事件,也被稱為「Karoshi」,寫作漢字便是「過勞死」。 多年來,「過勞死」問題一直困擾著日本各大工作場所。 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開始分階段實施「工作方式改革」的相關法規,第一批改革從大型企業抓起。新法規規定,員工每年最長的加班時間要控制在720小時以內。
-
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沒比過勞死好多少的過勞肥咋破?
前兩天#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上了熱搜,具體說的是: 在東京中央政府工作的5萬多公務員中,10月和11月的每天平均加班時間約2小時。 其中作為幹部候選人的公務員,加班時間更長,10月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55分,11月3小時21分。
-
菲律賓一實習生在日本岐阜縣身亡 被認定為過勞死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報導稱,17日該媒體在採訪岐阜勞動基準監督署獲悉,有關作為外國技能實習生在岐阜縣鑄造公司工作、2014年死亡的菲律賓人喬伊・特克那(音譯,當時27歲),該署8月認定其為長時間勞動造成的過勞死。據報導,勞基署2015年向遺屬發送書面材料,敦促申請「勞動災害」。
-
日本公司員工為何過勞死:濫用自由裁量工作制度壓榨員工
消息人士稱,日本勞動部當局四年前在調查野村房地產開發公司(Nomur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時,未能抓住該公司濫用自由裁量工作制度的把柄。 野村房地產公司於2005年推出了自由裁量制度。大約四年前,該公司的一名員工「過勞死」。
-
為何沒一個日本企業主敢說,加班是員工福報?
高橋茉莉從2015年10月開始,高橋茉莉的工作量突然激增,經常是加班到清晨5點才能回到家。根據電通公司的數據顯示,高橋在10月累計加班達130小時,在11月加班達99小時。日本規定,一個月連續加班超過80小時將導致過勞死,而高橋的加班時間要遠遠超過規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