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過勞死的絕路,是如何鋪成的

2021-01-10 張佳瑋

過勞死,最初是個日語詞。過労死。

現在英語裡,都有這個專門念法:Karoshi。

以下部分,都是已有的、公開的百科條目,或是國際勞工組織官方結論。我只簡譯一下,有誤的話,以原文為準。

1969年,一個29歲的日本人因過勞猝死,是第一例被公布的過勞死。

1978年,一系列過勞者中風和心臟病猝死案例後,日本人用起了過勞死這個詞;1982年,這詞被一本書提及。

1980年代中期,泡沫經濟時代,多個高管以類似方式盛年早逝,過勞死被大眾重視。

198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統計過勞死的數據。

1988年,厚生省宣布,日本大概有1/4的男僱員,每周工作60個小時開外,大大超出標準工作時間每周40個小時。

——以上據「過勞死」維基條目英語版。

一點想法:

公共話題往往滯後。當過勞死進入大眾視線時,說明已有許多人犧牲了。

花團錦簇的泡沫經濟期,尤其容易淹沒類似事件。

工作瘋狂如1980年代的日本人,也只有1/4的僱員,每周工作到60個小時開外。

即,如果一周上六天班,他們應該可以做到976。

如果一周上五天班,他們應該可以做到995。

但凡工作超出這個時限的,那就是比瘋狂時期、自殺式加班的日本人的超額工作量,還要超額了。

在過勞方面,服務業者尤其會受到巨大壓力。

日本消費者要求滿足「顧客就是上帝」的感覺,與此同時,日本的製造業在G7集團裡算低,故對服務業要求極高。這就逼迫日本人在服務業中做出慘烈犧牲。

據說有七成以上的超市便利店等從事銷售的服務業者,遭受過惡意投訴,為此他們被迫做出更大犧牲來周全。

——以上據「過勞死」維基條目日語版。

一點想法:

我看過韓國的某篇論文,說過個意思,大概是:

韓國服務業者的壓力之大,一部分是因為,在工作中備受上司壓力的普通上班族,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受到的壓力,轉嫁到服務業從業人員身上。換言之,自己在公司做牛做馬,就格外渴望在服務者面前當大爺。

大概,一個職場壓力巨大的社會,會逼迫其中每個人(僱員與服務業者)都緊張起來。

大概,所有必須殷勤奔走笑臉迎客的人,背後都有我們不可見的辛酸與苦楚。

所有的溫柔與周全,都是犧牲時間換來的。

過勞死的典型案例:

1 A先生在一個公司一周工作110個小時,34歲時死於心臟病。

2 公車司機B先生,一年工作3000個小時,37歲那年連續15天沒休息於是死於中風。

3 東京的C先生一年工作(包括夜班)4320個小時,58歲時死於中風。

4 22歲的護士D小姐,一個月內5次34小時連軸轉後,心臟病發逝世。

——以上據國際勞工組織官網。

一點想法:

過勞死者已經逝去了。逝者已矣。

活著的我們,可以對照以上條目,對比一下自己,思考一下:

有多少人,是(不自知地)正走在通往過勞死的路上呢?

許多地方只在人猝死之後,才認定這是過勞死。

但不止如此。

日本人還有個詞,叫過労自殺:karōjisatsu。

會被過勞摧毀精神健康,引發過勞自殺的,包括但不限於:

熬夜工作、假期加班。

公司裁員,但工作總量不變,因此員工工作量格外巨大。

業績壓力。

經濟衰退期,公司還給員工強加過多規範。

強迫退休、忽然解僱、職場霸凌等。

——以上據「過勞死」維基條目日語版。

一點想法:

並不是只有猝死才算過勞死。被過勞壓榨到了無生趣後自殺,也可算作過勞死——實際上,後者比猝死者,大概還更絕望一些。

不妨對照上面這些情況看看,如果有類似經歷,或精神狀況已經很不好了,應當警惕:

那些過勞自殺的人,都是經歷著這些,一路走過來的。

1988年,日本的律師醫生們組織了一個過勞死熱線,試圖挽救那些過勞工作者,但是依然有許多過勞死者。

因為過勞受害者,要麼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生死邊緣,要麼因為社會壓力,過勞卻不求援。

1988-1990年,過勞死熱線一共接到1806個電話。1990-2007年,每年平均400個。

但2009年,厚生勞動省認定的63起自殺案件裡,有29例加班時間超過100個小時。

2013年,厚生省公告的日本過勞死者196人。

2014年,厚生省報告,2004-14這十年間,因過度勞累而自殺者漲了十倍。

且自殺者似有年輕化趨勢。有越來越多二十多歲的僱員過勞死了。

2014年11月,頒布了「過労死等防止対策推進法」。

——以上據「過勞死」維基條目日語版。

一點想法:

許多過勞者走到最後,要麼身體承受不住了,猝死;要麼精神承受不住了,自盡。

前者許多都來不及意識到,身體先一步崩潰了;後者是已經絕望了,也很難拽回來。

人其實沒必要將工作凌駕於生命至上的。但現代社會壓力與各色輿論話術,會逼迫著人成王敗寇,釘死在機器上當一個螺絲釘,至死方休。走在通往過勞死的路上,無法回頭。

我覺得,哀悼逝者之時,我們也該考慮一下:

那些還活著的、還在經歷過勞生活的、可能正走在通往過勞死之路上的、身處過勞死陰影之中的、雖然現在還活生生的但也許明天就會撐不住的的,辛苦的勞動者們。

如何保護他們的利益,別讓他們不知不覺間就步向死亡。

這比最後一刻再試圖拯救、人過世後才哀嘆可惜,要有意義得多。

相關焦點

  • 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和超時工作
    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捲入了一場關於過勞死的辯論中。當時,前自民黨幹事石破茂指責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讓大企業獲益,而大量中小企業卻越發經營困難,這直接導致公司花費在員工身上的錢越來越少,過勞死現象越來越嚴重。當時安倍晉三被責問得啞口無言,一直拿著白色的手帕擦冷汗。但當時石破茂有一個觀點值得商榷,他說,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沒有過勞死,而只在日本發生?
  • 東瀛工蜂族:「過勞死」的背後
    東瀛工蜂族:「過勞死」的背後 來源:生物谷 2006-09-24 01:24 作者: 李兆忠 在世界上,日本人早已獲得了「工作狂」、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1999年通過了關於「過勞死自殺」的工傷認定標準。2004年實施了《過勞死等預防措施促進法》。2016年內閣會議又通過了《預防過勞死對策白皮書》。 日本厚生省對過勞死、過勞自殺的工傷認定情況(1999-2004),引自森岡孝二《過勞時代》。
  • 過勞死為什麼頻發?
    「過勞死」?醫學上沒這個概念儘管媒體上經常有有關「過勞死」的新聞報導,但,醫學上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過勞死」,日本人創造的一個社會學名詞既然醫學上沒有過勞死,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是一個由日本輸入的地域性社會名詞,僅流行於東亞地區。
  • 「拼」了命,才會錢「多多」:社畜鼻祖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
    」的人數達60萬人,早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03#已為「過勞」立法的日本效果如何?當過勞死現象開始在日本蔓延後,日本各方各界都在關注這一話題。過勞死職員的家屬對涉事公司的聲討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日本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紛紛參與其中,甚至直接推動了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的國會上,全票通過並頒布了「過勞死預防對策推進法」。在這項法律中,預防過勞死被明確規定為「國家層面的義務」。
  • 「過勞死」困擾中國企業高管
    「過勞死」困擾中國企業高管  文/梅凝   縱觀中國各大企業的高管群體,年僅39歲的同仁堂股份「少壯派」掌門人張生瑜之死並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現象,它反映出中國企業高管們在精神和體力上普遍過勞的狀態。如何在「惜金」的同時「惜身」,成了高管們面臨的主要課題之一。
  • 「過勞死」悲劇頻曝 透視日本扭曲加班文化
    日本電通廣告公司過勞自殺女員工遺屬(圖片來源自朝日新聞) 人民網東京10月31日電(吳穎)去年日本電通新入社社員過勞死事件之後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呼籲改革工作環境為此推出一系列措施,然而「過勞死」、「過勞自殺
  • 越來越多的人死於「過勞死」?給你講講猝死的危險性
    比如,海南省一位老師在深夜時間死於家中,家屬卻聲稱死亡時這位老師正在給學生批考試試卷,因而也應該屬於「過勞死」。 由於社保局拒絕認定其為工傷,還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官司。 然而,大出多數人意外的是,醫學上根本就沒有「過勞死」這個概念。
  • 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沒比過勞死好多少的過勞肥咋破?
    前兩天#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上了熱搜,具體說的是: 在東京中央政府工作的5萬多公務員中,10月和11月的每天平均加班時間約2小時。 其中作為幹部候選人的公務員,加班時間更長,10月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55分,11月3小時21分。
  • 【關注】日本推行工作方式改革 能否根治「過勞死」頑疾?
    為了防止過度加班以及過勞死等情況繼續出現,日本政府已經開始行動。2018年6月生效的日本工作方式改革相關法案中出臺了限制加班並帶有處罰措施的規定,大企業從2019年4月1日開始,中小企業從2020年4月1日開始執行。這一規定能否動搖日本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根治「過勞死」頑疾呢?
  • 過勞死?蔡志忠每天工作18小時吃一頓飯,從沒生過病進過醫院
    過勞死?蔡志忠每天工作18小時吃一頓飯,從沒生過病進過醫院天妒英才,過勞死讓人觸目驚心,你會不會擔心自己:不知哪天會溘然離世呢?蔡志忠,一步一步、日日夜夜,就為著一個理想,堅持了半個世紀。剛來臺北的時候,蔡志忠也很恐慌,他怕在這個大城市裡,他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不能在大城市站住腳,那麼他的夢想又該如何實現?他說——在那條件匱乏的年代,大家都來不及長大,誰都沒有背景與家庭支援,每個人都知道:一切要靠自己,親自主導自己的未來!
  • 綠營神言論:臺灣哪有過勞死 他本身可能就有病!
    原標題:綠營金主神言論:臺灣哪有過勞死?他本身可能就有病!  臺灣「一例一休」修法23日進入初審,在「立法院」22日公聽會上民進黨大金主一番「臺灣哪裡有勞工過勞死?
  • 當全亞洲站在了過勞死邊緣,近1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
    連一生都在和「過勞」做戰鬥的森岡孝二,最終也沒能逃過過勞死的宿命。 (Q:記者,A:楊河清) Q:上網搜「過勞死」,有不少報導稱,在中國每年有超過60萬人過勞死,這個數據準確嗎?
  • 為讓家人過生活 臺中男子每天工作19小時過勞死
    為讓家人過生活 臺中男子每天工作19小時過勞死 2008年04月08日 17:23:00  來源:
  • 快遞員過勞死頻發 韓國CJ大韓通運向國民道歉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首爾10月30日電 韓國近日發生多起快遞員過勞死事件,引發社會熱議。據了解,截止目前,韓國今年有13名快遞員因過勞死去世,其中包括韓國知名物流公司CJ大韓通運的6名員工。
  • 美媒:韓國每年數百人「過勞死」,申請賠償困難重重
    過度工作所引發的「過勞死」乃至「過勞自殺」層出不窮,讓韓國政府也不得不通過立法控制工作時長。但與此同時,職工過勞死之後家屬的索賠之路仍然艱難曲折。 韓國人樸賢淑(音)的丈夫蔡秀洪(音)曾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從2015年到2017年,這家公司的員工數量從約30人增長到80人。伴隨著公司的發展,蔡秀洪的工作強度也在不斷增加——每個周末及每天下班後仍然在不停工作。
  • 韓媒:因為「過勞死」頻發 中秋節前韓國快遞員要罷工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韓媒:因為「過勞死」頻發,中秋節前韓國快遞員要罷工【環球時報記者 張靜】在中秋節來臨之際,很多韓國人因疫情取消回鄉探親,隨之而來的是快遞數量猛增。據韓國KBS電視臺17日報導,由於近期接連出現快遞員「過勞死」現象,韓國快遞行業最大工會「快遞勞動者過勞死對策委員會」當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決定從本月21日起停止快遞分揀作業,直到快遞公司同意僱更多人手。該委員會於本月14日至16日進行的調查顯示,95.5%的投票者(即4160名快遞員)贊成全面拒絕分揀作業,這或將導致快遞工作出現延遲。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但為了研究過勞,自己也成了工作狂,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回覆郵件,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嚴重過勞。在過勞死的學術研究上,日本當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韓國和中國的成果也越來越多。就像成都肛腸醫院發達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 日企三井Home公司妙對"過勞死":放燃歌轟人下班
    至誠網(www.zhicheng.com)7月13日訊  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簡直舉世聞名,上班族「過勞死」更不是新聞。為對抗「過勞死」,各路人馬也是招數頻出。據日本媒體報導,有些日企一到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播放音樂,甚至是特別「燃」的音樂,鼓勵員工沒事趕緊閃。  【現在就飛,現在就閃!】
  • 23歲女員工猝死,拼多多解僱目擊者,如在香港過勞死會如何處理?
    近三成人,站在過勞死的邊緣。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更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企業出現問題第一時間不是如何補償彌補員工家屬解決問題,而是掩蓋事實把控輿論,令人十分寒心!這就不得不讓我們聯想到一水之隔的香港,眾所周知,香港也是一個以工作時間長而聞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