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蔡志忠每天工作18小時吃一頓飯,從沒生過病進過醫院
天妒英才,過勞死讓人觸目驚心,你會不會擔心自己:不知哪天會溘然離世呢?
蔡志忠,一步一步、日日夜夜,就為著一個理想,堅持了半個世紀。
剛來臺北的時候,蔡志忠也很恐慌,他怕在這個大城市裡,他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不能在大城市站住腳,那麼他的夢想又該如何實現?
他說——
在那條件匱乏的年代,大家都來不及長大,誰都沒有背景與家庭支援,每個人都知道:一切要靠自己,親自主導自己的未來!
後來我發現,鄉下小孩很獨立,韌性強過都市小孩,有很高的憂患意識。我除了會畫漫畫,還自學足以上臺表演的魔術,學會放電影,後來又學會開車。正因為臺北不是家,只能當臨時避風港,而我又不想回鄉當農夫,所以學會一切能留在臺北的謀生技術。成名以後,媒體記者問我:「當初決定休學畫漫畫,有沒有經過痛苦的抉擇?」
我回答說:「一個人能走自己的路,又能以最愛的漫畫為職業,哪裡會有痛苦!」
我們猶豫不定,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當漫畫家是我從小的夢想,選擇自己的摯愛當職業漫畫家,怎麼會有痛苦煎熬的事情發生呢?
香港著名作家,《胭脂扣》《霸王別姬》的編劇李碧華曾經採訪蔡志忠,在隨後的報導中她說:
我問蔡:「你每天工作量多少?」
「24 小時都在開工。」
他永不拖稿。筆下的人物除大醉俠外,還有肥龍過江、光頭神探。每個人物,他都是早早畫好一千多個表情姿勢。構思好之後,加以描繪就是。他想得很快,有一天晚上他請我吃夜宵,我遲了,他在等我的短短一段時間裡,已經想好9段題材,他每天晚上大約在凌晨4點之後才上床睡覺。
蔡志忠自己也承認,他雖然擁有才華,但同樣,更是一個努力的人:
我很喜歡畫漫畫,每天都畫到很晚還不睡覺。
許誠(第一份工作的老闆)說:「快去睡覺吧,明天再畫。」
我說:「好的。」
子夜一兩點,許誠又起床催促我:「去睡覺,明天再畫。」
往往畫到凌晨兩三點,因為我想趕快畫完,急著想看到自己的第一部漫畫作品。
對蔡志忠來說,早年的夢想「全亞洲最厲害的漫畫家」早已實現,他當時看似很是遙遠的「野心」如今看來不過是他努力的原動力。蔡志忠言:
人可以憑自己的意志,改變命運。
過勞為何會死?因勞而累,活活被累死了。
那如果雖然過勞,但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樂在其中,過勞死還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嗎?答案是否定的,漫畫家蔡志忠用生命詮釋了過勞活,活得風生水起,悠哉樂哉。
每天凌晨2點不到就起床,一天工作16到18小時,一天只吃一頓飯,一年最少看3000萬個字,這成為他的生活常態。
15歲就成為職業漫畫家,自學卡通繪製技術,自己當老闆,先後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33歲獲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35歲開始創作四格漫畫,《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5000萬冊。
37歲當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蔡志忠研究釋迦摩尼思考後發現:無論什麼思想都無法超越於物理之外。於是決定閉關研究物理,這一閉就是10年。
為了自學物理,一口氣讀了臺灣出版的全套150本物理科普書,10年裡,畫了14萬張A4紙大小的畫,寫了1400萬字......
管中窺豹,工作量可見一斑,工作狂人這個稱號非他莫屬。這可不是一般的過勞,過勞得無以復加。可他健康的很,一輩子沒生過病,從沒去過醫院。秘訣何在?
有人敬佩於他的敬業精神,為他的努力讚嘆不已。他悠然自得地說了一句:「說我努力才怪,我一生從來沒有工作過,因為我都在享受。當你在做最愛的事情時,根本就沒有所謂努力這件事。」
原來如此,茅塞頓開,當工作只是一種手段,當我們為了什麼目的而工作時,豈有不累之理。當工作生活化,我們沉浸於工作本身,工作讓自己身心愉悅時,何累之有。
工作不是為了追名逐利,因為熱愛,工作就是享受;因為享受,越活越年輕。蔡志忠的笑容給了我們所有的答案。
2020年,蔡志忠選擇皈依佛門,在少林寺出家。當初畫漫畫是遵從內心所愛,如今出家,也是從心而活吧。
這一年又要過去了,希望2021年,你可以找到你的內心所愛,從心而活。
新的一年,從一本新的日曆開始。《一日一禪日曆》包含了蔡志忠親自手繪的365幅佛禪圖片,以及365句勵志禪語。
適合放在書桌檯面上,真是非常賞心悅目,也很適合拿來送人。
禪語說「春有百花秋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願你翻開日曆的每一天,天天都是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