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勞死?蔡志忠每天工作18小時吃一頓飯,從沒生過病進過醫院
過勞死?蔡志忠每天工作18小時吃一頓飯,從沒生過病進過醫院天妒英才,過勞死讓人觸目驚心,你會不會擔心自己:不知哪天會溘然離世呢?蔡志忠,一步一步、日日夜夜,就為著一個理想,堅持了半個世紀。香港著名作家,《胭脂扣》《霸王別姬》的編劇李碧華曾經採訪蔡志忠,在隨後的報導中她說:我問蔡:「你每天工作量多少?」「24 小時都在開工。」他永不拖稿。筆下的人物除大醉俠外,還有肥龍過江、光頭神探。每個人物,他都是早早畫好一千多個表情姿勢。
-
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和超時工作
其實,有過勞死的國家豈止限於日本一國。但我們還是說回日本。安倍晉三對於日本經濟的恢復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是一定要以過勞死為代價呢?2018年,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過一個典型的過勞死案例:一位女記者在一個月內共加班將近160個小時,最終在自己家中因為充血性心衰而去世,年僅31歲。
-
【關注】日本推行工作方式改革 能否根治「過勞死」頑疾?
從加班到午夜的辦公室傳統到「過勞死」的專有名詞,日本「工作至死」的加班文化「世界聞名」,早出晚歸的勤奮工薪族被視為日本經濟社會的象徵。上世紀70、80年代經濟繁榮時期,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的日本男性數量飆升,「勤奮的工薪族」成為經濟成功的典範。到如今,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已有數十年歷史。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作者丨林汣琰 編輯丨吳酉仁 說一說「過勞死」這個日本舶來詞。 1987年,43歲的中年男子八木俊亞,在東京一家中型廣告代理公司上班。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點才能回家。
-
當全亞洲站在了過勞死邊緣,近1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
在中國,過勞問題同樣嚴重,有數據稱,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近三成人,站在過勞死的邊緣。 平常,我以公司為中心,被工作追得團團轉。而在醫院,我又過起了規律作息的生活。 一開始覺得很不方便,百無聊賴,甚至會感到焦躁不安。然而,等我適應了住院生活,才發現這樣的生活節奏是多麼平和、恬靜。 沒有必要時不時看表,也不必擠車去單位上班。妻子到醫院照顧我,我也有時間和她聊聊天,增進夫妻感情。
-
過勞時代,誰為我想要的生活節奏埋單
過勞時代,誰為我想要的生活節奏埋單吉瑪是一名負責市場營銷的女性管理人員,每天下午5點離開辦公室,卻並不能享受5點後的下班時光。在乘車回家的路上,她要用手機一個一個地回電話;回到家吃完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要查看郵件,再回很多個電話。同樣的,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丈夫此時也坐在家裡的電腦前,在睡覺前還要工作好幾個小時。
-
日本公司員工為何過勞死:濫用自由裁量工作制度壓榨員工
消息人士稱,日本勞動部當局四年前在調查野村房地產開發公司(Nomur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時,未能抓住該公司濫用自由裁量工作制度的把柄。 野村房地產公司於2005年推出了自由裁量制度。大約四年前,該公司的一名員工「過勞死」。
-
通往過勞死的絕路,是如何鋪成的
1978年,一系列過勞者中風和心臟病猝死案例後,日本人用起了過勞死這個詞;1982年,這詞被一本書提及。1980年代中期,泡沫經濟時代,多個高管以類似方式盛年早逝,過勞死被大眾重視。198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統計過勞死的數據。1988年,厚生省宣布,日本大概有1/4的男僱員,每周工作60個小時開外,大大超出標準工作時間每周40個小時。
-
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沒比過勞死好多少的過勞肥咋破?
前兩天#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上了熱搜,具體說的是: 在東京中央政府工作的5萬多公務員中,10月和11月的每天平均加班時間約2小時。 其中作為幹部候選人的公務員,加班時間更長,10月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55分,11月3小時21分。
-
東瀛工蜂族:「過勞死」的背後
前幾年,日語辭典裡又新添了一個名詞,叫「過勞死」,顧名思義,就是過度勞累導致死亡的意思。近幾年,死於過勞的社員越來越多,因此而產生的法律糾紛在日本列島屢屢發生,死者家屬向法院上訴,向死者所在公司索取巨額賠款。
-
菲律賓一實習生在日本岐阜縣身亡 被認定為過勞死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0月18日報導稱,17日該媒體在採訪岐阜勞動基準監督署獲悉,有關作為外國技能實習生在岐阜縣鑄造公司工作、2014年死亡的菲律賓人喬伊・特克那(音譯,當時27歲),該署8月認定其為長時間勞動造成的過勞死。據報導,勞基署2015年向遺屬發送書面材料,敦促申請「勞動災害」。
-
男子每天坐飛機上下班,月開支過萬隻為家人滿意
這個男子卻要顛覆大家的想像了,他每天都乘坐飛機上下班,每個月開支過萬,原因只是希望自己的家人滿意。科特·巴丁斯基是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他工作的公司位於舊金山,而他的家卻在相隔六百多公裡的洛杉磯。公司跟家之間的距離就註定了科特不能用普通上班族的方式來上下班。
-
美媒:韓國每年數百人「過勞死」,申請賠償困難重重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5日報導,2017年,韓國人均年工作時間以2024個小時高居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第二位,高出該組織平均水平近300個小時。 過度工作所引發的「過勞死」乃至「過勞自殺」層出不窮,讓韓國政府也不得不通過立法控制工作時長。但與此同時,職工過勞死之後家屬的索賠之路仍然艱難曲折。
-
職場「過勞死」難根治!日本政府為新勞動法規再發聲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日本,過度勞累導致的慢性病和死亡事件,也被稱為「Karoshi」,寫作漢字便是「過勞死」。 多年來,「過勞死」問題一直困擾著日本各大工作場所。 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開始分階段實施「工作方式改革」的相關法規,第一批改革從大型企業抓起。新法規規定,員工每年最長的加班時間要控制在720小時以內。
-
過勞死為什麼頻發?
「過勞死」?醫學上沒這個概念儘管媒體上經常有有關「過勞死」的新聞報導,但,醫學上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過勞死」,日本人創造的一個社會學名詞既然醫學上沒有過勞死,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是一個由日本輸入的地域性社會名詞,僅流行於東亞地區。
-
韓國發生多起快遞員過勞死事件,韓媒調查:韓快遞員一天工作18小時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比起逛街購物和外出就餐,更多韓國人選擇了網上購物和訂餐,由此導致快遞員工作量急劇上升,近期更是發生多起快遞員過勞死事件。今年以來,已經有8名快遞員倒在送貨的路上。《韓民族新聞》15日在頭版跟蹤報導了韓國快遞員一天的辛苦工作情況。
-
「過勞死」困擾中國企業高管
在業績方面,據該公司2007年年報顯示,2007年,同仁堂實現淨利潤增長34%,每股收益為0.537元;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2.32億元,同比增長了48.7%。同仁堂股份業績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過勞死」 成企業高管「大礙」?
-
「拼」了命,才會錢「多多」:社畜鼻祖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
在中國職場,平均過勞死年齡已從44歲降到37.9歲。日本勞工問題專家組曾有過一項研究,2006年歐盟國家的工人平均年度工作時間為1600小時(以每月工作22天為基準,單日工作時間為6.06小時),相比之下日本工人的工作時間則是他們的約1.5倍——2288小時(以每月工作22天為基準,單日工作時間為8.67小時)。
-
「過勞時代」裡,如何做不願奮鬥的日本人
(《周刊朝日》)圖片來自:東大新聞ONLINE2016年10月,高橋之死被勞動基準監督署(相當於中國的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過勞死」。或許有些讀者會感到疑惑,自殺為什麼也算「過勞死」呢?我們印象中,日本的「過勞死」大多是長時間在工作崗位上勞動,突然倒下不治。
-
日企為對抗過勞死 下班時間放「燃」曲「轟人"
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簡直舉世聞名,上班族「過勞死」更不是新聞。為對抗「過勞死」,各路人馬也是招數頻出。據日本媒體報導,有些日企一到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播放音樂,甚至是特別「燃」的音樂,鼓勵員工沒事趕緊閃。 【現在就飛,現在就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