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是廣西最出名的海濱城市,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它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協的最便捷的出海口。
說起北海的航空發展史,不得不提它曾經有三座飛機場,分別叫茶亭機場、白屋機場、福成機場。你知道這些機場的歷史嗎?各自修建在什麼地方呢?
茶亭機場
民國17年(1928年) 底,當時北海屬於廣東。駐北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平整茶亭南面的空地(位於今北海市東風機械廠內),修建簡易機場。機場跑道很短,泥質道面。搭蓋小鐵棚作機庫,可容納單翼雙座飛機2架。跑道頭設立風向袋。民國18年2月18日,廣東航空處「廣州號」飛機首航北海時啟用機場,通航2次後即停用,機場閒置。民國23年,西南航空公司開闢廣州至北海航線,重修機場,增建機庫。民國26年,擬徵用六囊村土地擴建機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曾同意立案討論免費徵地。後因日軍侵華而耽擱。機場從此廢棄。
白屋機場
民國33年(1944年) 底至34年初,為配合盟軍在緬甸作戰,緬甸遠徵軍在白屋村(今北海市麻瘋病醫院附近) 的空壙荒坡上修建簡易機場。跑道為泥質道面。1949年夏秋間,為方便國民黨軍政人員撤退,「民航空運隊」擴建機場。跑道仍為泥質結構。機場四周圍上鐵絲網;搭帳篷供人員住宿 和存放物資。大批油桶露天堆放。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後,白屋機場停止使用,逐漸被城市建築所佔。
福成機場
1984年5月,中央確定北海市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為促進北海市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9月,確定民航和地方政府共同修建北海福成機場。
北海市地勢平坦,可作機場場址的地方較多。最初設計選址方案5個, 經過篩選,決定選址合浦縣福城鄉三合口農場北部。該地位於北海市東稍偏北,合浦縣城東南,與北海、合浦的直線距離分別為19.5公裡和18公裡。場址南面、西面臨海,東面、北面靠農場膠林、果園,地形平坦。
1985年4月,機場工程動工,1986年11月竣工啟用。工程決算投資3727.82萬元。 1990年起,醞釀籌建市內售票處。1992年起,計劃擴建機場場道、候機樓。至1993年10月,售票處大樓完成主體工程。
1994年5月18日,北海機場擴建工程正式開工,經過4年的艱苦奮鬥,於1998年12月基本完成飛行區以及相應的通信導航、氣象及助航燈光工程的建設,並於1999年通過初步驗收。擴建後的北海福成機場跑道全長3200米,寬60米;通信導航系統全部引進歐美最先進的設備設施,供電系統全場負荷為一級負荷;具備了4E級大型民用機場的規模。
2007年建成投資30811萬元、廣西最大的、被譽為北海「寶石胸針」的北海福成機場新航站樓。該機場航站樓的啟用,改善了北海市投資環境特別是交通環境,拉近北海與國內外的距離,為推動北海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而這座時尚的建築也成為北海的新窗口、新名片。北海福成機場已經開通往返於北京、上海、西安、廣州等國內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是廣西三大機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