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窯洞賓館。 於晶 攝
中新網寧夏西吉9月9日電 題寧夏西吉:鄉村旅遊讓昔日窮村「火」了
中新網記者 於晶
9月9日,記者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驅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西便來到了六盤山腳下的龍王壩村。從山頂向下看,梯田、窯洞賓館等大好風光一覽無餘;古樸的農家大院、大紅燈籠、石磨、碾子,原生態的物件隨處可見。依託鄉村旅遊,400多戶農民守著家門口致富。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曾經是「真的窮」,不通水電,沒有公路,甚至有幾個組的村民飲水都很困難。近年來,依託本地自然景觀資源,龍王壩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把農村當景區來打造,改造農戶的房屋,將農房變成客房;利用村子的地理優勢,讓農民變導遊;流轉農民土地建大棚、搞旅遊開發,把農產品變商品;結合黃土窯洞、農民耕地的原生態場景,發展特色旅遊……
因地制宜脫貧攻堅的思路,讓龍王壩從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寧夏摘帽脫貧的標杆村。龍王壩村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休閒度假,曾經默默無聞的小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窯洞賓館。 於晶 攝
提起龍王壩村的華麗「蝶變」,離不開一個人——村主任焦建鵬。
他是個「特別」的80後。2001年大學畢業後,他和朋友開了家軟體公司。由於經營有方,幾年間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焦建鵬的軟體事業蒸蒸日上。2010年,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鄉發展,搞新型農業。
從小喝著龍王壩的水長大,他想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做些什麼。他說,祖祖輩輩都在做同樣的事,都在受同樣的窮,為什麼不試著去改變?
於是,焦建鵬回鄉後在龍王壩村流轉了1200畝土地,成立了心雨林下產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發展產業。他還依託當地山、水等自然資源,在龍王壩村建成千畝油用牡丹(萬壽菊)基地,農家餐飲中心、文化小廣場、窯洞賓館等,培育和發展了集觀光、旅遊、餐飲、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鄉村特色旅遊項目,並發展了幾十家農家樂為遊客提供食宿。
如果不特別說明,很難讓人相信這裡在幾年前還是個貧困村。龍王壩從過去「沒人願意嫁過來」的窮山村,已經變成了「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2019年,龍王壩村旅遊收入達20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從10年前的2300元漲到11200元。村子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大提高了經濟發展水平,從此徹底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
龍王壩村是寧夏推動鄉村旅遊建設的縮影。近年來,寧夏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吸引了更多城裡人到農村消費,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