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遊讓昔日窮村「火」起來了

2020-07-22 光明網

■ 本報記者 張惠寧

7月20日下午6點,海南日報記者走進臨高縣波蓮鎮美鰲村,見到一輛輛載著遊客的小轎車陸續開進村子。近兩個月來,昔日的窮村——美鰲村,成為臨高鄉村遊最熱鬧的地方之一。此村有一口百年冷泉,靜靜流淌在村頭田野邊。今年夏天,當地政府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闢出冷泉湖,開發魚療項目,並免費向遊人開放。冷泉魚療、田園風光、特色美食……遊客聞風而至。特別是今年端午節,眾多遊客慕名而來,火了小村經濟。

「以前美鰲村是最窮的,現在大夥天天有錢進腰包,美鰲村大變樣了。」在村頭大榕樹下乘涼的83歲的阿婆王日好滿意地對記者說。在她身邊,是政府新近建起的扶貧消費長廊,遊客多了,全村的人都可以來這裡設攤賣農產品或小吃美食。

波蓮鎮黨委組織委員、包點美鰲村的王曉成告訴記者,美鰲村是波蓮鎮帶昆村所屬9個自然村之一,有54戶村民,約200人。在2016年以前,帶昆村由於地少人多,村民僅靠傳統種水稻和瓜菜,收入低,貧困發生率比較高,全村814戶人家,建檔立卡貧困戶比例高達50%,其中,美鰲村54戶人家就有貧困戶23戶。

如今,美鰲村已經完全擺脫貧困模樣。沿著環村道漫步,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村裡與一家企業合作發展的鳳梨產業基地;另一家企業在村裡投資興建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示範基地項目,這個基地採取科研基地、生產基地、培訓基地、扶貧工場「四位一體」的助貧模式;緊鄰澳州小龍蝦產業養殖基地,是數百畝荔枝林,這片荔枝林是「就業林」,容納了帶昆村100多位村民就業,附近還有一個養豬場,也是村民入資發展的產業項目。

「依託產業扶貧和發動村裡勞動力外出就業,帶昆村9個自然村全部脫了貧,村民年平均收入超過萬元沒有問題。」王曉成說。

美鰲村是帶昆村發展的火車頭,今年村莊變化更大了,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鄉村旅遊飯。

「我們全村人現在早上6點多鐘就到冷泉邊搞衛生,忙著準備賣東西,全村現在都圍著鄉村旅遊轉了。」村民秦芳琴說。

炎炎夏日,可村裡冷泉流淌出的水,是清涼清涼的。美鰲村的天然冷泉就在村頭田野邊,由冷泉順著地勢闢出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小湖,湖裡蓮綠蕉紅,與周邊田野渾然成一體。湖裡放入眾多小魚,遊人圍湖而坐,一邊享受魚療,一邊享受田園風光。日頭西下後,更多遊人前來。7月20日傍晚,有一位女士就告訴記者,她下班後就帶著家人從臨城趕過來此處放鬆休閒,打算晚上七八點才回去。

秦芳琴過去負責在家帶孩子,現在可忙了。她說,村裡每戶出一個人,組成10個組,每個組3人,輪流每天負責打掃冷泉魚療池的衛生及看管車輛。忙的時候就兩組並一組。魚療免費向遊客開放,村民收取停車和看管車輛的費用。村民還根據各自擅長,做起了韭菜餅等各種小吃出售。「端午節村裡遊客非常多,村民家家都掙了不少錢。」她說。冷泉魚療熱了以後,還有企業趁勢而為,在村裡建造了一個「水上世界」,為孩子搭起了一個樂園。

美鰲村是臨高的美麗鄉村。從2019年起,臨高就投入了四五百萬元在這裡建設美麗鄉村。村裡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空閒地發展綠色庭院經濟,生機勃勃。入村道鮮花盛開,有些房屋院牆還做了鄉土味的立面改造。記者了解到,整個波蓮鎮建立起包括經費保障、評比機制等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制度,全面提升鄉村環境衛生面貌,美鰲村就是波蓮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的典範之一。

「養豬必圈,禁止放養;一戶一廁,全村覆蓋;公共環境,專人專責;庭院圍欄,種花種果……」為了建立美麗文明村莊,更好的發展鄉村旅遊,美鰲村民立了新的鄉規民約。

「下一步,我們準備把美鰲村到鎮政府的路,由3.5米拓寬到6米;還要在村裡建停車場、燈光夜市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健身廣場等,讓旅遊飯吃起來更香。」王曉成說。

(本報臨城7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寧夏西吉:鄉村旅遊讓昔日窮村「火」了
    寧夏西吉:鄉村旅遊讓昔日窮村「火」了 2020-09-09 16:04:21 於晶 攝   中新網寧夏西吉9月9日電 題寧夏西吉:鄉村旅遊讓昔日窮村「火」了  中新網記者 於晶  9月9日,記者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驅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西便來到了六盤山腳下的龍王壩村。從山頂向下看,梯田、窯洞賓館等大好風光一覽無餘;古樸的農家大院、大紅燈籠、石磨、碾子,原生態的物件隨處可見。
  • 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
    圖為昔日貧瘠落後小漁村變成了美麗鄉村。 崔佳明 攝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中新網揚州8月10日電 (記者 崔佳明)1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揚州沿湖村,該村黨總支書記劉德寶告訴記者,該村420戶漁民已經全部上岸定居,1588名漁民上岸「賣風景」。
  • 【推動鄉村振興 打造齊魯樣板】泰安岱嶽區:昔日窮山村變身旅遊...
    齊魯網5月18日訊 泰安市岱嶽區借力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把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如今的旅遊「網紅村」。
  • 澳頭、大宅入選「全省鄉村旅遊特色鎮村」,鄉村遊安排起來……
    好消息近日廈門市旅遊局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鄉村旅遊特色鎮村👇👇👇福建省鄉村旅遊「百鎮千村」三星級休閒集鎮翔安區澳頭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三星級旅遊村圖|黃婉芬一抹古樸懷舊的閩南紅一彎斜挑精緻的燕尾脊一座歲月靜好的古渡宗祠美麗乾淨是澳頭留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昔日的澳頭村是海防前線
  •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0-07-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一窮村 」捧出「穹嶺仙谷」
    徐憲粟今年49歲,平陽縣山門鎮水口村村主任。他所在的小山村是平陽縣西部山區最偏僻的行政村,與文成縣巨嶼鎮交界,當年浙南紅軍遊擊隊曾在此紮營。  從2012年起,水口村決定把全村打造成一個景區,取名「穹嶺仙谷」,集紅色鄉村遊、生態鄉村遊和鄉村探險遊為一體,使村民能夠在家門口通過「賣風景」而致富。如今,夢想正一步步轉變為現實。
  • 他讓盛產粉葛的這條村,紅起來,火起來!
    讓小洞美起來,全心全意做實事走在高明區更合鎮小洞村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錯落有致的民居、平坦整潔的村道、清澈見底的河道……眼前的一切,無不昭示著這個現代化農村的蛻變之路。而帶領小洞村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的,正是他——小洞村黨委書記陳敬培。
  • 窮山溝變「桃花源」 來欣賞託萬克麥蓋提村的新圖景
    「這幾年,駐村工作隊帶著我們種植黑木耳,建起生態園,村裡更綠更美了,大家的錢袋子鼓了,日子越過越舒心。」12月17日,71歲的託萬克麥蓋提村村民託乎提·塔依爾說,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依託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特色種植和鄉村旅遊,讓昔日的貧困村搖身變為示範村、周邊群眾心中的「桃花源」,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 「未來鄉村」周末遊,這個竹藝村火了,在這裡人人都是「藝術家」
    長大後遠離了鄉村,習慣了喧囂的車水馬龍的城市,卻總覺得失去了些什麼,總想回到過去。現在回想起來,除了各種充滿野趣的娛樂項目和樸實而可愛的小夥伴們,鄉村充滿生活氣息的羊腸小路、矮小卻人情味兒十足的房屋,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充滿了美好的回憶。
  • 從「鎮裡最窮」到「省級試點」:昔日山區窮村 如今富美新瓊
    過去,當地有句順口溜「新瓊,新瓊,達埔最窮」,村民外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新瓊人。然而,自2014年列入省定建檔立卡扶貧開發村以來,這個有著5000多常住人口的村莊,用5年多的時間,不僅從昔日的「窮村子」變成讓人羨慕的文明村、小康村,還成為福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村級黨組織獲評為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 寧都長木村:昔日窮山溝 今朝「畫中村」
    近年來,寧都縣梅江鎮長木村依託自身豐富的林業資源、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實施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隨著景區的深入開發,昔日的偏僻窮山溝,今朝成為美麗的「畫中村」,煥發出勃勃生機。當地村民也盡享地利之便,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裡得到生動詮釋。
  • 昔日窮山窩 今日「聚寶盆」
    贛州市委組織部為村裡爭取了28個項目,路越修越寬,引來了百畝葡萄種植項目,搭起了現代蔬菜大棚,建起了千畝茶園……一個個產業在窮山窩落地生根;村落越修越美,廢棄的土坯房變成了農民之家和電商中心……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產業火了,遊客多了,曾經的窮山窩,變成了「聚寶盆」。
  • [江蘇新時空]揚州邗江沿湖村:「窮漁花子村」變身「江蘇最美鄉村」
    [江蘇新時空]揚州邗江沿湖村:「窮漁花子村」變身「江蘇最美鄉村」 揚州邗江沿湖村:「窮漁花子村」變身「江蘇最美鄉村」。
  • 揚州邗江區沿湖村:「窮漁花子村」變身「江蘇最美鄉村」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帶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沿湖村也從「窮漁花子村」變身「江蘇最美鄉村」。  沿湖村是揚州市唯一純漁民居住的小漁村,過去,這裡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漁花子」村,2006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還不足6000元,大部分漁民都居住在漂泊的漁船上,依靠捕撈和養殖為生,條件非常艱苦。
  • 嶺南鄉東澄村以民宿經濟帶「火」美麗鄉村
    「現在我們村可火了
  • 鄉賢回歸 山村蝶變丨天台這個昔日的窮山村,如今美極了
    10月25日《錢江晚報》第5版整版刊登《天台塔後村: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一文,點讚天台縣塔後村讓鄉賢有效回歸帶來產業支持和精神指導實現從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並作為全省在鄉村振興上的典型在該報《鄉村振興 浙商在行動》專欄中以首篇文章推出。
  • 鄉賢回歸 山村蝶變丨天台這個昔日的窮山村,如今美極了
    10月25日《錢江晚報》第5版整版刊登《天台塔後村: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一文,點讚天台縣塔後村讓鄉賢有效回歸帶來產業支持和精神指導實現從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並作為全省在鄉村振興上的典型在該報《鄉村振興 浙商在行動》專欄中以首篇文章推出。
  • 千畝茶壟長「金葉」 新洲昔日窮村煥新顏
    一座座現代鄉村,一幅幅動人圖景,一張張寫滿幸福的臉龐,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讓我們透過文字和鏡頭,一同遇見美麗鄉村,遇見美好生活。舊街姚河村位於新洲區東部山區,全村版圖面積3.46平方公裡,是舊街14個貧困村之一,精準扶貧人口15戶45人。胡傳望就是15戶貧困戶之一。
  • 三亞博後村:民宿遊帶火國慶假期消費市場
    觀田園美景、品農家美味、住鄉村民宿,這個「雙節」,鄉村遊成為不少遊客出行的熱門選擇。入住博後民宿,成了市民、遊客打開三亞「雙節」的新方式。一組數據,再次刷爆博後民宿遊熱度。10月1日至8日,博後村累計接待人數23409人次;平均入住率91.49%;平均房間價格500元到1800元;累計旅遊總收入1817萬元。
  • 窮則思變,窮則自強!他把窮漁村變成「首富村」「幸福村」
    從「漁花子村」到「首富村」,從讓口袋富起來,到讓幸福感多起來。說起武家嘴村的變化,這三十多年的光景裡,可謂是天翻地覆,從窮到富,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漁花子」到海運的「船老大」,武家嘴村的村書記武繼軍作為親歷者和致富領軍人可謂是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