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廟,我國碩果僅存的鎮山神廟

2020-12-15 漫行漫記

五鎮是五嶽以外的五座大山。分別為東鎮沂山,在今山東臨朐;西鎮嶽山,又名吳山,在今陝西隴縣;中鎮霍山,在今山西霍縣;南鎮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市西南;北鎮醫巫閭山,在今遼寧北鎮縣。鎮山之說起源很早,據傳大禹分天下為九州之時,便以每州的主山為鎮山,作為國家長治久安的象徵。隋朝仿照五嶽制度,又另選出四座大山作為四鎮,唐代增為五鎮,也由國家主持祭祀。唐開元十年(722 ),玄宗封沂山為東安公,嶽(吳)山為成德公,霍山為應聖公,會稽山為永興公,醫巫閭山為廣寧公。北宋時升五鎮為王,元成宗又加封為四字王。明朝又皆尊為神。但五鎮的地位和知名度遠不如五嶽,因此逐漸被冷落了。

北鎮廟是祭祀北鎮醫巫閭山神的神祠。「醫巫閭」為古東胡語「大山」的音譯,又簡稱閭山,位於遼寧省北鎮市西北5公裡處。閭山山勢峭拔、高峻、宏大,且地處關內外的交通要衝,自古便是北方重鎮。

北鎮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初稱「醫巫閭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曾重修,改稱「廣寧神祠」。元代末年,毀於戰火。明洪武三年( 1370),加封為醫巫閭山為神,並依原址重修祠宇,改稱「北鎮廟」至今。明以後曾重修或擴建,現存建築基本為明清遺構。

北鎮廟位於遼寧北鎮市城西的山崗上,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09米,佔地面積2616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背託閭山奇峰,依崗就勢,在一個工字形的高臺上,建起5層殿閣,依次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內香殿、寢殿,周圍護以漢白玉欄杆,布局嚴整,宏麗壯觀。

正殿是北鎮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綠瓦紅柱,飛簷翹角,雕梁畫棟。殿 內東西北三面牆上繪有32個星宿人物像,或文或武,生動傳神。據說皆是當年追隨漢光武帝劉秀起兵興漢的功臣的化身。殿內正中長方形須彌座上,原立有北鎮山神像,現已不存。

廟內現保存自元代以來的告祭碑、修廟碑記、題詠刻石共56通,其中元碑11通,明碑 9通,清碑25通,有「遼寧碑林」之譽,是研究元、明、清三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珍貴史料。

北鎮廟是五大鎮山廟中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其他中、東、南、西四座皆已傾圮,只剩殘碑斷碣,唯獨北鎮廟碩果僅存。究其原因,還要歸功於北鎮獨特的地理位置。 自唐末戰亂以來,北方少數民族屢次人主中原,建立了遼、金、元、清等王朝。閭山為關內外交通咽喉,北方重鎮,自然格外受到重視。遼代契丹人把閭山看作是發祥地,是民族精神的寄託,在龍崗一帶修建了十幾座帝王及王族陵寢。明代,這裡為抵禦蒙古、女真人侵的邊關重鎮,至今北鎮縣(現改為北鎮市)城內,還保存有為遼東名將李成梁賀功而建的大型石坊。

清代皇帝每年回東北祭祖時,北鎮是必經之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帝王都曾到閭山祭神覽勝,並留下了大量碑刻,乾隆還於北鎮廟東邊修建了有 九九八十一間房的行官,專供皇帝往來駐蹕。由於北鎮廟受到了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和保護,雖然歷經風雨,卻風採依舊,為我們保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

相關焦點

  • 錦州北鎮廟:我國僅存的山神廟
    北鎮廟,位於中國遼寧省北鎮市城西2千米的山崗上,是醫巫閭山的山神廟,也是全國五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8年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鎮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位列錦州新十景之一。
  • 遼寧省 錦州市 北鎮 北鎮廟 全國四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
    北鎮廟是全國四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北鎮廟的建築依山勢排列,由南向北層層升起,主要建築均位於中軸線上,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廟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樓式牌坊,兩旁各立有一石獸。拾級而上,便是歇山式三券洞山門,門額下中刻「北鎮廟」三字。
  • 北鎮那點事兒,無非就是一座山,一座廟,一個牌坊兩個塔
    北鎮雖小,來頭頗大。翻開史書,關於東北,無不與此相關。相傳舜封天下十二州,又封了五座鎮山,北方是幽州,醫巫閭山是幽州的鎮山,如此山下便有了北鎮的雛形。歷史廣博厚重的北鎮,憑我幾次走馬觀花,就在此胡說八道,實屬不自量力,請諸位恕我無知。
  • 錦州足印丨北鎮訪古小記
    去北鎮的念頭由來已久,不僅僅是因為燻雞豬蹄和梨花,更是因為他的歷史,因為他的名字——北鎮。世人皆曉五嶽,鮮有人知五鎮。其實,五鎮和五嶽一樣,都是歷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在溝幫子站下車之後,轉乘汽車到北鎮市內。(出了火車站就是汽車站,到北鎮的汽車不用在站裡買票,直接上車投幣,票價六元,行程大概一個小時)在西轉盤下車,然後轉乘公交2/3路到北鎮廟。
  • 遼西第一旅遊名城:北鎮四大旅遊景觀
    北鎮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位於遼寧西部東端,醫巫閭山東麓,素有「幽州重鎮」之稱,全市總人口五十餘萬人,境內生活著有滿族、漢族、回族等十九個民族。北鎮因醫巫閭山為北方鎮山而得名。《周禮》記載:「東鎮青州沂山,西鎮雍州吳山,中鎮冀州霍山,南鎮揚州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合稱五座鎮山。
  • 遼寧山崗上「釘子戶」,屢毀屢建千年不滅,被稱錦州「鎮山之宅」
    所以在遼寧的山崗上便有這麼一處「釘子戶」,展現了我國古代的山神文化,建築藝術以及皇家文化。它便是醫巫閭山的山神廟——北鎮廟。,這一立就是1400年,雖然中間幾經坎坷,但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重新打造,所以就有了「屢毀屢建千年不滅」之說現在所看到的北鎮廟沒有了遼金時期的風採,但卻多了明清時期的氣韻。
  • 五大鎮山之一,歷代皇帝都要來參拜它,東北三大名山之首你來過嗎
    在我國東北地區,有這麼一座山,它是舜封全國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國「五嶽五鎮」十大名山之一。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楊堅等皇帝,張三丰,耶律楚材,年羹堯等歷史名人,都曾來此參拜祭祀,它就是醫巫閭山。醫巫閭山又被譽為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
  • 旅行攻略:丈量北鎮,書寫旅行的意義
    《周禮》記載,東鎮青州沂山,西鎮雍州吳山,中鎮冀州霍山,南鎮楊州金稽山,北鎮醫巫閭山,合稱五座鎮山。據《廣寧縣鄉土志》記載,「舜封十二山以醫巫閭山為幽州之鎮故名北鎮」。北鎮歷史悠久,古蹟較多,今天,小編就帶各位讀者們丈量北鎮,一覽北鎮的風採!!
  • 錦州這座山神廟裡,「藏」著56方元明清石碑
    @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原創內容,轉載請標明出處一座山神廟裡,竟有元、明、清三代各類石碑56方。這種情況國內少見。這座山神廟就是位於錦州北鎮、醫巫閭山腳下的「北鎮廟」。北鎮廟不僅石碑多,而且清乾隆皇帝還曾在這裡駐蹕。1754年暮春,正值壯年的乾隆皇帝開始了他主政後的第二次東巡。這距離他第一次東巡已過11年。乾隆皇帝在盛京(現在的瀋陽),先後祭拜完福陵、昭陵後,農曆九月十八,開始返程回京。五天後,浩浩蕩蕩的東巡隊伍來到廣寧(現在的錦州北鎮),乾隆入住北鎮廟東側的廣寧行宮內。
  • 帶你走進以中國北方鎮山命名的千年古城——遼寧北鎮
    在這座歷史名山的腳下有一座千年歷史的古城,這裡就是因為北方鎮山而命名的北鎮. 雖然現在的北鎮是由錦州市代管的縣級市,但是這裡在明代卻是遼東重鎮.當時的廣寧城是東北地區最高軍政衙署的駐地,同時也是明代一位藩王的最初的封地.
  • 旅行攻略:書寫流金歲月,畫就魅力北鎮——北鎮廟
    >今天帶著大家走進有著1400多年的建築歷史,而且是全國五大鎮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鎮山神廟——北鎮廟。漢帝劉詢封醫巫閭山為全國五大鎮山之北鎮,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下詔就山立祠,建廟設主。廟內現存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古碑共有56甬,古碑之多實屬罕見,所以當地人又把北鎮廟稱為碑子廟。
  • 濱州百年古建築傌家神廟:碩果僅存的明代建築
    原標題:濱州百年古建築傌家神廟:碩果僅存的明代建築  魯北晚報訊 在惠民縣辛店鎮,有一個中華獨有的「傌」(mà)家村,村子裡95%以上的村民都姓「傌」,在這個連字典裡都查不到字的村莊裡,還有一座據說是建於明代的神廟
  • 遼寧超低調的小縣城,古時被眾多皇帝看重,為中國現存唯一鎮山廟
    但是如果說到曾經和五嶽地位相當的五大鎮山,相信很少有人知道吧!其實在中國封建時期五大鎮山同樣是被帝皇們及其看重,他們將這裡作為祭祀場所,有著極高的地位。所謂中國的五大鎮山包括了東鎮沂山、中鎮霍山、 西鎮吳山、南鎮會稽山以及北古醫巫閭山。其中南鎮會稽山和東鎮的沂山在我們看來是比較熟悉的,其他三座似乎就小眾了很多。
  • 遼寧幾被遺忘的北鎮,曾是比肩「五嶽」的東北至尊!
    那這裡改名為什麼繞不過去「北鎮」呢,叫別的不成嗎?歷史上的「五鎮」曾是和「五嶽」齊名的名山:分別為西鎮吳山、東鎮沂山、北鎮醫巫閭山、南鎮會稽山和中鎮霍山。北鎮,名字由來就在於醫巫閭山。醫巫閭山,簡稱閭山,《周禮·職方》稱:「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
  • 「五嶽」都知道,可道教信仰裡還有「五鎮」仙山,就不知道了吧?
    直至清朝,「五鎮」名聲依然不減,康熙就曾多次造訪南鎮、西鎮,並留有牌匾;乾隆也曾三登閭山,為北鎮題詞。但近百年以來,由於戰亂、道教信仰發展放緩等原因,「五鎮」名聲漸漸衰落,逐漸不為世人所知。所謂「五鎮」仙山,是指在國家祀典中僅次於五嶽的五座山: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天柱山,其中,東鎮沂山為「五鎮」之首。
  • 北鎮每年舉辦乾隆皇帝祭山大典表演暨梨花節
    自古醫巫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山。隋唐時候,因為長期與高句麗戰爭,隋唐軍隊曾到這裡,把醫巫閭山當作「五大鎮山」之一的「北鎮」。 醫巫閭山是契丹人生活繁衍的故地,這裡有很多契丹遺蹟,還有契丹的一部分皇陵、王級別的園寢,以及契丹貴族墓地。要說皇帝在這裡留下的遺蹟,主要就是契丹的大遼皇帝和滿洲的大清皇帝。
  • 從義縣到北鎮,穿過閭山走一走
    北鎮山。醫巫閭山古稱於微閭、無慮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今稱閭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歷史文化和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而享譽國內外,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 金秋季:北鎮旅遊多姿多彩
    1舉辦2020中國•北鎮農民豐收節暨北鎮葡萄季活動2020年9月29日 9:00—11:30在北鎮市鮑家鄉龍寶峪村文化廣場,由北鎮市委、市政府、錦州市農業農村局、瀋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共同舉辦2020中國·北鎮農民豐收節暨北鎮葡萄季活動。
  • 金秋季:北鎮旅遊多姿多彩
    在即將到來的十一國慶節和中秋節長假裡,小編為您推薦北鎮旅遊好去處,邀您一起去欣賞北鎮的秋日美景,感受北鎮古城滄桑歲月和多姿多彩。農民豐收節暨北鎮葡萄季活動2020年9月29日 9:00—11:30在北鎮市鮑家鄉龍寶峪村文化廣場,由北鎮市委、市政府、錦州市農業農村局、瀋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共同舉辦2020中國·北鎮農民豐收節暨北鎮葡萄季活動。
  • 錦州:北鎮文化旅遊少年宣講團成立
    作為北鎮文化旅遊宣講團的分團,少年宣講團的成立,標誌著北鎮文化旅遊宣講活動邁入了新階段。少年宣講團的第一課從代表北鎮鎮山文化的北鎮廟開始。;以系統學習北鎮歷史文化、旅遊文化為基礎,引領全市青少年熱愛北鎮文化旅遊宣講,做好北鎮文化旅遊歷史傳承,培養一批北鎮文化旅遊少年宣講員、導遊員,以1+N(即1個孩子+1個家庭,1個孩子+1群孩子)的方式傳播北鎮文化,培養一支少年志願者生力軍,參與全市的志願活動,提升北鎮文化旅遊軟實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旅遊氛圍,全面推進我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國際化歷史文化名城的前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