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彈窗」設計規範,打造優質用戶體驗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彈框,一個讓設計師和用戶又愛又恨的控制項。產品需要彈框傳遞信息,用戶需要彈框接受反饋。但如果不經推敲,胡亂增添彈框設計,用戶心流(Mental flow)頻頻被打斷,很容易讓用戶產生沮喪情緒。我們在日常設計工作中,該如何設計合理的彈框?怎樣的彈框設計是優秀的,而為什麼有些彈框設計會讓用戶感到惱火?本文將為大家揭曉答案。

筆者將分兩期來總結一下彈框的規範和進階使用方法。歡迎持續跟進。第一期我們先梳理一下平臺規範下的彈框究竟有哪些。

一、彈框的分類

在「彈框」的概念被泛化的當下,我相信連很多設計師本身都已經開始分不清彈框的具體分類了。好像任何情況下彈出的窗口都被統稱為「彈框」,並且對於使用手法十分模糊。

實際上,縱觀 iOS人機互動規範和Material Design,我們可以將彈框分為兩大類:模態框和非模態框。

二、模態框

模態框:Modal Dialog。指代需要中斷用戶,用戶必須完成對話框內任務(或主動關閉後)才能夠繼續主面板操作的彈框。「非模態」就是和「模態」對立的概念,指不需要中斷用戶操作的彈框。

良性的模態框其實可以輔助用戶順利完成任務。所以設計師務必要了解模態框究竟有哪些類型,以及它們的使用守則。

2.1 iOS – Alert 與 Material Design – Dialogs(對話框)

對話框的使用場合最為廣泛,也是最容易打斷用戶心流的彈框,因為它直接出現在屏幕中心。所以雙平臺都明確提醒設計者要儘量克制對話框的使用頻次。

正是因為對話框非常容易獲取用戶注意力,所以一般用於承載非常重要的附加操作或警示信息。

關於對話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產品設計過程中可以直接調用系統原生的對話框控制項,所以許多設計師常常會忘記提醒開發人員配置引導用戶操作的高亮選項,導致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與產品設計意願相違背的對話框。

例如為了激活沉睡用戶或採集一些用戶個性化信息,產品往往是希望獲取到用戶提醒、訪問等權限的,所以彈框中的操作引導通常應該是正向的。但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啼笑皆非的案例。

所以在設計者為了方便或者出於其他兼容性問題而不得不調用原生對話框控制項時,也不要疏忽對細節的把控。有時一個疏忽很可能會導致用戶和用戶體驗的流失。

2.2 iOS – Action Sheet(動作面板)

Action Sheet 是iOS規範下的控制項,近些年來也在慢慢被安卓化。

Action Sheet 是一個響應控制項,一般需要用戶執行了某個操作才會彈出(某些危險情況下,不需要用戶操作就直接彈出的模態框應該使用 Alert / Dialog),並顯示一組與當前操作有關的兩個或多個選項。Action Sheet 的出現方式是從屏幕底部向上滑出。

iOS 人機互動規範提醒設計者在使用 Action Sheet 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破壞性選項:對於用戶執行破壞性或危險性操作的按鈕,應當使用紅色高亮顯示,並且放置於在 Action Sheet 的頂部。

(2)「取消」按鈕應始終存在於動作面板的底部:雖然用戶可以點擊屏幕任意空白區域取消 Action Sheet,但「取消」按鈕可以在用戶不想執行任何操作時,給予用戶明確的操作指向,所以不應移除「取消」按鈕;

(3)避免出現縱向滾動:滾動意味著操作項已經多到溢出控制項可視區域,用戶需要額外的時間來進行選擇操作。但因為 Action Sheet 中每一個操作的橫向熱區都非常大,在滑動的過程當中很容易發生誤觸。這個時候選擇使用 Activity Views 會更加合理。

2.3 iOS – Activity Views(活動試圖)

Activity Views 是 iOS 10 引進的新規範控制項。它的誕生是為了解決 Action Sheet 的滾動問題,所以也常被稱作是 Action Sheet 的宮格模式。

眾所周知,國內最常見的 Activity Views 使用場景就是在分享或者使用第三方App打開文件時。

Activity Views 支持橫向滑動。相較於 Action Sheet 選項的熱區而言,Activity Views 的選項都被放置在一個只有70px*70px的色塊中,點擊熱區相對較小,適宜承載更多選項且不容易被用戶誤觸。

但我發現,目前調用iOS原生的 Activity Views 控制項已經可以融合宮格+列表的形式了,並且有一些APP已經開始運用。

個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承載的選項實在過多時,導致部分選項過於置後,用戶橫向滑動的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用戶難以找到需要的操作。

iOS既然支持組件的組合出現,想必也是考慮到了此類極端情況。所以具體的使用方法還是要設計師根據具體的場景隨機應變。

2.4 iOS – Popovers(氣泡彈框)與 Material Design – Menus(情景菜單)

Popovers 通常是由一個指向其出現位置的三角箭頭和彈出窗口組成。iOS規範中規定,Popovers只適用於iPad中,但我們不難發現,跨平臺使用Popovers的場景早已屢見不鮮。

各類APP中最常見的Popovers使用場景就是信息提示與情景菜單,所以這是為什麼我要把 iOS Popovers 與 MD Menus 歸為一類的原因。

MD – Menus 與 iOS – Popovers 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沒有三角指向。但我個人認為,有三角指向更容易讓用戶明確當前彈框所包含的內容與什麼操作有關,其實對於用戶更加友好。

但MD – Menus畢竟是原生控制項,樣式已不支持修改。所以在設計師設計個性化氣泡彈框的時候,可以多加改良。

三、非模態框

非模態框相較於模態框更不容易幹擾到用戶操作,因為在非模態框彈出時,用戶依然可以繼續操作主面板中的內容。但非模態框也有它的缺點:出現時間短,不容易引發用戶關注;有時用戶還來不及閱讀完非模態框中的信息,它可能就已經消失了。

iOS和MD規範中定義的非模態框有以下幾種:

3.1 Material Design – Toast(吐司彈框)

Toast是MD的規範控制項,平臺規定Toast應該出現在屏幕底部,並且只能包含儘量少的文字信息,不應出現增加用戶認知成本的圖標等內容。

針對前面說到的非模態框的缺點之一:有時用戶還來不及閱讀完非模態框中的信息,彈框就已經消失了的情況,業界對吐司彈框施行了一個潛規則,認為吐司彈框出現的時長最佳是 2 – 3.5 秒(即所謂的短吐司與長吐司)。在這個時間段內不容易幹擾用戶的同時,也有助於用戶閱讀完完整的提示信息。

3.2 iOS – HUD(是否是「Heads Up Display:抬頭顯示」的縮寫還有待考量)

實際上iOS的HUD彈框並沒有被收錄在平臺規範中。但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例如iOS 13之前控制設備音量時出現的彈框就是HUD彈框。但因為HUD彈框體積太大,經常會遮擋屏幕信息,在iOS 13之後iOS對此類彈框進行了體驗優化。所以現在HUD彈框出現的場合已經很少了。

但為什麼要把HUD彈框單獨提出來講呢?前面講到MD規定 Toast 中不應出現圖標等元素,但現在許多APP自定義的Toast早已打破了這個規範。我認為這個變化的啟蒙點,就是源自HUD彈框。

HUD彈框一直是iOS系統私有的,無法被第三方應用調用。所以很多APP開始模仿HUD彈框的樣式,演變出了如今花樣眾多的Toast彈框。

所以如今的Toast早已不僅是MD當初規定的那個標準Toast了,有時產品考慮到用戶情感化需求的場景,還是會加入一些自定義的元素。

3.3 Material Design – SnakeBars

很有意思的是 SnakeBars 最初被收錄在MD規範中時,被打上了 「MD Only」的標籤,有一種炫耀設計出這個控制項的成就感。因為SnakeBars是一個中和了模態框與非模態框屬性的彈框,在其他平臺規範中很鮮見。

常規的非模態框不支持操作,會自動消失;模態框是必須要用戶操作或手動關閉才會消失。而SnakeBars是既支持用戶操作,又會自動消失的控制項。一般出現在屏幕底部。

SnakeBars 支持純文本提示與操作容器兩種模式。

如何辨別它與Toast呢?Google翻譯做了很好的範例,SnakeBars的彈框長度更長並且顯示時間更長,MD規定SnakeBars的顯示時間應該在4 – 10秒,提示內容為純文本時時間可以稍短,需要用戶操作時時間應該更長。

四、總結

模態框與非模態框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恰當地使用模態框可以輔助用戶一步一步完成操作,但頻繁使用可能會讓用戶的操作流程被打擾。如果只從用戶心流的角度切入,非模態框應該更加友好,但並不能承載操作,且有時又容易被用戶忽略。

所以如何找到合適、正確的彈框,是需要設計師根據具體場景進行推敲的。

這一期我們主要了解了平臺規範下的模態框和非模態框的控制項類型,在深入研究一個控制項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每一個控制項自己的名稱和使用守則。下一期我會更深入地剖析優秀的彈框案例。

本文由 @Howie_t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App設計:「彈窗設計規範」大全,提升你的用戶體驗
    編輯導語:我們平常在使用各類APP時,經常會遇到彈窗,彈窗的設計好與壞很大的影響了用戶的體驗,讓用戶感到不舒服的彈窗只會讓你的後續收到更多的麻煩和反饋;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彈窗設計規範」大全,叫你怎麼提升用戶體驗,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如何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
    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和大家分享探討一下如何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用戶體驗,有好多新手設計師還不了解什麼是用戶體驗?用戶使用產品、系統或服務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就是用戶體驗。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視覺設計層面如何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
  • B端設計指南04——彈窗 究竟應該如何設計
    在一個看似簡單的模態層中,需要進行三方面的思考: a.顏色深度的思考 顏色能給用戶傳達出許多信息,模態層上也是一樣,在制定相應的規範開始前,我們需要思考自身產品的定位,這樣在整個產品的顏色規範層面能夠做的到統一。
  • 彈窗設計的基本樣式和10大應用場景
    作者對彈窗的基本樣式進行了分析梳理,並總結了使用上需要注意的要點,與大家分享。在設計Dialog彈窗時,我們大多時候直接拖控制項,直接提交一個基礎的規範給前端,甚至只是給幾個彈窗樣式給他們,導致上線後出現不統一、使用混淆等情況。
  • 知道這些後,再也不會「濫用」彈窗了
    (配圖主要來自體驗過程中的app截圖,安卓部分截圖主要來自MD規範)二、什麼是彈窗在App使用中,彈窗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運營活動,系統通知,信息反饋,任務引導等。濫用的彈窗會漸漸導致用戶認知疲勞和視覺失調,甚至會出現「習慣性取消」等行為。彈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務於當前主任務之外的支線任務,包括信息傳遞,操作反饋等。
  • 授權彈窗設計竟然套路這麼深
    PM或者UE設計師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抓住了每一個點。每一個細節都是慢慢斟酌。但是直到上線後,才發現了最致命的一個問題。授權彈窗。很多前端開發工程師嫌麻煩,會將所有彈窗都在用戶首次啟動app時,全部彈出。祈求用戶一次進行全部的授權。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對於一個陌生的產品,剛開始使用,你就需要我授權「地理位置」「照相機」「消息推送」「通訊錄」等等相關內容。
  • 網站設計怎樣將討厭的彈窗設計好呢?
    當你將彈窗設計及使用得恰到好處時,它們就會是非常有效的用戶界面元素。它們能幫助用戶快速且便捷地達成目標。然而當錯誤使用時,彈窗卻會困擾你的用戶。在設計彈出窗口時,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顯示重要內容。 這時,彈出頁面的簡潔性很重要。 不要在彈出界面中放置太多內容,這會使用戶不知所措。彈窗設計應符合用戶習慣在設計網站彈窗時一定要符合用戶習慣,如閱讀習慣。
  • 互動設計定律和用戶體驗地圖
    原則最初是用於工業管理,在互動設計中也可以使用。 比如圖 1,今日幸運星主題,分享給好友幫忙砍價。在沒有滿足條件時,通過彈窗來提示用戶去邀請好友,以此來完成產品設計的任務。 比如圖 2,請輸入驗證碼的彈窗,驗證碼錯誤,您還可以重複 3 次,只有信息都輸入正確時,用戶才能完成的這個界面任務,如下圖所示。
  • 這麼設計彈窗,還能提高轉化率的。
    以下是市場營銷人員應該重視的事項: ·一個高轉化率的彈窗; ·創造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想要合格的潛在客戶; ·不想損害網站瀏覽體驗; ·有更多轉化機會。 一、高轉化率網站彈窗需具備的關鍵要素 賣家可以設計自己的網站彈窗,滿足訪客的需求的同時,又能滿足自身的營銷需求。
  • 關於彈窗四大控制項的3個問題
    最近我一直在分析彈窗相關的知識點,原本覺得彈窗很簡單沒啥可分析的,大家基本也清楚什麼情況下該用什麼彈窗,但是發現一些同學在設計時仍然會出現濫用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知識沒有內化。Action Sheets:控制面板是Alert的一種延伸,也是模態彈窗,用戶必須進行操作,彈窗才會消失,和Alert的區別是Action Sheets擁有更多的功能按鈕,其重點在操作。
  • 以技術驅動內容 藍光VR大師打造最優質用戶體驗
    (原標題:以技術驅動內容 藍光VR大師打造最優質用戶體驗) 以技術驅動內容
  • 哈囉出行鹹陽市試行「P點還車」 引導用戶規範停車
    近日,共享單車企業哈囉出行將結合電子圍欄技術在鹹陽市城區推出「P點還車」,騎行用戶完全實現通過車輛GPS位置及用戶手機GPS位置與P點還車技術精準結合,真正實現線上虛擬P點與線下停車框高度重合,實現用戶規範停車,通過哈囉出行用戶端APP在不同場景下的彈窗提醒,提升用戶體驗感,參與度更高。
  • 微信更新小遊戲互推跳轉規範!違規將嚴肅處理
    近日,微信團隊發布了《關於小遊戲互推跳轉的規範更新說明》,對小遊戲互推跳轉的設計規範進行了更新,「在設計互推跳轉時,應優先保證玩家的遊戲體驗不受影響,做到主視覺區域始終為遊戲內容本身,不應妨礙或遮蔽遊戲界面元素
  • 海底撈的微笑服務對比APP的彈窗,讓人捉急
    諸如此類的場景非常多,而這一切彈窗的出現都讓用戶產生了極其厭惡的情緒,有的甚至想把手機都「摔了」。 羅列下面的場景,彈窗的出現讓用戶無所謂。
  • 悠家民宿2019民宿之路:打造最受用戶喜愛的居住體驗
    01 明確服務對象  構建商業模式,一方面面向資產端進行資產管理運營增值,依託資金和房源,進行供給側改造,打造優質的城市民宿產品,營造舒適體驗感,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旅居服務。  在過程中,明確了以消費者的旅居體驗為第一優先級的核心底層,並從產品、體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供給改革和升級。
  • 聚合全網優質內容 搜狗網址導航打造極致用戶體驗
    搜狗網址導航為億萬網友提供最一流的產品服務,真正做到從用戶角度出發,讓上網更輕鬆、生活更便捷!打開電腦,上網從搜狗網址導航開始。 作為全網優質內容聚合平臺,搜狗網址導航旗下擁有搜狗頭條、搜狗影視、搜狗旅遊、搜狗哈哈、搜狗逛逛、搜狗理財等產品,滿足用戶各種生活所需。
  • 星巴克:極致門店設計與用戶體驗
    這個理念推動了星巴克的成長,特色考究設計的門店體驗,本土文化打造的情感體驗,從消費者角度考慮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將星巴克的品位推向了全世界。目前,星巴克在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9,000家門店。已經在中國15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600家門店。有些精品店鋪位於景區、小鎮、商圈之中,自然成為旅遊城市的打卡之地。
  • 色情漫畫網站彈窗誘導下載 用戶含中小學生
    彈窗誘導下載色情漫畫 用戶含中小學生  有色情漫畫網站三個月吸引700萬會員;淫穢色情漫畫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專家表示應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目前,不少色情漫畫通過網頁彈窗廣告、微信公號、微博等渠道傳播,而通過上述渠道點擊廣告的用戶,往往會被導流至專門的色情漫畫APP,色情漫畫APP在給用戶免費觀看一到兩章漫畫「誘惑」後,往往會露出付費閱讀的真面目,而看完一部漫畫的價格,通常要在20元左右。  「色情漫畫APP屬於新興黑產,目前社會層面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
  • 正式更名「團宴網」,宴會預訂O2O打造用戶體驗新模式
    (原標題:正式更名「團宴網」,宴會預訂O2O打造用戶體驗新模式)
  • 產品設計:「用戶提示」知多少
    此篇分享我就用戶提示的分類和應用進行一系列的探究,並通過由輕至重的交互體驗,區分用戶提示應該應用在哪些特定的場景之中。體驗輕重主要根據提示出現時有沒有打斷當前用戶的操作和提示消失的方式是否需要用戶點擊等方式,確定當前提示屬於輕交互或者重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