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待送電設備驗收均合格,具備送電條件......確認完畢,送電!」
6月24日深夜23點51分,在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工程電力施工現場,配電房內的電力設備電源指示燈交替閃爍,負責為東廣場配電的兩個變壓機房響起蜂鳴聲。
蕭山電力鐵軍「鏖戰」35天,當晚經過140多道大大小小「送電」步驟後,終於在這一刻迎來最「享受」的時刻。
這意味著整個杭州火車南站東西廣場所有建築配電房的用電都將從這裡「送」出,也標誌著鐵路杭州南站樞紐通車具備了電力保障條件,這座與杭州市民闊別7年的鐵路站離開通運營邁出「最關鍵一步」。
這是一場必須勝利的戰役,這又是一場分秒必爭的賽跑!整個杭州火車南站東西廣場用電規模,整整相當於5個15萬平方米規模的小區,東廣場從進場施工到完成通電,僅35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
通電前48小時 發現一個零件角度有偏差
「奇蹟」背後,是硬碰硬,是關於用電的「高危」、「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對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電力施工項目,既要「拼搶進度」,又絕不放鬆質量,電力鐵軍深感責任重大。
6月22日晚10點不到,電氣安裝現場負責人吳寶星發現2號主變房內通往變壓器的管母角度有偏差,這直接導致無法安裝。一個緊急電話連夜打到700公裡之外位於湖北黃岡的興和管母廠,車間負責人連夜把20多位管母工人從家裡召集到廠裡趕製新管母。6月23日晚上8點多,新管母歷經12小時的「舟車勞頓」,被人「押送」抵達東廣場配電站房。
6月22日晚10點不到,電氣安裝現場負責人吳寶星發現2號主變房內通往變壓器的管母角度有偏差。
「好事多磨!」電力施工現場一負責人感慨到,膽戰心驚的24小時,折射出電力施工的「細微之處」,好比在「顯微鏡」之下都容不下「灰塵」,當然這也更能「磨礪」電力人。在這個行業裡磨礪了10餘年,「眼鏡男」吳寶星嚴謹且不善言辭,但在介紹技術時,他瞬間「滔滔不絕」。電力設備就位、驗收等幾乎每一個重要節點,他都24小時堅守,真熬不住了,就在電力系統標誌性的黃顏色工具車裡「瞌睡」個兩三小時。
2
凌晨6點 班長發出最後一條「每日匯報」
對電力工人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梅雨季。
「整個雨季都被我們趕上了。」黃強是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裝分公司緊急加援東廣場電力施工項目的兩個「尖刀連」班長之一。6月24日凌晨6點,他同往常一樣,給電力項目負責人發了一條微信,「杭州火車南站35千伏變電工程電纜部分工作全部順利完成!經過9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兄弟們戰天鬥地,更戰自己,克服困難,按計劃如期完成任務。」而這9個日夜裡,只有一天,他的「每日匯報」晚點了,因為手機掉進了泥水裡。
6月24日凌晨5點多,電纜施工「尖刀連」班長黃強向項目方負責人匯報,杭州火車南站35千伏變電工程電纜部分全部順利完成。
黃強負責裘江變220千伏到杭州南站變35千伏間的電纜接頭項目,這是另一個「淌在泥水裡的戰場」。兩個變電站之間的3045米,用6根電纜相連,直徑16公分的電纜管就像「波浪線」一樣,穿越地下,最深處有10米,它們沿著杭甬高鐵專線一路「奔向」東廣場,沿路還要經過拱秀路、蕭紹路等蕭山主要交通要道以及多條水系,複雜地形也能解釋為何3公裡長的電纜線要在穿越地下時需要走「波浪形」的步伐。這3公裡長的「波浪」間距裡,還分布著大大小小30口井,電纜在這裡「相遇」並「相連」,而幾乎所有的工序都要人工完成。
從裘江變送電到杭州南站東廣場,兩個變電站之間的3045米,用6根電纜相連,這是6月22日上午12點不到,蕭紹路南4號井電纜中間節製作現場。
電纜施工現場(一)
電纜施工現場(二)
這之前一個深夜,電纜施工現場負責人要給吃慣了泡麵的工人們「加餐」,他們異口同聲「強調」,「米飯多一點!」因為要通宵,所以更在乎米飯,因為這能「填飽肚子」。
3
「疾搶」出來的時間 「這一刻我們等了七年」
黃強說,「問兄弟們累不累,確實累!值不值,確實值!」淌在泥水裡的9個日夜,都將留在他們美好的記憶中,更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為第二故鄉杭州,為杭州火車南站的建設奮鬥過!」
6月24日深夜11點 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電力機房裡忙碌的技術員(1)
6月24日深夜11點 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電力機房裡忙碌的技術員(2)
6月24日深夜11點 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電力機房裡忙碌的技術員(3)
據了解,整個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電力施工項目有200多名工人,光土建隊伍就有三支,其中兩支就是臨時增援的電力「尖刀連」。35個日夜裡,多道工序、多個班組幾乎同時進行。有一半工期,都是24小時滿負荷運作,最多一天150人左右的工人同時施工。建的同時,更在全國各地「疾搶」現貨,管母一般15天交貨,在南站東廣場只用了5天,電纜一般20天交貨,在這裡用了12天。所有電力設備供應商也在合力發力,尤其施耐德派出28人精英「天團」,每一個調試都派出3到5人,通宵達旦「加油幹」。
6月25日凌晨的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
時間在杭州南站「濃縮」了。但對南站建設者來說,時間更是美好。沈洋是杭州火車南站東廣場項目建設單位蕭山城投集團房建科科長,通電的這一刻,對他來說是期盼已久的激動。從2016年3月西廣場開工到現在東廣場通電,這是他參與時間最長的一個項目,從一個單身漢變成一個2歲男孩的父親。每隔幾天,他都會在南站的同一個地點拍一張照片,記錄南站的成長,更記錄人生的成長。他動容地說,「我們見證了南站的銀裝素裹,也看見太陽在南站的升起,這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終於通電了!通車保障了!這一刻我們等了7年!」現在,還沒有度過蜜月的沈洋和所有電力工人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
東廣場配套道路已全面建成
杭州南站開通在即,蕭山將邁入「高鐵時代」。
當前,杭州南站保通區域相關工程建設進入收尾攻堅階段。數百臺機器、數千餘名工人多點施工快馬加鞭推進東西廣場的裝修裝飾、設備調試、綠化養護等工作,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配套路網是連接南站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網的建成為南站保通工作按下「加速鍵」。
站文街與黎端路交叉口
通虹路
站文街
黎端路
目前,站文街(站前東路)、黎端路(高新五路)、通虹路(郎家路)、通城大道地面道路、商聚路(商城北路-通貨路)、站前路等南站保通區域配套道路已全面建成,具備通車條件,形成了一張「三縱四橫」道路交通網。
自此,連接的鐵路南站東廣場自東往西道路已全線貫通,打通了南站交通疏解微循環,有效提升杭州南站的整體交通能力,方便市民出行。
「在蕭山區供電公司等單位支持下,順利完成南站35千伏電力工程施工,實現通電。」蕭山城投的工作人員說。
蕭山城投集團圍繞南站「7.1」保通計劃,以杭州鐵路南站為中心,倒排施工進度,制定了「百項工程進度任務表」,一項一項狠抓落實,加緊推進南站保通各項工作,持續增加人員投入,實行多支隊伍同時施工,擴大作業面,在保證施工質量與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按時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