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區小東街道的社區範圍重新進行了劃分。提醒居民,今後到社區辦事,要看好自家屬於哪個社區。
昨日記者了解到,小東街道是東中街建設的重點地域,為適應區劃調整和未來的經濟形勢發展,對轄區內的社區按「兩橫六縱」的方法重新進行劃分。
調整後的小東街道呈現出「兩橫六縱」(兩條主幹路,六條主幹街)態勢,街道將以主要街、路為界,因地制宜將街劃分為經緯有致的五塊,這使得調整後的社區模塊化、規範化。
調整後的新格局還將更加便於居民辦事,並且區域整齊劃一,面積大致相當。
小東街道相關領導表示:「調整後的社區居民戶數相差在500~600戶之間,人數相差在800~1000左右,各社區人口相對平均,同時社區網點、駐街單位也大致相當。這為以後社區的人員配備,基礎設施配備都奠定良好的基礎。」
調整背景 原社區規模差距太大小東街道目前轄區面積2.15平方公裡,人口16069戶,5萬多人。
其轄區範圍西至東順城街,東至滂江街,涉及到東中街以及最新的龍之夢亞太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小東街道的重要性。
小東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自從瀋陽行政區劃調整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社區建設、管理、居民辦事等相關問題陸續凸顯出來,尤其現在龍之夢亞太中心的快速發展,使得一些社區範圍必須重新作出調整。」
老社區格局,地域面積差距較大,管轄範圍不均衡,給管理帶來不便。
沈城區劃調整後,小東街道除整建制接收原津橋街道的四個社區外,還新組建一個社區———龍源社區,該社區是從原來四個社區進行拆分後重新組建的,由於轄區範圍廣,人口分散,居民到社區辦事難等問題日益凸顯。而原紹棠社區轄區面積過於狹長,民強社區又太小,最大面積的龍源社區是民強社區的十幾倍。
「還有人口、轄區網點都很不均衡,這給社區的日常管理和商業布局都帶來很大的不便。」該工作人員表示,經過長時間細緻調研後,綜合各方意見,決定對社區重新劃分。
適應新形勢 調整後居民辦事也方便了小東街道是東中街建設的重點地域,近年來,此地的動遷及開發範圍大、涉及面廣,受影響的社區多,各社區中存在辦事弊端。
此外,一些社區範圍劃分不明顯,尤其是華茂社區和龍源社區的界限以三凌巷為界,但界限不是很清晰,導致很多居民不知道自己到底歸哪個社區管,而龍源社區又是一個新成立的社區,居民到社區辦事有的還找不到辦公地點。
小東街道領導表示:「為服務『商區』,便捷居民,遵循就近避遠原則,進行調整。調整後的社區,將會更加適應東中街的推進發展,也會更加合理地引導商業布局,規範管理。「」
天龍社區主任徐蘭芳表示:「調整後管轄範圍變大了,規劃上更加科學合理,居民辦事便捷了,社區開展工作也方便。」
另據記者了解,按照整體規劃,東中街未來將分布四大主題街區,依次為商業綜合門戶區、商業魅力區、動感活力區和龍之夢亞太中心,將商業、休閒娛樂、酒店、商務辦公、文化、高檔公寓等功能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街區。未來,此處還會有地下廣場,複合立體交通體系。
居民看調整 親屬來串門告訴咋走更方便了居民周女士:重新調整後的社區,看著更加規整,去哪都好找,去社區辦事也更方便。街路看準了,一下就能找到,親屬來串門告訴咋走也方便。
一位大娘:以前社區範圍很大,自己住在小東路228號,屬於華茂社區,社區辦公室離家遠,去一趟得走好一陣。調整以後劃歸天龍社區了,這下就方便多了,去社區抬腳就到很方便,而且現在一塊一塊的也好看。
專家看調整 社區「模塊化」便於引導商圈布局遼寧省社科院經濟研究員王廣林:東中街是中街商圈的重要延伸,匯集了很多知名的商業網點。
社區模塊化便於引導商業布局,如引進一個商業項目,辦理一些事情,一下牽扯到三四個社區,這些細小的環節,會大大降低辦事效率。小東街道按街路劃分,使得社區模塊化,規範化,這對依附東中街發展,提升中街底蘊很有益處。
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治山:小東街道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科學調整社區範圍,有利於東中街區域發展。街道能審時度勢適時作出調整,這就搶抓了自己的區位優勢,打破相互間的行政壁壘,如果再和瀋河區的中街部分,實現更好的無縫對接,對於發展此處的商業圈是非常有利的,對打造中街品牌,提升區域競爭力很有益處。 (記者黃乃彬)
(華商晨報)
[責任編輯:鄒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