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沿海島坨眾多,暗礁密布,海水清澈,可供垂釣魚類主要有黑鮶、六線魚、梭、鱸、鮫、鰈、鰻、黑鯛等30多種,優美的環境和眾多的釣點吸引了不少外地客人來連觀光和垂釣。
但令人遺憾的,許多外地人甚至本地人對冬季的大連做出了如此評價:冬天的大連沒「看頭」,也沒有魚釣。不言而喻,由於北方海水溫度低的原因,冬天大連岸邊確實少見魚兒的蹤跡,但常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冬釣深,夏釣淺,春秋釣中間」這句話,實際上在平均水深達到40米左右黃海海域,冬季船釣深水不但有魚釣,而且臘月雪花紛飛時還是上大魚的最好時節。
黑鯛算是海釣最難上鉤的魚種之一,不過飛魚行裡的高手們研究出了「七大秘訣」來指導海釣愛好者們如何「搏擊」黑鯛。
輕刺順遛轉身抄
裝備方面:要選用2.5~3號的5.3米硬調磯竿為最佳,配耐磨細線。
浮遊磯釣的自由水線要精確控制,既不能遲滯魚餌的流動,又不能松線縱魚,一定要保持「直而不緊」的狀態。一旦浮漂下衝,輕揚竿尖一米便能中魚。然後迅速把魚拉離礁石底部,以免驚散魚群。
船釣空間有限,而磯釣從安全考慮下不主張沿岸跑動遛魚,此時要求釣手順洋流方向屈膝轉身,憑竿身腰力控魚,果斷用腳踢出磯玉柄,左手持竿頂腰,右手用網頭隔開黑鯛和礁石順遛抄魚。
敢用細線博大魚
黑鯛很聰明,速度之快難以想像,在自由落體的粉料誘餌中,能輕易地分辨出受釣線牽絆的釣鉤和釣餌;同時磯釣線基本都是在礁石上磨斷的,很少是被魚硬生生地拉斷,因此為了博大魚要選用1.5號的碳線作為主線,0.8~1.0的碳線作子線。
小訣竅:在磯釣用長竿時,把釣組加長,子線放到2.5到3米,釣餌的狀態會更自然,離底50釐米處再綁多一側鉤,中魚率更高。每次取魚後,用手指捻線一拉,若有毛刺,立即換釣組,以免斷線後懊惱不已。
釣鉤輕小不宜大
魚鉤的大小是根據魚餌所定,而不是根據魚的大小來定的,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大鉤釣大魚」。再小的鉤,其抗拉強度和抗彎拉力也遠遠超過魚線的承載力。所以只要魚兒「中嘴」,再小的鉤也不會造成跑魚,從而小鉤可以大大減小黑鯛吃食的警惕,吞食釣餌更果斷。
活用咬鉛定狀態
黑鯛是底層魚,保持釣餌在海底的漂流狀態是最為重要的,保證狀態的主要因素便是咬鉛的正確使用。
在2.5米長的子線上,要用3枚太空豆來調整3個咬鉛,從上到下分別會用到2、1.5、1、0.8、0.6、0.5、0.3的咬鉛,根據洋流的緩急來精確調整配重,再通過上下移動太空豆來標定咬鉛的位置,以保證釣餌順暢地貼著海底漂流。
立漂釣技為最佳
立漂釣法是較為普遍的海釣釣法之一,早期就有不少釣友採用此種方法。在迎風面釣遠礁,釣白帶,常常會放流出去30米以上,選用列島黑鯛漂,可以清楚地感知釣組的漂流狀態,區分好雜亂的浪湧和清晰地吃口。而在內灣垂釣,大可選用內海黑鯛類型的立漂,以便準確地感知狀態,調節釣組的構型。
膽大心細選釣點
黑鯛喜歡吃被海浪在礁石上拍爛的海藻、細蝦、殘貝和魚碎,在平緩的沙底不易聚集,吃口也輕。所以在選釣點方面,可以嘗試迎風面的礁石群,對準流頭拋投粉料,順勢把釣餌緊貼礁石立面放流。但這種地勢一般極為險峻,風高浪大,尤其要警惕海浪的偷襲。
就地選材巧用餌
通常大家磯釣時都用商品餌,如凍料、蝦仁這些東西簡單方便,但對黑鯛來說都是它不喜愛的東西,一旦它不熟悉,警惕性變高,造成聚魚慢,吃口少,即使間接吸引很多小魚來,對雜食性的黑鯛有著不明顯的效果。
飛魚俠在這給海釣愛好者推薦用「碎蟹、打粉、聚窩」岸邊礁石上成千上萬的小螃蟹,還有取蠔時帶上來的小螃蟹,或者是買上個十斤八斤的,用石頭砸碎碾爛,連殼帶肉拌上海邊的沙泥,絕對是上好的粉料。拋投在礁石流頭,大小不一的蟹肉碎緩慢地沉降,聚魚效果極好。
釣餌方面建議使用生蠔肉,撕成2~3釐米長的碎條,掛鈎後露鉤尖,比簡單的用蝦仁誘魚效果要好太多了。
本文摘選飛魚行釣友文章,更多釣魚相關文章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