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百味釣客
在施釣過程中,目標魚與釣餌發生的互動關係(觸、嗅、啣、呑、搏),不論最終你能否將它收入你的魚護,總之你是「親近」目標魚了。明了這種現象或狀態,對於施釣者正確判斷已經採取的施釣策略是否附合即時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親近」目標魚是「釣獲」目標魚的前提。許多釣者老是上演「跑魚」的一幕,就與沒有對這種親近現象深加思考(以指導施釣策略調整)有關。
每次出釣是否能夠親近目標魚,直接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選擇的釣場和釣點是否正確、棚深定得是否合適、誘餌使用是否合理。如果能夠「親近」目標魚,說明釣者至少在上述三個方面的策略是有效的。剩下的就是如何調整釣組、釣餌和操竿了。
下面討論所謂
「春釣黑鯛要則」
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親近」黑鯛的機會
1、要選擇海岸磯釣
進入產卵期的黑鯛,春季水溫升至15℃時開始遊至近岸,選擇合適的海區交尾產卵(適宜產卵水溫為14.5-24℃)。最適宜它們繁殖的場所,是水生植物繁茂、水深在3~10米之間、2~4米等深線水溫約15-18℃、開敞式海灣、有海流但流速不大、少有噪音、水質清澈的礁巖底質(或間沙間泥)海區。這些條件中同時具備的項目越多,就越符合黑鯛繁殖活動要求。而沿岸礁巖海區這些條件同時具備者較多,是春季黑鯛理想的繁殖活動區。因此,春天釣黑鯛,從親近的概率考慮,以選擇海岸磯釣為好。
從繁殖期黑鯛習性的角度看,只有春季的岸邊部分水域,才真正適宜黑鯛完成生殖活動。從理論上說,外礁也可能具備某些黑鯛繁殖條件,但外海海流速度較快、水溫偏低、餌料缺乏,這會制約黑鯛繁殖活動。即使部分外礁區域有黑鯛活動,密度也可能不及岸邊礁巖海區。另外,深場泥沙底質近海或遠海扇貝養殖區也不適合春季黑鯛繁殖,若用船釣,可能在4月末至5月中旬黑鯛繁殖活動集中的時段,與黑鯛親近的機會不多。因為沒有試過,是紙上談兵,釣友們不妨去嘗試驗證。
2、要選擇有支持腹地的釣場
所謂春釣黑鯛釣場的支持腹地,是指釣場近旁與陸岸相連的、具一定內灣性(海流速度較緩)、水下地形複雜、牡礪和水生植物存量豐富、由淺及深且深處可達–10米以上、水質清沏、晝夜都較安靜的大面積礁巖底質海區。這種海區是春季黑鯛繁殖活動的理想環境,每年春天當近岸灣內海水-4米左右水溫升至15℃時,成熟黑鯛會成群地進入這種海區,夜間遊到近岸淺處(-2米左右)交配、產卵和覓食,白天遊回深處棲息。這種海區春季黑鯛密度大,在它的附近選擇聯繫度較高的釣場,是春釣黑鯛釣場選擇的一個基本原則,它能確保與黑鯛親近的機會大大提高。
選定有支持腹地的釣場之後,還要選擇一個理想釣點。選擇釣點要儘量同時滿足兩個要求,第一是黑鯛感覺自然的環境,第二是有利於釣者操作。如果兩者不可兼得,則第二要求應服從於第一要求(黑鯛感覺自然)。根據春季黑鯛夜間遊至淺處活動的習性,原則上應該選擇近前有較陡坡面的釣點。如果有坡面、遠處水深足夠,一方面可以滿足春季黑鯛在深淺之間洄遊的習性需要,另一方面方便磯釣操作。
3、要選擇水流平緩的釣點
春釣黑鯛避開激流海區,這是與秋釣黑鯛釣點選擇最大的不同之處。
黑鯛是有鱗魚類。有鱗的魚有一個共同特點:鬥水。由於體面鱗片分布的方向性,它們逆流時更容易掌握身體平衡和遊動方向,因此,它們遊動時總喜歡逆流而進,這種習慣是從幼年期就開始逐漸養成的。在黑鯛育肥期的秋季,選擇主、副流交界處主流一側為釣點,往往有更多的與黑鯛親近的機會,釣獲的黑鯛個體也較大。但是在春季,成熟黑鯛生殖期,冬季的深海棲息已經消耗了它們體內太多的營養,生殖活動又消耗了它們大量體力,春季近海又缺乏足夠的食物,它們沒有足夠的體力適應激流;更重要的是,它們需要尋找有利於魚卵孵化和幼魚覓食、成活的場所完成生殖活動,為它們的後代找到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只有在水流相對較緩的水域才是合適的。
當然,並非整個春季生殖期的黑鯛都集中於緩流之中。在5月初,有約兩周左右的時間,激流中也可釣獲黑鯛,只是不如在海流平緩的開敞式海灣釣場魚訊持久罷了。
4、施釣時要保持安靜
黑鯛生性謹慎膽小,除老秋餌料緊缺時新長成的成群黑鯛索餌洄遊期間會爭搶食物外,其它時間進食一般比較謹慎。安靜是讓它們感覺安全的必須因素之一。
春季成熟黑鯛一般不成群,活動時或者一條,或者兩條,因為沒有競食者在側,攝食比較從容,表現為比較典型的謹慎性,往往在觀察、尾拍、觸嗅之後,銜在嘴上嘗試,感覺異樣就會吐出。在影響黑鯛進食時戒心的諸多方面——如環境有無光影移動、鉤尖是否外露、鉤線是否明顯、釣組重量是否讓它有異物感等。就黑鯛而言,影響環境安全感的主要有二:1、是否安靜,2、是否能夠看到釣者身影。一旦釣者說話或動作發出的聲響讓黑鯛警覺,黑鯛進食會趨于謹慎,即便其它影響它戒心的因素都處理得很好,它也會遠遠走開;即使不走開,也不會放膽進食,想讓它上鉤就難了。
為了確保施釣時保持絕對安靜,應該提倡獨立施釣,釣者之間最好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在獨立施釣過程中,應儘量隱蔽身形,減少身體移動次數和幅度,持竿穩定,動作儘可能輕柔,不發出大的聲響;選用釣組儘量輕小一些,以免落水時發出較大聲響。
5、要誘釣同類
注意:是「誘釣同類」,不是「誘釣同步」!
即誘餌與釣餌使用同一種餌料。根據我的經驗,這是一個經濟有效而且實用的用餌策略。「誘釣同類」取「誘釣同步」的核心(讓目標魚在熟悉並安全吞食誘餌之後,沒有戒心地吞食釣餌),走的是單純氣味的路子。這是一個簡便易行的入門法則。隨著施釣經驗的積累,不必刻意努力,釣者自然會趨向於同時注重誘、釣物理性狀是否符合釣情,如果具有潛質,會有更多的機會在操作時達到「誘釣同步」境界。
根據本人的經驗,可以選用當地時產蝦中鮮度較高的品種(如夾板、紅蝦),它們產自當地,新鮮度容易保障,獲得代價低,當地黑鯛又熟悉這種餌料,進食時戒心較少,所以是我認為最好的誘餌材料。黑鯛熟悉它的氣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誘、釣餌體積和形態差異造成的不足(當誘餌呈碎屑狀時,與釣餌完整的體積和形態形成差異,黑鯛可能產生異樣感,但是由於誘、釣餌是同一種材料,味道相同,因此可降低黑鯛戒心,彌補誘釣餌體貌差異帶來的負面效應。)如果選用與釣餌不同的餌料作誘餌,可能會誘來黑鯛,但不一定吃你的鉤;就是吃了,也未必會幹脆利落。
6、要以地方性時產鮮餌為主
這個原則,春季和秋季釣黑鯛都適用。它包括用餌三要點:一是地方性;二是當時出產;三是要新鮮。這一切,都是為了與釣場自然環境相吻合,減少黑鯛攝食時的警覺度。
黑鯛是洄遊性魚類,在其由幼年到成熟的成長期(春至秋季),它們的洄遊距離受個體規格和環境餌料存量兩個因素影響,到了秋季才會做遠距離索餌洄遊。因此,在進入成熟期以前,它們是吃一個相對集中的海區餌料長大的,對該海區各種餌料的形態、氣味早已熟悉。遇到這些餌料,它們不會產生戒備心理。
黑鯛生性膽小謹慎,遇到外觀和氣味不熟悉的餌料,會先做一番觀察和試探,經多次銜住、放棄,嘗試性地拖拽,確認沒有危險後才會呑食。由此可見,儘量讓誘餌、釣餌與現實海區自然餌料環境相一致是多麼重要!
餌料的新鮮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釣績。秋天黑鯛多、個體小、成群活動,食性可塑,即使遇到不太新鮮的餌料(如淹制的巢沙蠶、變質的蝦肉等)仍可能爭搶;而在春季,黑鯛少,個體大,一般一兩隻活動,食性穩定、典型,進食從容,遇到不新鮮的餌料,如果不是餓瘋了,它是不會產生進食慾望的。所以,春釣黑鯛最好使用活餌,最低限度也要用尚未變質的餌料。當然,最好還是用活體餌料,可以用小型充氧保鮮箱(魚具店有賣)帶水帶沙保存,也應該隨用隨取。活體餌料裝鉤還要注意不要傷及要害,以免入水後存活時間短,遊姿不自然,降低效用。
7、要把握適宜出釣的時段
春釣黑鯛的黃金時段有兩個:一個是5月上旬(或至中旬,視當年春季物候情況而定),另一個是晨昏。 五月上旬區段——4 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北方岸磯釣黑鯛的主要時段,但黃金時段卻是5 月初開始那一周多的時間。早晨與老昏時段——天色完全黑下來約1-2個小時後,黑鯛開始大肆覓食,因此是釣獲黑鯛的好時候,既然是跟在黃昏之後,又間隔了一段時間,所以稱之為「老昏」。
晨昏宜釣黑鯛是一則鐵律。在天色由明轉暗的過程中,海中雜食性生物對黑暗的適應需要大約1-2小時,在這個時間段內,它們反應能力下降,行動變得遲鈍,而肉食性生物對黑暗適應能力很強,基本不需要適應的時間。這種視覺能力的反差,決定了黃昏及其稍後一個時段海中出現生物搏殺的集中現象,形成一天中兩個黃金釣時之一。
8、日釣深,夜釣淺
春季黑鯛體力消耗大,食量也大,只要水溫合適,全天都在覓食。而春季岸邊自然餌料較少,食物不易獲得,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吞食釣餌,只要你提供的餌料處於它活動的泳層。
春季黑鯛處於繁殖期,活動規律和習性具有繁殖期特點。為了保持體力,它們通常白天在-8~-10米水域覓食,或在幽靜處棲身,夜間遊到近岸-2~-3米左右淺處交配、產卵和覓食。這種晝趨深、夜趨淺的活動規律如果把握得好,可以有效增加親近黑鯛的機會。
注意,因每年春季時日分布有差異,各地海區緯度和海域地理、潮汐特徵不同,會造成各地海水溫度上升的速度不一樣。前面所說的,是蓬萊的情況(蓬萊四季分明,四季時日較平均,故有代表性)。朋友們在選擇具體海區磯釣時,要做具體分析,不要生搬硬套。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