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園林:十裡青山半入園

2020-12-12 錢多多265

明代沈玄所寫的「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人城」是常熟地理環境的絕佳白描,倚靠虞山的常熟城,其內的園林自然多考慮到對虞山的運用。

曾園、趙園的水面開闊,即引虞山山最人園,誠如陳從周所言,「襯以平岡小阜,其後虞山若屏,俯仰皆得」,而燕園深處市井之內,則在園內建立髙閣,憑欄遠眺,亦可遙借虞山之景。

戈裕良所建燕谷更是極髙明的「青山人園」。戈氏所眺望過的十裡青山,不僅在空間形態上成為常熟古城的一部分,在以燕谷為代表的文化層面上,亦構建起常熟的「半城」。常熟本地詩、琴、畫、印等流派皆以皮山為名,而其園林不僅因地制宜地利用山水城市獨特的起伏地勢和自然景觀,也在空間和精神的維度上成為聯結不同人文領域和藝術形式的紐帶,成為文學、音樂、繪畫雅集共通的載體。

燕谷的營造本身即借筆倪雲林、黃公望的畫意,在人文特質上有著悠久的本地傳統。建成之後,畫家錢松壺又以園景繪製「燕園十六圖」,所謂造園與畫藝相通,燕園即是這一畫園理論的例證。

連接繪畫與造園的偉大先驅當屬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這位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最早在秦嶺北麓輞川的泉石之間營造出名垂青史的輞川別業,也由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的崇峻高峰。

如今,輞川別業早已無跡可尋,卻在常熟留有餘音。位於老城西南的曾園即由明代萬曆年間錢岱所築造的「小輞川」遺址改建而來。遙想當年的小輞川,偏居老城一隅,視野廣闊,抬首即見虞山,使得這座江南名山也成為致敬秦嶺的一幅美好冊頁。

清代初期,以常熟人王翬、楊晉為代表的「虞山畫派」被譽為「畫壇正宗」,其中大量的寫實性作品成為我們了解昔日園林布局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憑藉。在楊晉所繪的《踏雪訪友圖》中,我們還可以重新回到康熙壬申年的一個臘月冬曰,跟隨兄長出城訪友,如同探訪桃花源。

時隔五十餘年之後,楊晉畫中所繪的浮嵐暖翠山房再次出現在他的徒弟魚俊所繪製的《逸興山房雅集圖》中,在乾隆丁卯年(1747年)的重陽時節,觀楓於西郊,宴集於園內,浮嵐暖翠山房早已易主,改弦更張成了逸興山房。這處城郊園林的具體位置已不可考,但時隔半個世紀的兩幅繪畫作品,仍能為我們清晰地勾勒出17至18世紀江南文人生活的諸多細節。

無論是現存的燕園、曾趙園,還是已經湮沒的浮嵐暖翠山房或小輞川,虞山總是常熟各個園林不約而同所矚目的對象。常熟園林往往命運多舛。燕園在1958年陳從周前來調查時尚保存完好,但此後曾一度為皮革廠、電訊廠佔用,園內的假山、建築毀損嚴重。曾園、趙園一度成為師範學校,園林建築幾乎不存,只有大致格局存世。

直到改革開放後的幾次大規模維修重建,這些園林才恢復昔日面貌,重新拾得江南名園的體面。

相關焦點

  • 江蘇常熟十裡青山半入城,了解一下!
    江蘇因水而繁榮,這裡的水造就了多座歷史名城,每一座城市都凝聚著歷史的風雲,常熟也不例外。提起常熟或許很多人還不是太熟悉,但如果告訴你聞名於世的「沙家浜」就在常熟,你一定會發現「原來是那裡」的感慨,你也一定會有「想要去那裡走走」的念頭。
  • 常熟| 這座小城滿足了對江南所有的想像,美的不像話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齊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舊琴聲。有人打卡世界的山川,有人遍訪自己城市的每個角落,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嚮往的幸福生活,心存溫柔,每一個城市,都讓人愛戀。戀上一座城,因為那些人、那些故事、哪些風景。
  • 常熟園林:辛峰巷中的海風
    蘇州與常熟之間的緊密關聯從古典時代延續至今。早在泰伯奔吳的商末,常熟就是勾吳的北境,而在整個歷史時期,常熟始終是以蘇州為核心的行政區劃建制中的一員。兩地擁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條件與文化傳統,也孕育著一脈相通的園林體系。
  • 品江蘇世外桃源,江南小長城,盡情領略十裡青山半入城的獨特魅力
    常熟古城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江南小長城」之稱,氣勢雄偉,全長1200多米,建有「虞山門城樓」、「鎮海臺」和「阜成門」,設城垛、馬道等。登城眺望山水城。寶巖禪寺和蘇州地區的寒山寺、重元寺不能相比,香火沒有那麼旺盛,但是這種靜靜的感覺,讓人能夠陷入沉思,難道不就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所追求的嗎?其實個人覺得寶巖禪寺才保持了古代寺廟的風貌,不過現在也已經開始整修了。
  • 進博會第5天 常熟「非遺大禮包」燃爆浦東
    常熟虞山文化旅遊度假區攜手鄉愁小棧,將醇正水鄉文化、美景「搬」到上海,也把常熟「非遺大禮包」送到了中外賓客手中。常熟鳳禧文化藝術中心坐落於尚湖水街,2000平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院落,旗袍博物館、工藝展示區、養生茶吧、生活主題館陸續鋪展,是一個概念新穎的集旅遊、購物、養生、休閒、DIY、文化交流、文化保護為一體的古典文化旅遊項目。當天,來自常熟時葉茶葉的傳統茶文化茶藝展示、園林老宅唐宅精品民宿、日斜林西民宿推介也吸引了眾多旅客諮詢。
  • 常熟這座城,不簡單
    ,就有人類在常熟這方沃土聚居生息。宋代,常熟屬兩浙路平江府。常熟境內設9鄉,鄉下設都、裡、村。清雍正四年(1726年),劃常熟縣東境置昭文縣,兩縣治同城。重溫歷史,重走常熟,三千多年的歷史就在那裡!仲雍,言子,巫鹹的傳奇至今被傳頌,他們是常熟的一種象徵,是常熟人的靈魂所在!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
    常熟為江南水鄉,境內地勢低平、水網交織,兼有太湖水網平原和長江衝積平原。境內山丘主要有虞山、顧山、福山等。其中以虞山為最,海拔263米,山脊長6400米,東端蜿蜒入古城,以「十裡青山半入城」稱著江南。境內河流湖蕩均屬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區為軸心向四鄉輻射狀,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滸河、元和塘、張家港、鹽鐵塘、耿涇塘等,湖泊有崑承湖、尚湖、南湖蕩等。
  • 一直有個疑問,常熟屬於蘇州嗎?我能說自己是蘇州人嗎?
    常熟是我的家鄉,這是一個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常熟簡稱虞,古稱琴川。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這是一座千年古城,安逸美好。很適合生活,除了房價在縣級市裡算超貴的,其他都很好。江南福地,常來常熟。
  • 江蘇常熟:漫步園林 感受風雅
    中國園林網5月4日消息:蘇州園林甲江南,二分春色在虞山。到了常熟,就應該去常熟城市古蹟名勝區,來到常熟的園林走走坐坐,慢慢地走,靜靜地坐,感受一下常熟古典園林的古韻今風。
  • 大規劃落定,常熟市區這塊房價窪地被曝光
    在常熟城市發展上,尚湖與虞山的融合,是具有標杆意義的存在。兩大重要景點,位於城區重要地段,而居於其周邊,無論交通,人文,還是居住,都是極好的。 那麼,縱觀常熟臨近尚湖,又可遠觀虞山的地方只有這裡——元和建發片區。
  • 走江南水鄉,玩古城常熟
    七條溪流都是通海,十條青山進入城市。說起常熟,人們首先想到熟悉的口號「常來常熟」。常熟位於江南水鄉,古城因其「肥沃的土壤,無水旱」而得名。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以其悠久的文化歷史、優美的山川景觀和豐富的資源而聞名。
  • 江蘇常熟:一城山水江南福地 自在悠遊天地間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作者特供中國網旅遊,版權所有,請勿擅自轉載)常熟,距離蘇州不到1小時車程的江南小城,小小一座城,卻滿足了我們對溫潤江南的所有美好想像,青山碧水,巍峨城牆,蘇式園林,老街老巷,蕈油麵蒸菜,遍布城中的茶館,既有煙火氣,又有青山綠水的自然之氣,還有溫文儒雅的書卷氣,抽個周末或者小長假,3天2晚慢遊常熟
  • 旅拍,江南明清園林,常熟曾趙園
    1.中國江蘇常熟曾園虛廓村居照壁 圖文詳見:常熟曾趙園,曾是江南著名園林,古園雖重建意境再難現2.中國江蘇常熟曾園不倚亭池景3.中國江蘇常熟曾園邀月軒4.中國江蘇常熟曾園歸耕課讀廬與瓊玉樓5.中國江蘇常熟曾園柳堤雙橋詩柳與嘯臺
  • 北方人談江南旅行,常熟不在其列!可老常熟人表示不服,為何?
    2019年來常熟的時候,我找不到虞山在哪裡?就打車問計程車師傅,虞山風景好不好玩?計程車師傅竟然張口拋出了沈玄的名句「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不由讓我肅然起敬,此山,此人,此地。一個常熟的計程車司機的文化不見得有多麼的深厚,卻信口拈來絕句,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虞山在常熟人的心裡位置。
  • 常熟:從一碗麵開始品讀的江南小城(組圖)
    虞山因吳文化始祖虞仲長眠於此而得名,「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這入城的青山便是虞山。甲天下,文化底蘊深厚的常熟古城秉承蘇州園林的雅韻,曾園、趙園、燕園等古典園林星羅棋布於城市山水之間,堪稱古代建築的傑作。
  • 【江南園林】常熟方塔園 思千古幽情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僧文用認為常熟城的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風水學上稱「主位低客位高」,應在城東南建一浮屠以「抬高主位」。當時的縣令採納了高僧的建議,發動建塔。建塔半年,主持此事的文用和尚去世,耗資巨大的工程遂被擱置。事隔140年,才有僧人法淵發動續建。常熟人眾志成城,終於成就一方大觀。此後,明清兩代均對塔進行修葺。
  • 常熟進入高鐵時代,江南水鄉風情吸引四方遊客,分享一日遊攻略
    古城河湖交錯,到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自然風光秀美,古典園林如詩似畫;田園村舍,靜謐安詳,宛若世外桃源。這座小城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 連雲港灌雲大伊山景區,「十裡青山半入城」,第一次遊覽就驚豔了
    大伊山景區佔地5平方公裡,位於灌雲縣城北部,山城相依,自古就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美譽,2012年獲批國家AAAA級景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遊客不多。景區大門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題為「戰役,我們堅守防線」的宣傳內容,提醒遊客採取防疫措施。
  • 一城山水,自在生活|常熟,從一碗麵開始品讀的江南小城
    、指示牌 虞山因吳文化始祖虞仲長眠於此而得名,「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裡青山半入城」,這入城的青山便是虞山。甲天下,文化底蘊深厚的常熟古城秉承蘇州園林的雅韻,曾園、趙園、燕園等古典園林星羅棋布於城市山水之間,堪稱古代建築的傑作。
  • 常熟方塔園內木繡球花團錦簇,與古典園林建築相映成畫,美不勝收
    這片茂盛的木繡球花開放在常熟方塔園內,古銀杏樹旁。枝繁葉茂,花團錦簇。木繡球,也叫繡球莢蒾,樹形高大,是落葉或半常綠灌木,與草繡球相似。花開初期,嫩綠色,嬌嫩可愛,逐漸變成純白色。方塔園內有座碑刻博物館,江南古典園林格局,碑廊全長500米,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類石碑800餘方。茂密的木繡球枝條伸展出來,密密匝匝,古樸石碑與清麗的繡球花相映成趣。飛簷翹角間,簇擁著一樹樹的木繡球花,呈現濃鬱的古典氣息,別有一番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