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

2020-12-26 澎湃新聞

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

多細胞生物的個體發育,包括受精卵產生、胚胎發育、生長和衰老,受到嚴密的調控;一旦紊亂就會導致發育相關的疾病,如先天性出生缺陷等。本分會場旨在交流發育和疾病領域的細胞生物學新技術和新成果,為在細胞和分子水平更深入的理解發育機理和疾病發生機制提供理論指導。

Th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fertilized eggs, embryonic development, growth and senescence, is tightly regulated; any dysregulation can lead to development-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birth def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topic is to exchange new technologies and achievements in cell biology in the field of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召集人

馮新華 教授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Prof. FENG Xinhua,Life Scienc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劉峰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Prof. LIU Feng,Institute of Zoology,CAS

邀請報告人

馮新華 教授,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待定劉峰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報告題目:Deciphering new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al hematopoiesis in vertebrates楊曉 研究員

報告題目:Mechanisms of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caus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趙允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細胞所)

報告題目:Decoding the function of Gli in liver regeneration李大力 研究員,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報告題目:待定

王璐 研究員, 中國醫科院血研所

報告題目:待定

S03

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

以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胞治療被稱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醫生、科學家及廣大患者都期待細胞會像現在用工程蛋白質、抗體或更小的化學物質製成的藥品一樣,普遍用於治療患者,解決一些重要的、尚無法滿足的臨床需求,治療某些最致命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和炎症性腸病等。不過,細胞治療仍然還存在著許多的工程學和調控方面的挑戰。我們希望能夠可靠的控制細胞的多個方面,包括它們的激活,群體生長,程序性死亡,遷移至身體特定位點,與其他細胞的互作和通訊,治療小分子的生成,和決定製定等。

Immune cell therapy and stem cell therapy are two major types of cell therapy. Cell therap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third pillar" of future medicine. Doctors, scientists, as well as patients are all expecting that cells will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in the same way as drugs made with engineered proteins, antibodies or smaller chemicals, to solve some important and unmet clinical needs, and to treat some complex diseases include diabetes, canc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tc.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engineering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in cell therap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ell therapy rely on fully control of the whole spectums of cells, including their activation, growth potency, purity of the population, programmed death, migration abilities to specific sites in the body,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ells, the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 small molecules, and cell fate detemination, etc.

召集人

趙簡 研究員

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生命與技術學院

Prof. ZHAO Jian Shanghai Institute for Advanced Immunochemical Studies ,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朱劍虹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Prof.ZHU Jianhong Huashan hospital , Fudan University

邀請報告人

孫興懷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眼鼻耳喉科醫院

報告題目:神經性致盲眼病的幹細胞治療研究周斌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細胞所)

報告題目:譜系示蹤技術與幹細胞命運研究宋獻民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報告題目:待定劉明耀 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報告題目: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趙陽兵 首席科學家, 優替濟生生物科技公司

報告題目:TCR T的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馬璟 首席科學家, 安評中心

報告題目:新冠疫苗的研發現狀及非臨床評價

大會早期優惠截止日期:2021年1月20日

大會摘要投稿截止時間:2021年1月20日

在線註冊及繳費截止:2021年3月31日

原標題:《【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4 細胞工程與腫瘤&S05 腫瘤幹細胞與微...
    S04細胞工程與腫瘤細胞工程可通過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操作,重組細胞的結構,改變細胞的功能,製備生物技術藥物,進行研究和臨床應用。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運用細胞工程技術及其產品對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已成為腫瘤研究的新方向。本分會場邀請研究細胞工程與腫瘤的專家學者就該領域的前沿發展進行探討與交流。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前期多項研究證明微重力在機體免疫細胞發育和增殖、細胞因子分泌、信號傳導、先天性免疫應答、獲得性免疫應答和記憶等方面均有顯著影響,其中先天性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是造成人體對自身或太空飛行器攜帶病原的抵抗能力減弱以及感染性疾病風險增加的重要因素。
  • ...夥伴們抓緊註冊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
    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將於2021年4月12-16日在重慶舉行。早期優惠將於1月20日截止,請小夥伴們抓緊時間報名!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不過,當前免疫療法帶來的持久臨床益處只發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1],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中獲益,這說明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限制了腫瘤內的免疫反應。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
  • 微生物可促進免疫細胞的肝臟分區
    微生物可促進免疫細胞的肝臟分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5:56:1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onald N.
  • 《Cell》: 新技術揭示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模式
    免疫系統的發育依賴於其暴露的環境因素。尤其是新生兒誕生後的前三個月暴露於什麼樣的環境中對於其免疫系統發育有重要的影響:腸道,皮膚,血管的微生物組成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期間的免疫系統發育情況與後期過敏,哮喘,I型糖尿病等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都有相關性。因此,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卻又難有突破。
  • Cell:新的抗炎細胞信號通路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來自UCLA的Jonsson 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抗炎細胞信號通路,這或許是保持免疫反應精確平衡的重要機制。    Shuai表示:"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於發現了新的限制炎症和免疫的細胞路徑。免疫系統對於對抗病原感染和殺死腫瘤細胞都很重要。這一發現能幫助我們設計新的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如何減緩和逆轉肝臟纖維化是NAFLD/NASH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通過構建靶向線粒體RNA的納米遞送系統,揭示了線粒體定位circRNA功能,闡明高脂壓力導致的內質網-細胞核-線粒體跨細胞器信號軸失衡導致免疫代謝性疾病進展的新機制。
  • IL-17A在自身免疫中的免疫機制
    IL-17A在自身免疫中的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2:26:54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Kingston H.G.
  • 為了對抗病毒,人類免疫系統都進化出哪些機制?
    I型幹擾素的信號轉導下遊有很多抗病毒基因,比如說有一些是A酶,能夠直接切斷那些長鏈的RNA,自然就不能進一步作為模板來複製,病毒複製就會受到抑制。I型幹擾素從任何一個細胞產生,可以作用在它旁邊的細胞,一個細胞如果被感染了,它產生這種抗病毒機制,就會使旁邊的細胞都處於更高的警戒狀態,增強抗病毒能力。所以細胞有模式識別系統使得它本身產生了固有抗病毒機制。
  • 【會議通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 第一輪通知
    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將於2021年4月13-16日在重慶舉行。
  • 死亡——細胞命運之終點
    就整個個體發育而言,從受精卵開始到胚胎發育,再到個體形成,程序化的細胞死亡是完成此整個過程的每一階段所必需。就個體生存而言,主動的細胞死亡是機體低御外部感染和內部病變重要機制。細胞死亡作為整個細胞生命活動的一部分,是個體生長發育和生存的一個要素。
  • Blood:PD-1的免疫逃逸是富含T細胞/組織細胞的大B細胞淋巴瘤的定義...
    Blood:PD-1的免疫逃逸是富含T細胞/組織細胞的大B細胞淋巴瘤的定義特徵 2020-09-15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家傑青牽頭成立微生態醫學分會,打造「跨界合作」共享大平臺
    朱書教授發現腸道菌群可調控IBD遺傳易感位點,影響IBD的發生和發展,並發現潘氏細胞分泌的一類抗菌肽的獨特的調控機制。此外朱書教授圍繞致病性病毒和共生病毒的免疫識別做出系列工作,發現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等腸道致病性病毒可以被NLRP6/NLRP9識別,通過IFNs/Pyroptosis途徑進行病毒的清除;而共生病毒通過Rig-I識別,並通過MAVS-IRF1-IL15途徑調控IEL的穩態。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研究表明,以Oct4為代表的關鍵轉錄因子對於ES細胞保持未分化狀態至關重要;而Erk/MAPK通路對於ES細胞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
  • 李燕明教授:感染中的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從COVID-19再看免疫失衡
    作為病毒感染,它與細菌感染在免疫方面的影響有所差異,但也存在一定共性,今天就和大家簡單地分享我們目前對COVID-19免疫過程的一些了解。 一、「與感染性疾病鬥爭」貫穿了人類生存史的全過程 影響人類進程非常重要的三大問題:一是戰爭,二是饑荒,第三就是感染性疾病,我們曾稱為瘟疫。
  • 微生物群對三大過敏性疾病發展的影響
    本文將對微生物在過敏性疾病(食物過敏、特異性皮炎、哮喘)中的作用進行逐一介紹,尤其是微生物在兒童食物過敏這種常見的疾病中的發病機制進行詳細闡述。腸道微生物組:針對食物過敏的作用機制腸道微生物組通過促進針對FA的幾種免疫和非免疫作用機制,在介導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 【展未來】你好2021!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活動計劃表
    200-250人4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4月13-16日重慶1200-1500人5女性科學家論壇4月14日重慶100人62021衰老研究學術大會4月16日-18日北京600-700人7第三屆神經細胞生物學青年前沿論壇5月北京200人8「醫學細胞研究、轉化與人類健康」會議5月浙江義烏400-500人92021年細胞死亡研究分會學術年會5月底浙江杭州150人10亞洲時間生物學論壇
  • 【醉翁之藝】疼痛和應激狀態下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一類跨學科研究
    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雙向交流的紊亂:精神疾病,異常疼痛與應激 應激會加劇中樞神經系統促炎信號傳導和免疫失調,並使機體對有害刺激物出現超敏反應。長期暴露於不利的社會條件下會上調單核細胞促炎基因的表達。
  • 遺傳發育所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因此,植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複雜的信號調控網絡來整合不同營養元素信號,協調其吸收和利用。長期以來,人們對氮磷信號通路解析大多分開進行,導致對氮磷互作機制的理解較為有限。該研究揭示了NRT1.1B-SPX4-NLP3組成的硝酸鹽信號從細胞膜感知至細胞核響應的主信號通路,並揭示了硝酸鹽信號通過NRT1.1B-SPX4實現對硝酸鹽應答基因和磷應答基因的協同調控,實現氮磷營養平衡的分子機制(Hu et al.,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