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2時30分,紅色巴士(北線)抵達王江涇鎮,19位王江涇鎮中學的教師在校門口登上紅色巴士,先後走進古塘村、蘇嘉鐵路遺址,再踏上長虹橋。從感受一個村莊的蝶變開始,教師們認真聆聽初心故事,暢談自己對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和感悟。
微涼的深秋,走進古塘村,迎面撲來的是一陣濃鬱的桂花香。依託田園水鄉風光和現代農業產業,古塘村積極挖掘江南灶畫生活文化、運河溼地文化、浙北水鄉漁農文化和現代產業資源,建設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莊,打造產業特色鮮明、地域文化突出、人文景觀鮮活且具有江南韻味的「七彩古塘」。
「我就是古塘村人,回家鄉看看的感覺太親切了。」社政教師俞瑞華是一名擁有34年黨齡的老黨員。1982年,她成為古塘村第一個通過高考跳出農門的大學生,隨即在全村帶動起了一股重視教育、勤學苦讀的好風氣。俞老師告訴記者,在她考上大學後的幾年,左鄰右舍一個個大學生相繼湧現。
儘管現在住在嘉興市區,俞老師表示自己依然牽掛著古塘村,經過環境整治和景區村莊建設,小小的村莊早已顛覆了她過去的印象。最近幾年,她常常帶著外地親友回村裡走走看看。「這些年大家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美好,體現了基層黨員幹部為群眾謀幸福的初心。」她說。一路參觀時,她還碰到了自己的堂外公,說起現在村裡的變化,老人連聲說:「沒想到現在環境這麼好,村民們能過這樣幸福的日子!」
【見初心】
教師們坐著紅色巴士來到第二站蘇嘉鐵路遺址,這份厚重的歷史底蘊讓他們感慨萬分。全長74.44公裡的蘇嘉鐵路從建成通車不到8年就在抗日戰爭中毀滅。在許多人心中,這是一種崢嶸歲月的象徵,應該被歷史銘記。
「蘇嘉鐵路遺址記載的是一段傷痛的歷史,必須讓後人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少年牢牢記住,我們應該以此為平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英語教師鄧新輝是一位「新王江涇人」,20多年前,他背著簡單的行李、踩著泥濘的小路到原荷花鄉中學報到,對於這裡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他也是當地學校培養的第一位非本地戶籍黨員教師。
走上長虹橋,教師們內心充滿了自豪感,這是王江涇鎮的一張「金名片」,承載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是當地學校安排學生開展研學活動的首選地。王江涇鎮中學黨總支書記徐鳳林表示,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首先要從了解自己的家鄉開始,在這基礎上,接下來學校計劃和相關部門對接,讓學生也能登上紅色巴士,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道初心】
徐鳳林:紅色巴士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雖然部分教師是王江涇本地人,他們還是積極報名參加。現階段,學校黨總支正在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看到巴士線路,我們第一時間聯繫相關部門並安排教師參觀。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們的使命就是教書育人,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俞瑞華:現在的古塘村和我小時候的古塘村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變成了美麗鄉村,我逢人就誇。這裡把自然村落和當地傳統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剛才我們看到的灶頭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為教師要為推動秀洲「美好教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採取理論聯繫實際的方式,教給學生知識,帶他們出去看看。
鄧新輝:我老家在湖北,20多年前來王江涇工作,紅色巴士安排的幾個點我都去過,這些年的變化真是親眼所見,秀洲區的景區村莊已經成為遊客們節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我們也曾在蘇嘉鐵路遺址開展過結對困難學生的公益活動。作為人民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原標題《70年看發展 |【乘紅色巴士 訪紅色基因】北線行:一個村莊展現初心》,原作者沈潔。編輯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