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莊:一個「紅色村莊」的幸福變遷

2020-12-12 聊城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嶽耀軍

  莘縣古雲鎮徐莊,是一個經受過革命洗禮的紅色村莊。

  1936年5月,在中共徐莊黨支部的「牽線搭橋」下,山東省委得以恢復重建,從此,山東黨組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掀起新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可以說,中共徐莊黨支部從中發揮了紐帶和關鍵節點作用。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徐莊村把紅色基因融入村莊的發展血液之中,推動著昔日革命老村走上鄉村振興之路,如今,當地群眾已開啟幸福之門,過上了美好生活。

  革命的火種:徐莊黨支部成立

  徐莊村,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的莘縣古雲鎮西一公裡處。

  1934年,徐莊村進步青年徐賓在範(縣)朝(城縣)濮(縣)三縣聯立鄉村師範學校畢業後,到古雲集小學教書。這年秋天,徐賓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徐賓經常回到徐莊宣傳革命道理,秘密發展黨員。1934年冬天,他發展了8名共產黨員,建立中共徐莊黨支部。

  徐莊黨支部的成立,就像播下一粒火種,迅即形成燎原之勢,周邊的溫莊、曹莊、張莊等十幾個村的黨支部相繼成立。

  1935年春節前,中共河北省委代表兼直南特委書記、直魯豫特委書記黎玉,根據河北省委指示,來到徐莊蹲點指導工作。

  到徐莊後,黎玉調查了黨員和群眾的迫切要求,主要是缺吃少穿。在這種情況下,他向支部成員提出靠分糧吃大戶來解決這一燃眉之急。徐莊黨支部的同志一致同意。

  他們確定了第一仗的鬥爭目標,選的是距徐莊十幾裡的小蘆莊的一戶地主。這戶地主為富不仁,囤積了許多糧食。

  一天夜裡,黎玉帶領30餘人直奔小蘆莊,把地主及其家屬堵在屋裡,隊員每人灌了滿滿一口袋麥子,還有十幾床被面,天不亮就安全返回了徐莊。

  第一次行動取得勝利,對徐莊支部的同志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接著黎玉又組織了第二次行動。

  第二個目標是距徐莊70餘裡的木靳莊。木靳莊有個大地主叫趙振剛,家有良田百傾,騾馬成群。仗著兒子是國民黨區公所的區長,作威作福,魚肉百姓。黎玉決定,以徐莊的黨員、積極分子為骨幹,組織古雲集區、楊集區積極分子100多人,夜襲木靳莊。

  這次行動又大獲全勝,每個隊員背了一口袋糧食,還繳獲了一支步槍、一支駁殼槍、一箱手榴彈、幾十塊大洋,狠狠地打擊了地主惡霸的囂張氣焰。

  吃大戶的成功,對魯西的廣大貧苦農民是一個不小的震動。特別是夜襲木靳莊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金堤河兩岸。

  找到了黨:山東省委重新建立

  1933年7月,因叛徒出賣,中共山東省委機關遭受第十次大破壞,致使全省黨組織失去了統一領導,且與中央和北方局中斷了聯繫。

  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以趙建民(山東冠縣人)、劉仲瑩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獨立開展黨的工作,同時千方百計地尋找黨中央。

  共產黨組織在徐莊進行革命鬥爭的消息也傳到了濟南。1934年9月、1935年12月,趙建民兩次騎自行車從濟南來到徐莊聯繫黨組織。第一次與當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繫。第二次,趙建民與黎玉終於會面。

  聽了趙建民的敘述,黎玉對山東地方黨組織的艱苦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趙健民把山東省委連續遭敵破壞的情況、山東地方黨組織與黨中央失去聯繫後獨立開展革命鬥爭的情況等詳細寫成了報告,請求黎玉轉交北方局,並請求中央派人恢復山東地方黨組織的關係。

  1936年初,黎玉回到直魯豫特委的駐地——河北省磁縣,把在徐莊見到趙健民的情況轉告給了河北省委。1936年4月,北方局負責人劉少奇同志決定,派黎玉到山東恢復與重建山東地方黨組織,並委任黎玉擔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黎玉帶著北方局的委託匆匆返回徐莊。黎玉在徐莊居住期間,對山東省委恢復和重建的工作進行了運籌。

  1936年5月1日,在黎玉的主持下,中共山東省委重新建立,黎玉任書記,趙健民任組織部長兼濟南市委書記。

  從此,山東黨組織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山東各級黨組織進入了一個新的大發展時期。

  2016年4月,莘縣舉行的「平原紅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專家論證會上,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冀魯豫邊區革命史專家丁龍嘉教授等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徐莊村是山東省委重建的見證地,它的意義從中國共產黨山東黨組織的建設史上看,僅次於1921年一大之前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

  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幸福新家園

  走進古雲鎮徐莊村,高大巍峨的「魯西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現更名為山東省委重建紀念館)便矗立在眼前。紀念館前的星火雕塑寓意著徐莊黨支部是金堤河畔播下的一粒火種,繼而在魯西大地星火燎原。

  「徐莊村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有很多黨員、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應有貢獻。」徐莊村黨支部書記徐運利說。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徐莊人繼承紅色基因,繼續發揚革命老區艱苦奮鬥、不懼艱險、敢於勝利的精神,建設幸福新家園。

  近年來,他們利用油田電、氣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工業經濟,目前有14家企業落戶徐莊,投資過億的企業有3家。同時,該村還建設了45座高標準雙孢菇大棚,讓村民增收致富並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徐莊村黨支部書記說,現在他們村大部分勞動力都在村內企業上班,收入非常可觀,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對於70年來的生活變化,徐莊村81歲的老黨員徐光海頗有感觸。徐光海說,徐莊地處黃河故道,以前是個出了名的窮地方,地裡的莊稼苗不是旱死,就是被大風沙刮死,常常十年九不收,好一點的耕地都被地主、富戶霸佔著,老百姓只能吃紅薯葉和野菜充飢。新中國成立後,老百姓才吃飽了飯,過上了幸福生活。

  中國共產黨留下的革命精神、紅色基因,是徐莊村騰飛最大的精神財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徐運利說,當前,他們徐莊村正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加快發展,以爭創一流,走在前列的信心和決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做好新農村的建設。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乘紅色巴士 訪紅色基因!尋訪一個村莊的初心故事
    10月17日下午2時30分,紅色巴士(北線)抵達王江涇鎮,19位王江涇鎮中學的教師在校門口登上紅色巴士,先後走進古塘村、蘇嘉鐵路遺址,再踏上長虹橋。從感受一個村莊的蝶變開始,教師們認真聆聽初心故事,暢談自己對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和感悟。
  • 「徐莊地鐵接駁車」開通試運行
    (通訊員:王平)為了方便園區企業員工的通勤和出行,做到地鐵站與園區各企業間的無縫連接,切實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難題,徐莊高新區於7月6日開通了「徐莊地鐵接駁車」試運行服務,安排了東線、西線、短線三種不同方向的接駁車。
  • 徐莊地鐵接駁車開通
    2020-09-03 10:4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接駁車被噴繪成藍色,車身標有「徐莊地鐵接駁車」字樣以及徐莊高新區吉祥物「徐寶」的形象圖案。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夏雪晴) 前天早上8點整,單位位於徐莊高新區動漫走廊附近的許慧從地鐵仙鶴門站點下車,無縫對接換乘上徐莊接駁車,準時到達辦公室。「單位距離地鐵站的距離有點尷尬,打車太近,走路又太遠,早晚尖峰時段共享單車難搶。現在有了接駁車,再也不用擔心上班會遲到了。」許慧說。
  • 南京「徐莊地鐵接駁車」開通試運行
    本網訊(通訊員 王平記者 劉菁)為了方便園區企業員工的通勤和出行,讓地鐵站與園區各企業間無縫連接,切實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南京徐莊高新區於7月6日開通了「徐莊地鐵接駁車」試運行服務,安排東線、西線、短線三種不同方向的接駁車。
  • 東石塔頭劉:從一窮二白到幸福鄉村的變遷之路
    如今,帶著紅色印記的塔頭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產業興旺、村民富裕、鄉村發展的黃金時期,與革命結下不解之緣的鄉村教育事業更是蒸蒸日上,碩果纍纍,也直接推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發展。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廷都小學蘊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一座祠堂,幾間舊房。
  • 東石這個村從一窮二白到幸福鄉村的變遷之路
    如今,帶著紅色印記的塔頭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產業興旺、村民富裕、鄉村發展的黃金時期,與革命結下不解之緣的鄉村教育事業更是蒸蒸日上,碩果纍纍,也直接推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劉佩香從一個鄉村姑娘,成長為基層事業的骨幹,看著塔頭劉從一窮二白到幸福生活的壯麗變遷。看著祠堂斑駁的石階、空曠的大堂。劉佩香的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10多歲時的一幕幕場景。      那時候,這裡是祠堂也是學校,在地下黨人、校長朱漢膺的主持辦學下,何邦基等一批地下共產黨員來此任教,既傳播了知識,也帶來了革命思想。
  • 江岸紅色場館:銘刻紅色記憶 見證變遷發展(二)
    在江岸,有這麼一批紅色場館,它們靜靜地矗立,講述著武漢邁向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二七紀念館等......大量的革命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銘刻著革命歲月裡的紅色印記。
  • 江岸紅色場館:銘刻紅色記憶 見證變遷發展(三)
    在江岸,有這麼一批紅色場館,它們靜靜地矗立,講述著武漢邁向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二七紀念館等......大量的革命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銘刻著革命歲月裡的紅色印記。
  • 江岸紅色場館:銘刻紅色記憶 見證變遷發展(一)
    在江岸,有這麼一批紅色場館,它們靜靜地矗立,講述著武漢邁向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二七紀念館等......大量的革命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銘刻著革命歲月裡的紅色印記
  • 江岸紅色場館:銘刻紅色記憶 見證變遷發展(四)
    在江岸,有這麼一批紅色場館,它們靜靜地矗立,講述著武漢邁向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二七紀念館等......大量的革命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銘刻著革命歲月裡的紅色印記。
  • 探訪安徽紅色小鎮湯家匯:一個村莊走出25名紅軍
    中新網安徽金寨7月21日電題:探訪安徽紅色小鎮湯家匯:一個村莊走出25名紅軍記者張強一處處傳統村落、一座座古寺廟、一間間古祠堂都是湯家匯鎮紅色歷史的見證。古稀之年的石欲勇在接受記者採訪。
  •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就這樣被徐莊蘇寧易購廣場圈粉了
    本周五,徐莊蘇寧易購廣場即將開業。這兩天,這家店的神秘面紗被逐步拉開,記者前往探訪時被這家店的顏值震驚了。整個徐莊蘇寧易購廣場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陽光通過玻璃折射入室內,綠植牆與米色步梯相得益彰,中庭更是有一種溫柔的明亮。
  • 紅色美麗村莊成為熱門打卡目的地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到來之際,中共武漢市委組織部組織開展了「紅色足跡——不忘來時的路」主題活動,追尋革命先烈在江城留下的英雄足跡,位於侏儒山街陽灣村內的侏儒山戰役博物館與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八七會議紀念館等共13個紀念館、博物館一起,成為此次黨史教育、黨性教育打卡的熱門目的地
  • 「幸福的十月」紅色之旅
    10月19日早晨,醞釀多時的「幸福的十月」紅色之旅終於啟動。早上8:30,隨著大巴車的緩緩啟動,三天兩夜紅色之旅活動拉開了序幕。我們分兩個集結點上車,第一站第一國際,第二站偉航集團。9:30,正式從第二站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位於海豐縣的彭湃故裡,這裡號稱東方紅城,農運搖籃。
  • 雙節火了「山水徐莊」
    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旅遊的基礎上,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和中國美麗休閒鄉村—葫蘆套、翼雲湖貨櫃小鎮等,吸引本地及周邊省市的遊客紛紛來此休閒觀景、賞花遊玩,遊客接待數量連日飆升,進一步提升了山水徐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效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 蘇寧自營品牌智慧酒店——南京徐莊蘇寧雅悅酒店盛大開業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12月28日,蘇寧自營品牌智慧酒店——南京徐莊蘇寧雅悅酒店正式開業。蘇寧置業集團總裁金明先生及相關產業領導、蘇寧酒店重要客戶、主流媒體等150位嘉賓出席了開業活動。智慧升級,智能體驗融入沉浸式場景南京徐莊蘇寧雅悅酒店是蘇寧置業繼南京河西蘇寧雅悅酒店後打造的第二家自營品牌酒店,酒店位於南京徐莊軟體園內,鄰近蘇寧全球總部,連通玄武大道、仙林大道等城市主軸,距離國家5A級旅遊景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僅6.7公裡。
  • 南京徐莊高新區舉行中韓「四新」跨境貿易電商合作雲籤約
    據了解,徐莊高新區管委會與南京跨境電商行業協會於2019年啟動中韓跨境合作洽商,2020年多次帶領會員企業考察韓國江原道並和當地多家企業籤約,韓國企業也多次考察徐莊高新區。疫情期間,南京跨境電商協會會員單位江蘇嘉義玄投資有限公司和韓國江原化妝品產業振興協會成功進行了「網紅直播 跨境貿易」合作籤約,取得韓方跨境電商業務的獨家代理和授權。
  • 湖南新田:古楓樹燦若紅霞 見證村莊變遷
    紅網時刻永州11月21日訊(通訊員 蔣軍君)每到初冬時節,湖南省新田縣三井鎮大風村村口,一棵約有八百年樹齡的古楓樹,迎來一年中最絢麗的時光,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攝影,這棵古楓樹不僅扮靚了村莊,也見證著村裡的發展和變遷。
  • 生態變遷帶動紅色旅遊發展 梁家河描繪鄉村振興發展藍圖
    生態變遷帶動紅色旅遊發展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梁家河村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幾乎每個來這裡旅遊觀光的黨員,都會在此集結並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
  • 南京徐莊高新區成功舉辦中韓「四新」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合作籤約儀式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商務局、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與韓國江原道政府共同主辦,由徐莊高新區黨工委、徐莊高新區管委會、南京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江蘇嘉義玄投資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活動設立中國南京、韓國江原道兩個會場,採取視頻連線形式同步實時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