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回眸】國立中正大學

2021-01-14 江西農業大學校友會

上回書說到我校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時期的歷史,                                                                                   這回小編主要為大家帶來國立中正大學時期的歷史。


溯源歷史,風雨歷程:

甲午之恥。少年奮發:

一紙詔書,興農育才。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國殤民苦的國情,再次激發了莘莘學子「科教救國」的志向。1896年光緒帝頒布的「明定國是」詔書,其中涉及「設立農務學堂」。1905年清政府要求多建學堂,普及教育,江西實業學堂應運而生。它與1908年2月改名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


1934年夏,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與江西政府主席熊式輝同遊廬山時說到「此處最宜講學,大學設於此處最佳」。於是熊式輝正式提出在江西創辦大學的建議。蔣介石先後兩次撥款100萬元作為創辦基金。到1940年,以蔣介石名字命名的國立中正大學就這樣誕生了。


1940年9月,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著中國植物學之父美譽的贛籍學者胡先驌博士被任命為校長。



       創辦之初,正大設政治、文學藝術、理、工、農五學院。學校的創建和胡校長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構想下,他招納才賢,許多一流學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眾多江西籍學者,在愛鄉愛國的熱忱之下,紛紛放棄原有優越的工作條件報效鄉梓來正大任教。中正大學名家匯集,成為一時之盛。
到1944年4月胡先驌辭職離任時,校本部已擁有專職教師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們中,有從本省「法專」、「工專」等校調進的雷潔瓊、王修採、王易等教授,有從淪陷區來的俞調梅、姚名達等教授,有放棄較為安全環境從西南大後方來的蔡方蔭,戴良謨,周拾祿等教授,有捨棄在美國羅傑斯大學優厚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輾轉萬裡來校執教的雙博士黃野蘿教授。他們造福桑梓、報效祖國,在距抗日火線僅一百多公裡的大學辛勤耕耘,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回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我校於此時開始了本科教育。

前有抗戰艱辛後有內戰紛亂,在不平凡的時代大背景裡,正大師生的勤勉奮進,使正大成功躋身民國一流學府的行列,為中國19所國立大學之一,並被譽為民國發展最為迅猛的國立大學,諸多學科均為民國時期學界之翹楚。


編輯:周曉嵐 刁文玉

責編:呂小華








相關焦點

  • 大中至正—國立中正大學軼事
    「國立中正大學」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泰和縣杏嶺村:不知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前世的宿緣?     1934年夏天,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與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輝遊覽廬山,看著眼前一片蒼天寂地,蔣介石脫口而出:「此處最宜講學,是辦大學的好處所。」熊式輝當即建議,民國開創以來,江西雖地處文化發達之區,但一直沒有一所本省辦的大學,這所大學由江西來辦,就定名為「中正大學」。
  • 國立中正大學興衰始末
    [1].熊式輝:《國立中正大學創立的意義及今後的希望》,1940年10月31日,1940年11月20日江西民國日報第三版.[2].馬博庵:《文法學院工作概要》,《國立中正大學校刊》創刊號.[3].鍾健: 學術與政治: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與國立高校關係初探———以胡先驌執掌國立中正大學為例.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4月.
  • 國立中正大學舊址
    為發掘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泰和縣對位于澄江鎮杏嶺自然村的國立中正大學總務處大樓舊址進行維修。  該大樓均採用木板所建,樓上的多間教室也是由木板隔離開。
  • 民國時期的國立大學排名,國立中央大學才是當時的巨無霸!
    大家都知道,國內當前的很多知名高校都擁有過百年的校史,其中部分在民國時期就已經聲明顯赫了。小編最近得到了一份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的一份各公立大學第一志願報考人數名單,這份名單很清晰的表明了當時各所大學的實力和排名情況。其中,裡面很多大學如今依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高校。
  • 國立中正大學究竟是不是民國十大名校?
    有人說,國立中正大學的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就是在拍蔣總裁的馬屁。其實,國立中正大學的奠基石上已經寫得明明白白「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如此直白的馬屁,看的筆者一陣反胃。民國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市望城崗。
  • 解密國立中正大學走出的八位院士檔案
    解密國立中正大學走出的八位院士檔案國立中正大學是民國時期南昌的一座著名學府
  • 江西民國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竟在這個縣的一個村裡
    沒想到,真沒想到,江西民國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竟在這個縣的一個小鄉村裡!造化弄人,否則現在的泰和一定會更輝煌!談起211、985大學,有部分人就認為(我也是其中之一),江西省內的高等教育相對落後,省內只有南昌大學這一所211大學。
  • 參觀天津大學在線校史博物館有感
    #2020年高考#天津大學在線校史博物館分1912年1月,「北洋大學堂」定名為「北洋大學校」,1913年定名「國立北洋大學」,1928年大學區制試行,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1929年,學校更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學校西遷。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國立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和北平研究院三所院校共同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
  • 民國時期以蔣介石之名命名的中正大學結局如何?
    在民國時期,曾有一所在當時名聲很大、實力也不容小覷的學校,這所學校就是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建校於1940年,有人說它的校名取自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國立中正大學奠基石文字但不論校名意義如何,至少不管誰聽到國立中正大學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應該是蔣中正。這所學校也在建校後快速的發展了起來。
  • 昔日榮光已不在,國立中正大學已成往事!
    最近不知道從哪裡出來一股熱潮,想要重建抗戰時期的名校—國立中正大學。對此我想說一句:好漢不提當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繡。我也是江西人,也想家鄉發展昌盛繁榮。
  • 江西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中正大學興衰始末
    此時,熊式輝再次向蔣提出自己的理念,並建議以「中正」命名。蔣欣然接受,並撥款100萬元法幣作為支持。江西創辦中正大學的消息一出,國民黨高層和各地方還是引起了相當大的反應。1940年6月1日,以教育部為主導的中正大學籌委會正式成立,並破格升為國立大學。在此不得不說,正是因為熊式輝的苦心擎畫,周詳籌備。才最終促成了正大的設立。1940年10月,江西泰和縣杏嶺村,國立中正大學正式開學。
  • 江西沒有好大學?歷史上曾有一享譽全國的牛校-中正大學
    今天就來說一說江西歷史上最好的大學-國立中正大學。一提到名字大家都可能能猜到其命運了,這一點上,江西人就沒有天津人有頭腦,天津人早早地就把北洋大學改成天津大學了,要不然下場難料。中正大學奠基石國立中正大學成立於1940年,可以看到這個年份晚於許多大學,由哈佛博士胡先驌任校長,當時就設有文法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共9個系,當時的決心是要將學校辦成「國內一個最好的大學」,
  • 你所不知道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建校史
    坐落於西海岸肯特崗,新加坡國立大學已走過115年風雨,見證了新加坡的衰落和繁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溯漫漫時光,細細聆聽NUS的前世今生。初創:從七州府醫學堂起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為現今的綜合性大學,NUS最初其實起家於醫學院。
  • 河南大學流亡洛陽,洛陽人勒緊褲腰帶,助河大升格為國立大學
    河南大學流亡洛陽,洛陽人勒緊褲腰帶,助河大升格為國立大學 河南大學是一所百年名校,現在的河南農業大學、鄭大醫學院、武漢大學水利系、中南財經大學、湖南大學土木系等名校,基本上都是從河南大學校史找到源頭。其實,人們不知道的是,某種程度上河南大學在抗戰時期的流亡史,足以與西南聯大相媲美。
  • 北海道大學,是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位列世界第122名
    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日語平假名:ほっかいどうだいがく),簡稱北大(ほく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北海道 札幌 市的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是代表日本最高學術水平的頂尖國立大學「舊帝一工神」之一。
  • 臺灣四所最著名的國立大學
    內地考生入臺讀大學早已不是新鮮事,很多同學都被臺灣大學獨有的氛圍和學術環境吸引,小編整理臺灣最著名四所國立大學的相關資料,和同學們分享。  「國立」臺灣大學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臺大成為島內投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是許多莘莘學子嚮往的理想之地,她不僅是臺灣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建校時間最長,佔地面積最大的「巨型」高校,據說,佔據臺灣面積的近百分之一。  拋開臺大的育人、學術研究功能,僅就她的校貌而言,絕對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相互交融的生態旅遊勝地。
  • 1947年民國教育部國立大學排名,大部分仍是名校,復旦、河大巨變
    而教育部沒有進行過明確的官方排名,只不過每隔幾年會進行一次學科評估,而且學科評估並不進行準確的排名,只是以A、B等等級進行區分,所以並不能稱得上是大學排名。但是在1947年,民國教育部曾評選出20個最強國立大學,並進行了排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當時的民國大學是怎樣的一個狀況。
  • 曾是亞洲第一大學,拆分後成就十幾所211。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強?
    而在百年之前,國立中央大學力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東京大學,位居亞洲第一,可想在當時,其實力有強大,堪稱匯聚了當年最牛的教授和學生。下面讓筆者介紹一下這所「牛氣沖天卻又消失」的大學吧!國立中央大學舊址國立中央大學中大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經過了一系列的改名歸併,終在1928
  • 中國最早四所國立大學,如今發展懸殊,三所成名牌大學,一所雙非
    我國大學數量眾多,大學水平也分為不同的層級。好多人在了解某所大學的時候,一般都會了解一些學校的校史,因為一般好學校,都是經歷過時間的錘鍊。說起歷史悠久的大學,我國有很多,但要整理出哪幾所是最早的,還真得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畢竟都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 蘭州理工大學與臺灣中正大學和臺灣靜宜大學籤署合作協議
    蘭州理工大學與臺灣中正大學和臺灣靜宜大學籤署合作協議訪問中正大學  應臺灣崑山科技大學邀請,日前,由校黨委李貴富書記、俞樹榮副校長等一行5人組成的學校代表團,對臺灣中正大學、崑山科技大學、靜宜大學進行了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