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十月啤酒節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節日,每年有數百萬遊客奔赴慕尼黑參與這一節日狂歡。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慕尼黑啤酒節未能舉辦。但關於慕尼黑啤酒節的各種小知識大家還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01 第一次啤酒節是在什麼時候?
十月啤酒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巴伐利亞路德維西王子(Prinzregent Ludwig von Bayern)與薩克森希爾德堡豪森的特蕾莎公主(Therese)的婚禮。
安德烈亞斯·麥可·達爾米(Andreas Michael Dall』Armi)是巴伐利亞國民警衛隊(Bayerische Nationalgarde)的成員,他提出用一場盛大的賽馬(mit einem großen Pferderennen)來慶祝這場婚禮。巴伐利亞國王接受了他的建議,十月啤酒節就這樣誕生了。王子與公主的婚禮於1810年10月12日舉行,10月17日,在城市郊區的草地上,為了慶祝這場婚禮,人們舉辦了第一屆啤酒節(同時也舉辦了賽馬的活動)。
儘管當時並沒有啤酒帳篷(Bierzelt),也沒有任何遊樂設施(Fahrgeschäft),這場草坪上的歡慶派對仍舊被人們視為十月啤酒節的前身。1824年,安德烈亞斯因「賽馬」的主意無心「發明」啤酒節獲得慕尼黑市頒發的第一枚金市民勳章(die erste goldene Bürgermedaille der Stadt München),諾伊豪森-寧芬堡區(Neuhausen-Nymphenburg)的一條街道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
02 為什麼十月啤酒節被稱作Wiesn?
不少小夥伴或許在閱讀十月啤酒節的相關報導時發現,十月啤酒節有些時候並不叫做„Oktoberfest「,而是被稱作„Wiesn「。„Wiesn「又是什麼呢?
其實,眼尖的小夥伴或許能夠發現,„Wiesn「與單詞„Wiese(n)「(草坪)非常相似,其實„Wiesn「就是從„Wiesen「這個詞轉變過來的。
這個詞的來歷仍舊可以追溯到路德維西王儲與特蕾莎公主的婚禮。為了紀念特蕾莎新娘,人們將上文中提到的首次舉辦啤酒節的草坪稱作„Theresienwiese「。但慕尼黑人覺得這個名稱實在太過繁瑣,於是„Theresienwiese「就被簡寫成了„d』Wiesn「。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Wiesn「最後有一個字母n,但是它其實是巴伐利亞方言的縮寫,按照標準德語(Hochdeutsch),它的展開應該是„die Wiese「,而不是„den Wiesen「,所以大家在表達「在慕尼黑啤酒節」時,正確的寫法應該是„auf der Wiesn「,而不是„auf den Wiesn「哦~
03 為什麼十月啤酒節在九月開展?
小編曾經也有這個疑惑——為什麼十月啤酒節在九月展開?
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高深複雜的答案——隨著時間推移,十月啤酒節逐漸被提前到了九月(或許慕尼黑人過節的熱情實在是太高漲啦~)
04 十月啤酒節也並不總是美好?
十月啤酒節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前往慕尼黑,成為恐怖分子生事暴亂的「絕佳」時機。1980年9月26日,慕尼黑啤酒節正門發生了一起右翼極端主義恐怖襲擊事件(ein rechtsextremer Terroranschlag)。在慕尼黑市通往啤酒節的正門旁,一顆被藏在廢紙簍(Papierkorb)的炸彈爆炸。該爆炸造成13人死亡,221人受傷,其中68人重傷。這次襲擊被認為是聯邦共和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主義行為(schwerster Terrorakt)。
1982年的恐怖襲擊事件的肇事者為Gundolf Köhler,他本人也在該恐怖襲擊中死亡。他曾是新納粹軍事運動團體霍夫曼(Die Wehrsportgruppe Hoffmann, WSG)(一個右翼極端團體,在德國已被禁)的成員。根據調查人員1982年11月的最終報告(Schlussbericht),Köhler完全是出於個人動機(aus rein persönlichen Motiven)策劃和實施了這次襲擊。
但對於這起恐怖襲擊的調查遠遠沒有結束,單一肇事者論(diese Einzeltäterthese )一直被不斷懷疑。證人的證詞以及沒有被深入調查的現場痕跡讓人們懷疑還有右翼極端組織的同夥(Mittäter aus rechtsextremen Gruppen)參與其中。
對於這起事件的調查一直持續到今年(正好已經40年了……),從2014年12月11日至2020年7月7日,聯邦檢察院(Bundesanwaltschaft)再次對此案進行調查,並得出結論:該行為明顯是右翼極端主義恐怖主義行為(ein rechtsextremer Terrorakt),Köhler想藉此操縱1980年聯邦選舉(die Bundestagswahl 1980 ),幫助聯盟黨( Unionsparteien)候選人Franz Josef Strauß進入總理府(Kanzleramt ),最終建立以納粹為模式的國家。
這起事件的調查故事跌宕起伏,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深入了解(十月啤酒節有風險,參加需謹慎……)
05 小蝴蝶結的大講究?
大家或許知道,十月啤酒節上,女服務生們一般會穿巴伐利亞女性的傳統服飾——Dirndl。
在穿這種服裝時,人們常常會在腰間系一個蝴蝶結(Dirndlschleife)。這個蝴蝶結可不只是為了束腰與裝飾,它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哦~
按照巴伐利亞傳統,蝴蝶結的位置其實是對女性情感狀態的暗示:
蝴蝶結在右邊:
當女性將蝴蝶結系在右邊,這意味著這位佩戴者已經結婚、訂婚或者戀愛(verheiratet, verlobt oder verliebt)了。
蝴蝶結在左邊:
當一位女士將蝴蝶結系在左邊,這意味著她未婚或者單身(unverheiratet oder solo)。
蝴蝶結在中間:
按照巴伐利亞傳統,當一位女士將蝴蝶結系在中間,這意味著她是處女(Jungfrau),因此,一般非常年輕的女性會將蝴蝶結系在中間。但是,這個傳統最近有了新的解釋——當人們把蝴蝶結系在中間,這意味著:(我的情感狀態)不關你的事!(„Das geht dich gar nix 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