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的心裡話|楊芳:永懷匠心見證航天事業走向詩和遠方

2021-01-11 湖南頻道

編者按:勞模有點神秘,又很熟悉。他們榮譽的光環閃閃發亮,他們忙碌的身影遍布廠房、街道、車間。湖南工人階級宣傳月,工匠精神三湘行,勞模有怎樣的故事?工匠精神是什麼?讓我們聽聽勞模的心裡話。

全國勞模楊芳。

紅網時刻記者潘錦 湘潭報導

楊芳的手不像女人的手,一握,布滿老繭,非常有力!這是一個女銑工的手,也是「數控湘女第一人」的手。

生產最精密核心零件失之微米謬之千裡

記得電影《戰狼2》最熱血的那一幕嗎?一聲令下,海上軍艦發射巡航飛彈,隔了幾百上千公裡,還是可以做到精準打擊,誤差不超過10米!楊芳研製的核心零件,正是準確把控射擊軌跡的關鍵!用一個詞形容她的工作——「失之微米,謬之千裡」。

楊芳是中國兵器集團江南公司首席技師、全國勞模。從珍寶島戰役到中國神州系列飛船升空,這些大事件背後,都有「江南人」的奉獻。而楊芳的工作,就是按照圖紙生產出軍工產品中最精密的核心零件。

什麼是微米?楊芳告訴記者,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一張紙的厚度都有0.05毫米,而她們的零件比這薄薄的0.05毫米更加精細,精度達到微米級!

有人說,機械加工行業一直是「男人的天下」。但楊芳不這麼認為,她是軍工二代,父輩講述的軍工故事,使楊芳從小就對軍工事業充滿嚮往。

選擇最苦最累崗位成為「數控湘女第一人」

16歲那年,楊芳加入中國兵器集團江南公司,選擇了最苦最累的銑工崗位。

銑床,就是利用高速旋轉的銑刀對零件進行加工的工具機。普通銑床完全靠人站在工具機邊手動操作,運作時不能有絲毫懈怠。而且不同於一般生產作業,銑工在操作時不準戴手套,只能任由飛濺的金屬屑打在手背上,油汙染黑雙手。楊芳有位同事就因為偷偷戴了手套,結果手套掛到了刀具,整個手臂被絞進了機器裡,一條胳膊都沒了……

許多親友知道後,很擔心楊芳的選擇——他們說,一個女孩子成天與油汙、機械零件打交道,能有什麼出息呢?但楊芳偏就喜歡這份工作!

楊芳全身心投入到這份工作中。為了掌握刀具的刃磨技術,她經常站在飛揚的粉塵中看著師傅們操作,從不敢偷懶坐下。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滿臉是灰。等師傅下班了,她再偷偷撿起加工產品剩下的料頭以及磨損的刀具,依葫蘆畫瓢,模仿師傅的手法去加工小零件。

數千個日日夜夜,楊芳反覆試驗,拆了裝,裝了拆,半成品堆滿了半間屋子。3年時間,她的工藝技能和專業理論突飛猛進,實際操作能力也超過了大多數工友。

1992年,公司唯一的一臺最先進的數控銑床落戶在楊芳所在班組,領導安排她操作新工具機。楊芳一看,懵了!因為這臺設備需要電腦程式操作,並且標識說明全是英文!

頂著英語底子薄、電腦基礎差、數控技術「門外漢」的3大壓力,楊芳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最快上手的學習計劃。那段時間她購買了大量技術書籍,一天平均只睡4個多小時,甚至花掉她和愛人一年多的工資買回了一臺電腦,投入平常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2004年,楊芳在湖南省第一屆數控技能大賽銑工組比賽中,榮獲第3名,也是大賽唯一獲獎的女選手,大家誇她是「數控湘女第一人」。

不斷刷新「中國製造」的精度、高度、深度

有人問楊芳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楊芳回答,因為這份工作挑戰與成就並存,它就像人生的核心零件,需要用匠心打磨,精益求精。永懷匠心,才能不負光陰。

2013年,以楊芳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也是湖南唯一一個由女性擔任負責人的創新工作室。短短1年時間,工作室成員便在中美數控技能大賽中一舉奪得銀獎!作為中國兵器集團關鍵技能帶頭人,她帶領著團隊不斷刷新「中國製造」的精度,科研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公司又讓楊芳接手神舟飛船座椅緩衝器的研製項目。飛船在起飛、降落過程中面對極大的衝力,而座椅緩衝器是太空人返回地面的重要安全裝置。這個裝置雖然小,但加工精度高、材料設計難,一個小誤差,就可能要了太空人的命。責任重大,楊芳沉下心反覆研究,很快,她發現用常規手段加工效率太低,達不到圖紙要求,而且會直接影響到緩衝器的運行。為了攻破技術局限,她在實驗室一遍遍操作試驗,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實在累了,就在車間的椅子上靠一會兒……

經過漫長的打磨和等待,緩衝器終於研製成功,生產合格率從20%左右提升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國內技術水準。2016年10月17日,最振奮人心的時刻到了!在楊芳手中細細打磨了3個多月的緩衝器,守護著太空人的生命安全,隨著一聲巨響,飛向了宇宙深處!

這一次宇宙探索,太空人在太空安全駐留達到30天,創造中國太空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十年磨一劍。多年來,楊芳先後承擔了50多項航空、高鐵、重大軍品等領域核心零部件科研試製生產任務,這些產品每年能為公司創造2000萬元的經濟效益,也讓她成為行業技能標杆。

33年的堅守,楊芳將青春融入強軍夢。「我很榮幸能參與航天事業的建設,並見證我國的航天事業一步步走向詩和遠方!作為一個軍工人,我深感驕傲!我們用雙手不斷刷新『中國製造』的精度、高度和深度。」

來源:紅網

作者:潘錦

編輯:李曉玲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23/5336792.html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魯紅:把民宿做成遊客的詩和遠方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魯紅:把民宿做成遊客的詩和遠方 2020-09-21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溫州前沙村:在「詩和遠方」中走向小康
    不同於城市的喧囂,這裡靜謐清幽、環境優美,是不少文藝青年眼中的「詩和遠方」。 從過去的「廢品村」到如今的「網紅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猶如一把「金鑰匙」,開啟了七都前沙村的小康致富之路。近日,《在身邊·小康故事》網絡主題報導之「在山的那邊——尋訪『兩山』轉化的溫州樣本」採訪團來到這個七都島東南端的村落,一探究竟。
  • 來自詩和遠方的遙望:中國商業航天探索-虎嗅網
    2.5 商業航天的逐利性,終會走向To C目標3. 即使現在來看,變法的內容都是那么正確,那麼現代,但仍以失敗告終,並最終導致北宋王朝滅亡,中國歷史走向了另一個十字路口。1344年,元至正四年,黃河泛濫成災,宰相脫脫極力主張修黃河,本想挽救國家於危難,然而卻適得其反,中國大地戰火重燃,敲響了元帝國覆滅的喪鐘。直接淘汰落後設備、產能和人員,靠陣痛來促成進步?然而,痛並非全是陣痛,有可能是長痛、慘痛。
  • 兩當 我夢中的詩和遠方
    住在兩當城裡,我見證了這裡四季的輪迴,無論是春的明媚,夏的清涼,還是秋的驚豔,亦或是冬的唯美,都帶給了我對夢中詩和遠方的所有嚮往。這裡,是我夢中的詩和遠方,夏天,伸展詩的枝葉,秋天,採摘詩的花果,冬天,品嘗詩的韻味。
  • 雲南籍航天人有話說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吧↓↓↓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 張樹磊來自雲南澄江投身航天23年,張樹磊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91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中心系統工程師團隊任務工作組織計劃的抓總統籌
  • 「最美軍嫂 」楊芳:用奉獻和奮鬥書寫人生「芳」華
    楊芳,一直在九江外國語學校從事初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先後擔任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團委書記、政教處主任、校長助理等職務,現任九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德育、安全和體藝衛生等工作,同時擔任高一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她的丈夫是一名現役軍人。二十多年來,兩個人雖分隔兩地,相距萬裡,但始終能夠做到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在事業上相互扶持,在生活相互體貼。
  • 「演藝+旅遊+養老」三大行業融合,走向詩和遠方。
    2020年6月17日下午在頤聖樂園四樓會議廳,蘭州市演出行業協會、蘭州市城關區旅遊發展行業協會、頤聖公社居家養老三方聯合,舉行了「演藝+旅遊+養老」,老年人邁向詩和遠方的座談會。蘭州市城關區旅遊發展行業協會會長魏學強先生致辭講話;蘭州市城關區旅遊發展行業協會是由蘭州市內旅遊行業有關的社會團體,文旅行業,事業單位及旅遊相關企業
  • 兩當:從初見傾心到詩和遠方
    隴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時刻吸引著外界的目光不論哪個季節兩當總是以最美的姿態展示著每個人心中的詩和遠方三見 詩和遠方如今再去兩當,就像是赴一場相約的盛會,和這裡的人、這裡的景都成為了好朋友,彼此分享著歡樂與憂愁。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館藏與收藏】華航航天博物館:見證中國航天曆程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由中國航天創建並培育成長21年,建設航天博物館既是培育校園文化的需要,更是續寫航天情緣的必然要求。 「鎮館之寶」:1059飛彈發動機實物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航天博物館(簡稱華航航天博物館)是收藏、保護、展示、研究航天事業發展見證物、成果的專題性博物館,是主要利用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設立的國有博物館。
  • 偽旅行不是你的詩和遠方
    離開麻木的工位,離開無感的城市,離開熟悉的生活,去詩裡,去夢裡,去遠方,去碧海藍天、山河大漠。很多的日子,就像「逃離」。玉珠峰就在眼前,雖然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峻,但足以安放我的遐思。雪山、湖泊、姑娘,還有一杯復一杯的青稞酒,無邊無際的高原就是背景。
  • 五嶽獨尊酒與航天事業結緣多年
    從酒泉到西昌,再到文昌,一次次走上航天慶功舞臺的,就是產自泰山腳下的五嶽獨尊酒。作為中國白酒行業唯一的航天事業合作夥伴,泰山酒業集團組織了20多人的航天助威團趕赴文昌,現場觀摩了長徵七號的成功發射。此前,作為航天慶功酒的五嶽獨尊已經先期運抵文昌,隨時準備為長徵七號慶功。
  • 目光所及,心中所想,便是詩和遠方
    打小就喜歡背詩,總感覺詩和遠方有種密切的關係在牽絆著。小時候,或許這就是我心中的詩和遠方。長大後,我喜歡旅行,喜歡旅行的意義;每次去旅遊時都要發QQ、微信朋友圈去記錄下心情,記錄下詩和遠方 。後來的我們,各自忙於工作,也越來越少碰面;但我們的心中都有著縱情山水的詩和遠方
  • 詩和遠方
    從中原綠城遙望江南水鄉,那應該是「詩和遠方」了。他新近創作的百首《新鴛鴦湖棹歌》(以下簡稱「新棹歌」),吟唱的「詩和遠方」,就是那裡的山川風物、人文地理和文朋詩友。    鴛鴦湖,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其實,鴛鴦湖即現在的南湖,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興是中國革命的重鎮,可謂「龍興之地」;南湖,是中國革命航船的啟錨地,是誕生偉大史詩的地方。
  • 藏在遠方的詩和再也回不去的故土,普米族人的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對於旅行者來說是一種生活,但是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恐怕是一段難以忘卻的悲壯和再也回不去魂牽夢縈的故土。本想探索什麼才叫「詩」什麼又叫「遠方」,卻無意中闖進了一個民族心酸的「詩和遠方」目標——麗江,一個人說走咱就走。
  • 詩和遠方----低調的奢華
    當你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詩和遠方,是憧憬,是美好,是不顧一切想要去實現的願望。當你被歲月洗禮,詩和遠方就是低調的奢華,可望而不可及。須不知其實他們是活成了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雖然後來的報導中她已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並已安家於成都,沒有繼續用腳丈量世界,或許她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永恆的詩和遠方,如果人一直追求詩和遠方,那麼他很容易就廢了。然而我們仔細想想,詩和遠方就一定在這些「光鮮亮麗」的人身上嗎?難道我們普通人就沒有詩和遠方?其實真正的行者,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著。我很認同這個說法。真正的詩和遠方是什麼?
  • 「用勞模精神把職業幹成事業」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3日電 「勞模們把職業幹成事業,這種勞動情懷令人敬佩」「聽了宣講更堅信,只要肯鑽研,平凡崗位的一線職工照樣有機會成為大國工匠」……12月22日、23日,吉林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報告會在長春市、吉林市兩地如期舉行
  • 「喜迎十九大」工作成就篇——這五年來,我當上了勞模
    楊峰陝西 2015年全國勞模 鉗工顆顆螺釘與民族尊嚴息息相關,道道工序與航天事業緊緊相連。楊峰自認為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祖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為一線技能工人提供了展示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在楊峰手上先後誕生了數千臺火箭發動機閥門,型號多達數十種,攻克了加工難題,也探索出了一套精、巧、快、好的絕技。他是領導眼中的拼命三郎,是同事心中的技術領軍人和指導者。20多年來,他堅守在鉗臺前,用高超的技能和對航天事業的滿腔摯愛,生動地詮釋了一位航天工人的人生追求和社會價值。
  • 賞析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吾相酒店主題...
    詩和遠方 Poetry and distance5月30日,東太集團旗下吾相酒店「詩與遠方」主題沙龍派對成功舉行!在「詩與遠方」的背景音樂中,嘉賓們陸續到場。晚上8時,沙龍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