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3日)上午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這其中
也有著雲南籍航天人的身影
他們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
對此次任務又有哪些看法?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吧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 張樹磊
來自雲南澄江
投身航天23年,張樹磊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91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中心系統工程師團隊任務工作組織計劃的抓總統籌。
他的心裡話——
一回首,我已經到基地20多年了,在這20年裡,我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進步與騰飛。在我們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航天從西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
當前,「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相信我們火星探測一定會成功,並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因為我們有西昌航天精神,海島創業精神的支撐;因為我們有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好作風;因為我們有國際領先、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還因為我們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好隊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 胡嘉
來自雲南昆明
投身航天15年,胡嘉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69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團隊工作的技術牽頭和行政管理工作。
他的心裡話——
我是一名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了15年的雲南人,一直和發射場地面設備打交道。這15年來,我親眼見證了發射場地面設備從現場手動控制到遠程操控、從國外設備唱主角到國產自主可控設備全面運用、從依賴人工到自動化智能化的轉變。
地面設備永遠不能上天,我們這群「地勤人」也不會有航天員那麼偉大,但我們的心一樣嚮往深空,嚮往無垠的宇宙,嚮往著中國航天問鼎天下的那天。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 樊晶
來自雲南宣威
投身航天10年,樊晶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5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擔任氣象預報員。
他的心裡話——
非常有幸能參與這次裡程碑意義的航天發射任務,能在發射現場見證了中華民族向太空進軍的號角。「天問一號」來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志高霄漢近,夢廣天地小。面向星辰大海,我們航天人懷揣航天夢、強國夢,保持探索太空、遨遊太空的無限渴望,凝神聚力、勇攀科技高峰,實幹擔當、定能攻克一切艱難險阻,飛抵夢想的時空!
生在一個可以仰望星空的時代,生在一個可以以星辰大海為抱負的時代,我們何其有幸。
從屈原到火星
愛國情懷綿延千年
從《天問》到「天問」
漫長的求索終將夢圓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