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深化香港科技創新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合作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記者蘇萬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時表示,特區政府將深化本地科技創新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合作,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措施,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林鄭月娥表示,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方面,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意港深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林鄭月娥建議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估計將動用20億港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特設數百個科技行業名額,為有志投身科技的香港青年提供在大灣區的就業機會。

  同時,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同意,支持和協助多所香港高校在大灣區內的辦學計劃;支持「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支持香港保險業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等。

  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方面,特區政府將於12月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讓市民更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帶來的便利;將在12月推出「智方便」,初期會提供20多項常用公共服務,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以至整個社會數字轉型。特區政府也會繼續投資基建,預計未來數年平均每年將投入超過1000億港元,並進一步推動建築業的數位化和革新。

  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還將進一步開拓市場、振興經濟。香港貿易發展局將聯同廣東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平臺,為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培訓和營運「網上香港設計廊」,協助港商進軍內地大型電商平臺等。同時,特區政府將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為業界開拓更大市場。

相關焦點

  • 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下,中山和港澳親上加親!
    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下中山和香港、澳門親上加親!2月26至28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旭東率中山代表團前往香港、澳門,拜訪特區政府和中聯辦,考察有關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創基地、文化地標等,與港澳中山鄉親座談,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林鄭月娥:支持香港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新校舍
    中新社香港1月14日電 (記者 曾平)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4日表示,優質的大學是香港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優勢。部分香港院校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新校舍,自己欣賞這些院校長遠的目光和承擔,特區政府會繼續就有關項目給予支持。
  • 林鄭月娥率香港特區代表團赴廣州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納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6日率特區政府代表團前往廣州,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1次會議。會後,她將訪問佛山、肇慶和江門3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並出席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 李希馬興瑞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原標題:李希馬興瑞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南方日報訊 (記者/徐林 通訊員/嶽宗)11月7日,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在廣州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李希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林鄭月娥一行到訪表示歡迎,對香港長期以來給予廣東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 林鄭月娥:香港背靠祖國有無限發展機遇
    新華社香港10月26日電(記者周雪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6日表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香港背靠強大的祖國,有著無限的發展機遇,這是香港未來發展首要的信心來源。香港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家發展提供動力,也促進自身發展。
  • 江門對接香港澳門深化合作
    活動中,江門分別與港澳籤約12個投資類項目,並分別與港澳的僑團社團、商會及企業籤訂一系列合作協議,將在文旅、經貿、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中共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市政協主席周偉萬和易中強、許曉雄、梁許贊、蔡德威、容福華等市領導參加相關活動。
  • 攜手合作,建設國際一流灣區——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規劃綱要》對香港特區來說意味著什麼?林鄭月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 2020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宣傳推介會在澳門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周良成 文/圖 12月10日下午,2020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宣傳推介會在澳門舉行。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進一步深化拓展深澳合作領域和合作空間,攜手澳門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姜力琨、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會委員黃善文作致辭,澳門中聯辦、澳門政商學等各界別代表等近100人出席了活動。
  • 破局攻堅,唯有創新——香港多管齊下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受到持續多時的社會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未來經濟需要找到新起點,創科是重要出路。事實上,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特區政府和科研機構通過匯聚人才、加強與內地合作等措施,多管齊下,銳意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科中心。
  • 林鄭月娥國慶酒會致辭:中央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
    中新社香港10月1日電 (記者 韓星童)10月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國慶酒會,並在致辭中表示,無論香港面對順境或逆境,困難或機遇,中央始終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
  • 央行等多部門:推動人民幣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擴大...
    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資金融通便利度,讓市場決定在多元化金融中介渠道中的資金流向和流量。(四)堅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建立健全區域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完善與金融開放創新相適應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防控體系,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各項金融開放創新,成熟一項、推進一項。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行考察世茂深港國際中心
    7月2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訪問深圳,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隨行。
  • 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門)宣傳推介會舉行
    深圳特區報澳門12月10日電(記者 黃子芸)12月10日,2020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宣傳推介會在澳舉行。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姜力琨、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會委員黃善文在會上致辭,澳門中聯辦、澳門政商學等各界別代表等近100人出席了活動。
  • 專訪林鄭月娥:大灣區對香港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上)
    ,在融入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陸續推出了若干新政策、新措施。遭遇重創的香港亟待走出困局,本期《建言大灣區》嘉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暢談香港如何全面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尋求新的發展機遇。香港經濟自由、開放,繁榮的對外貿易讓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特區政府緊抓大灣區機遇,將香港優勢產業引入大灣區市場,全方位加強與粵澳兩地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
  •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琴澳合作優勢互補 期待科創項目落地生根...
    中國網12月14日訊 (記者 張麗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認為,珠海橫琴新區與澳門能夠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合作,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共促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 深圳論證南山與香港洪水橋科技合作
    深圳市發改委近日透露,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南山區與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科技合作的可行性,結合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與落馬洲河套「深港創新特別合作區」的推進情況,適時把一些可  從香港官方的種種動作來看,科創的地位正在提升,這也將構成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深圳與香港探索更多合作區的基礎。
  • 中山加快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資源 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東風下,中山加快了與香港、澳門等地的互動與合作,與周邊城市共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今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領導率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考察有關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創基地、文化地標等,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借東風,釋紅利。
  • 2020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香港大學、中山大學穩居榜首!
    2020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香港)》,可以看出:香港大學,星級評估8顆星,辦學層次為世界一流大學,全香港排名第1名;香港中文大學,星級評估7顆星,辦學層次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全香港排名第2名;香港科技大學,星級評估7顆星,辦學層次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全香港排名第3名;
  • 林鄭月娥揭曉赴京成果 施政報告以大灣區為主軸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央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參與其運營發展,進一步深化合作,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珠海機場自1995年6月建成通航,但落成後直至2005年的十年間,整體利用率僅為7%,客運量一直徘徊在50萬至70多萬人次。
  •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中央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
    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發展方面,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支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實早前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原則上通過的24項政策措施,繼早前在稅務優惠、購買房屋便利、青年創業支援、科技經費「過河」、律師和建築專業服務開放等已落實的措施,近期將出臺的有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