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河套」?深圳論證南山與香港洪水橋科技合作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前海方面的確在積極爭取,其中一個方案是希望與洪水橋之間建立快速幹線。

  「西有前海、東有河套」——在深圳,深港科技合作格局已形成。未來,兩地合作的平臺或將進一步拓展。

  深圳市發改委近日透露,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南山區與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科技合作的可行性,結合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與落馬洲河套「深港創新特別合作區」的推進情況,適時把一些可鑑、可複製的便利科技創新人員跨境流動、科研物資和設備出入境等創新政策在該區域試行推廣,充分發揮南山高新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與香港基礎科研和國際化資源的互補優勢。

  洪水橋位於香港新界西北地區,距離深圳灣口岸僅十餘公裡,與深圳高新區隔海相望。根據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的消息,政府正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試點,探討以多層工業樓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指被棄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而可以被重複使用的土地)作業,釋放棕地作發展用途。

  從香港官方的種種動作來看,科創的地位正在提升,這也將構成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深圳與香港探索更多合作區的基礎。

  合作設想

  香港早在2013年的施政報告就提出,洪水橋新發展區是繼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後下一個重要項目,研究範圍有790公頃,初步估計可提供超過400公頃可發展土地。

  洪水橋新發展區官網的信息顯示,洪水橋新發展區位處新界西北的策略性位置,與天水圍、屯門緊密聯繫。洪水橋新發展區將成為香港的新一代新市鎮,提供大量空間作辦公室、零售、酒店及特殊工業等經濟用途,以應付對經濟用地日益增加的需求,將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

  今年年初的深圳兩會期間,有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別提及深圳南山區和香港洪水橋的合作事宜。

  其中,13名人大代表在聯名建議中提到,香港的新市鎮發展已進入新周期,香港政府正在推進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打鼓嶺、錦田規劃興建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比屯門更靠近深圳、靠近南山,與深圳合作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潛力巨大、前景無限。

  因此,充分發揮南山高新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與香港基礎科研和國際化資源的互補優勢,可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時代跨境創新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深化兩地科技創新合作。

  深圳市政協委員陳軍給出了更「大膽」的建議——打破過去原有的模式,深圳與香港合作在洪水橋區域共建高科技產業園區

  陳軍說,過去的深港合作模式,都是香港到深圳輸出資金人才、投資興業、設立產業園。如果深圳能在香港洪水橋構建科技產業園,將成為全國首創。

  陳軍還表示,建議產業園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和土地制度進行管理,接納來自全球和全國的高科技企業、技術、人才等來投資和經營,打造全球高科技產業高地,重點引進深圳有「走出去」想法的高科技企業、研究機構和人才。

  深圳市發改委的消息透露,深圳已就深化深港科技合作開展相關工作,將結合南山區高新科技成果產業轉化的實力,以及香港雄厚的科技基礎和高素質科技人才,探索兩地合作的先行先試製度、合作區建設的統籌協調機制等,提升兩地產業競爭力。

  無論是何種合作方式,兩地通勤的便利性至關重要。香港前規劃署長凌嘉勤在今年接受採訪時建議,洪水橋與深圳前海非常接近,可探討興建一條新的跨境鐵路,將洪水橋與前海接駁起來。在跨境鐵路的帶動下,洪水橋的就業職位有潛力進一步增加。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前海方面的確在積極爭取,其中一個方案是希望與洪水橋之間建立快速幹線,採取特別通道的方式,開設直達車,從洪水橋直達前海,這樣在洪水橋附近可以創造出就業機會,兩地真正形成互動

  深港合作「由點到線」

  事實上,不止是南山,深圳政經界人士也在針對其他區域作出建議。

  7月26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五屆滬津深三城論壇」上,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忠樸提出,在深圳鹽田區設立「港深融合發展試驗區」,以香港的自由港政策作為主要的參照對象,在試驗區內實現深圳與香港之間在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的自由流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

  劉忠樸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鹽田與香港陸域、海域相連,並且有港口,合作條件成熟。但目前這還只是學術探討,並未上升到官方層面。

  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張克科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香港新界最大的亮點,就是2008年後香港政府釋放了邊境2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河套地區是最早開發的,接下來其他地方陸續會有開發規劃。而發展新界將給所有香港市民帶來福祉。

  位於深港交界處的河套,創下了兩地科技合作的一個範本。2017年深港兩地籤署協議,在0.87平方公裡的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隨後,深圳在毗鄰河套地區的約3平方公裡區域規劃深方科創園區,雙方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深港雙方都對河套寄予厚望。7月10日,在一場全國人大代表調研活動中,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葉文戈介紹,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這個區域將會有很多制度創新,包括科研物資通關、人類遺傳資源出入境等。在福田區的邀請下,香港5所高校首期就申報了33個項目入駐到深方科創園區。

  深圳市發改委的消息透露,適時把一些可借鑑、可複製的便利科技創新人員跨境流動、科研物資和設備出入境等創新政策在南山與洪水橋的合作區域試行推廣。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無論是深圳南山區和香港洪水橋,還是未來可能的其他深港合作區,合作的方式一定是打造載體,深港兩地科技合作最大的障礙是體制的對接,譬如科技要素如何自由流動?估計很難全面放開,但在河套這裡的政策,能否在合作區先複製過去?

  「就如同口岸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一樣,未來深港兩地合作區也會形成由幾個點的合作延伸至沿線的合作。」袁易明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南山與香港合建 高新技術產業園
    十餘名人大代表聯名建議,探索深圳南山區與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開展戰略合作;在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第一組分組討論中,也有委員提出深圳與香港合作,在香港洪水橋建設高新科技產業園,實現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為香港新一代新市鎮和新界西北部的區域樞紐。香港政府將此地區作為試點整合棕地,以釋放棕地發展用途,供科技創新及其新興產業或工業之用。它與深圳高新區隔海相望,經深圳灣大橋跨海相連,是距離深港西部通道關口最近的地區,比元朗、屯門更靠近深圳、靠近南山,與深圳合作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潛力巨大、前景無限。
  • 深圳落馬洲河套地區建設提速,要成深港合作新樣本?
    藉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東風,落馬洲河套地區也有望成為深港合作的創新樣本。只是,許多深圳市民都有這樣的感覺:圍繞河套地區開發問題,這多年來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不過,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改變正在開始,落馬洲河套地區正悄然開工。
  • 神奇的飛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動作頻頻
    來源:證券時報網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深圳河套地區的的發展不斷提速,而在此前舉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再次被重點提及。近段時間以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動作頻頻。
  • 皇崗口岸蝶變,20萬居住需求的河套如何成為新的未來
    該片區在地理位置、軌道交通、城市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未來將是深港科創合作最緊密、最核心的地區,也是福田區重要的特色功能區,對深圳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這裡是1997年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後裁彎取直「造出」的一塊面積約87公頃的區域,位於深圳河中遊。
  • 再次被國家點名,河套終於要爆發了?
    ,原本屬於深圳河北側約一平方公裡的土地就落到了香港,河套也就這麼誕生了。  來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017年,深圳和香港在這片交界地合作建立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總面積約3.89平方公裡,繼前海後的第二個深港合作區就這麼產生了。
  • 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努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實現再次騰飛
    原標題: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努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實現再次騰飛深圳特區報2019年01月08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是黨中央、總書記送給廣東、深圳的一份『新年大禮』,
  • 中央點名、中科院出手、香港發力,這樣的地方在深圳沒有第二個!
    香港方表示,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將與深毗鄰河套地區的深圳科創園區共同組成為具有對應聚集力和協同效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揮港深兩地優勢互補的功用。比如將香港堅實的科研實力與深圳較強的先進位造能力結合,從而組成涵蓋上、中、下遊的增值鏈。
  • 從華強北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創新福田闊步邁向「中央創新區」
    展望未來,「三十而立」的福田區正著力探索並詮釋「創新福田,灣區引擎」的自身定位,充分發揮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核心引擎作用,依託大灣區、合作區、口岸區和保稅區「四區」疊加優勢,全力構建全鏈條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布局和引進一批科技創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沿領軍企業和公共服務平臺,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創區已現雛形,科技創新正在融入「中央創新區」的城市肌理。
  • 香港傳真|廿三年洪水橋 泛海國際最大型項目將面市
    高速的城市化,從觀塘和荃灣的衛星城市,到沙田和屯門的新市鎮,超過半世紀,至今仍為香港人津津樂道。 洪水橋,位於元朗西部,接連屯門,是青山公路沿線的一個小市鎮。 這裡即將成為特區政府銳意開拓新界東北發展區的重點區域,而洪水橋將是一個新市鎮的代表。
  • 林鄭月娥:深化香港科技創新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合作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記者蘇萬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時表示,特區政府將深化本地科技創新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合作,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措施,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提速 皇崗口岸拆舊建新
    6月23日,深圳皇崗口岸重建項目實現「三開」目標——臨時旅檢場地全面具備開通條件、現口岸旅檢區開始拆除、新口岸綜合大廈開工,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正在提速。據悉,皇崗口岸是我國第一個、也是深港之間目前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的大型陸路口岸,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端,與香港新界落馬洲隔河相望,口岸南面的皇崗-落馬洲大橋橫跨深圳河連接深港兩地。
  • 香港有一場「天賦河套」美食節
    12月10日,為期10天的皇朝會·內蒙古味道之天賦河套香港美食節在香港灣仔·港灣道一號會展廣場拉開帷幕。  本屆美食節邀請了香港和內蒙古的烹飪名師,共同運用「天賦河套」優質食材,為香港人民呈現河套平原的特色佳餚。  香港皇朝會是國際知名餐飲品牌,成立於1989年,分店遍布倫敦、杜拜、曼谷及中國上海、香港、深圳、武漢等各個國家和大城市,主營中式粵菜餐館。
  • 在深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呼籲:開放深圳河打開深港合作新空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連接深港兩地的深圳河經過多年治理,河水日漸清澈,治理後的深圳河套地區將成為大灣區經濟合作的重要區域。
  • 泛海45億港元打造香港洪水橋項目 預計2021年底推售
    觀點地產網訊:12月2日, 近年主力進軍內地樓市的泛海國際,未來數年焦點將回歸香港。該集團旗下洪水橋項目剛完成補地價,將投資45億港元打造逾千夥的大型屋苑。
  • 廿三年洪水橋 泛海國際最大型項目將面市
    觀點地產網 在香港,點石成金的故事依然不斷在上演。高速的城市化,從觀塘和荃灣的衛星城市,到沙田和屯門的新市鎮,超過半世紀,至今仍為香港人津津樂道。洪水橋,位於元朗西部,接連屯門,是青山公路沿線的一個小市鎮。
  • 皇朝會·內蒙古味道之天賦河套香港美食節開幕
    來自香港中聯辦、金融機構、餐飲業、旅遊協會、採購協會,香港海洋公園等港方政企界、團體組織和內蒙古政協港澳委員、香港內蒙古總商會、香港乾元驛公司客戶、內蒙古味道及天賦河套等內蒙古政商界及香港商報、香港大公報等媒體的代表近40餘人參加開幕式。
  • 暢遊灣區樂享南山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正式啟幕
    開幕式上,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6家代表企業在現場籤署了南山區招商引資協議,招商蛇口國際郵輪母港公司與來自香港的關鍵旅遊公司籤訂了郵輪旅遊發展合作協議。本次開幕式通過簡約、新穎的形式,藉助南山區荔枝文化旅遊特色品牌,宣傳南山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美麗的濱海城區形象,吸引各方嘉賓來南山觀光旅遊、交流合作和投資發展。記者了解到,本屆荔枝文化旅遊節從6月25日開幕,將持續至7月28日。
  • 福保街道:全力助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丹青) 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越發受外界關注,作為屬地街道的福保街道,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日前,福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光銀接受福田區媒體團採訪時,作出解答。
  • 深圳中心思辨:福田,依然中心,一直在進化從未被超越
    「河套」的戰略凸顯,將福田推送到深港合作的門戶位置,也使福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價值框架中成為重要的平臺區域。科技加金融的未來演繹將會為福田帶來新的價值疊加發展周期。——深圳市都會城市研究院院長 高海燕深港兩地在福田皇崗口岸處深圳河南北區域以河套為核心設立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主要建設創新科技研究合作基地,高等教育、文化創意等配套設施,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從戰略謀劃和未來想像來講,這裡將有可能會崛起一個有全球節點意義的「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