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技巧拍出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日系少女風,春天就要拍拍拍

2020-12-06 關於裡傻的一切

是枝裕和是日本的著名導演,他的電影風格是平淡樸實,卻帶給人回味的。之前很火的《小偷家族》便是他的手筆。《海街日記》曾在第39屆日本奧斯卡獲得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榮譽,可以說是是枝裕和的又一部代表電影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很受歡迎的漫畫,講了住在鎌倉的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接到鎌倉一起生活的故事。電影中沒有大起大伏的情節,著重描寫家人之間的羈絆,情感細膩,平淡樸實卻溫暖。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少女了,靈動美好,怎麼看都讓人舒服。能有這麼好看的照片,大概是每個女生的一個小小願望吧。

正是人間四月天,到了疫情解除的時候,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我最想出去踏個青,再拍上美美的照片! 今天就讓我們來跟是枝裕和學一學日系攝影風格。

日系定義

日系攝影是深受喜愛的一個攝影種類。但關於很少有人能給出確切的定義。

一般日系的照片有如下特點:

明亮清新、低飽和、各個元素和諧、給人以安靜美好的感覺。

結合日系的定義,我將從以下四個角度分析,《海街日記》中值得借鑑的攝影手法。

光:多採用自然光、光線柔和、明亮度高

色彩:對比度低 飽和度低

構圖:背景簡約、適當留白、突出主體

人物姿態:自然、真實、有感染力

用光:

《海街日記》的拍攝中,常常使用的是自然光。不論是晴天豔陽高照,還是陰雨天氣光線灰暗,導演都採用了拍攝時的真實光線情況,這是整部電影在用光上的一個典型特徵。

上面這張圖,採用的便是照進屋內的自然光。照片中的明暗對比度被明顯減小了,暗部的細節比較豐富。整體上亮度較高,甚至可以看到人物臉上和白色的家具上有過曝。

在攝影入門中,肯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看直方圖攝影,調節亮度,不能過曝,過曝了就是廢片。但是,很多日系的圖片中,是可能存在過曝的。而且這個過曝,有利於營造整張照片的氛圍,是能讓眼睛感到舒服的~

色彩:

日系風格的照片中,色彩搭配簡潔,多選用飽和度低、對比度低的色彩。比如上圖中的黑色、墨綠色、淺咖色的搭配,很簡潔、不亮眼,看起來就很舒服。

日系風格追求的是樸實、清新,這其中顏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系的照片,常選用黑白兩色、大地色、以及低飽和度的藍色和綠色。這些顏色很容易搭配,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顏色,給人清新自然的感覺。

日系色彩的搭配,也和服裝緊密關聯。日系風格的拍攝對象穿著常常是簡約的校服、襯衫、棉麻制的服飾、居家衣服等,簡單樸實,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

有些照片中也會選用一些比較顯眼的色彩,比如說上圖中的紫紅色和黃色的搭配、紅色和藍色的搭配。這種搭配總體還是遵循低飽和度的原則,在較高的明亮度下,能營造溫暖的感覺。生活也常是多姿多彩的,看到色彩豐富一些的圖,還是忍不住眼前一亮,甚至開始期待生活的美好呢。

構圖:

日系照片中,多採用大光圈淺景深給背景留白,帶來簡單明快的感覺。 淺景深的利用也突出了主體。簡單的背景和真實自然的人物,一種真實的生活氣息迎面而來~

日系風格的另一種構圖方式是,採用廣角鏡頭,著重拍攝環境中的人物。這類的照片中,背景多是色調統一的,比如說上圖中的建築,色調搭配簡單,不會給人背景雜亂的感覺。

這種構圖方式,從電影拍攝的角度來講是大全景景別,強調的是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這種方式更考驗色彩的搭配,但也能從另一角度展現主角,有時候還能像獨自坐在屋簷下的少女一樣,傳遞一種畫面情緒。

此外,是枝裕和的這部電影中,畫面都很有空間感。比如上圖,前景是一個鐵欄杆,在窗的後面才是主體人物,人物的背後是同學們、黑板和書籍。整個場景分為前景、中景和背景。這樣的構圖很有層次感,就算是簡簡單單一個畫面、一張圖,也能傳達更多的信息,十分耐看。

人物姿態:

日系風格照片中的人物,表情動作或平和或可愛,或溫柔或調皮,但都是自然真實不做作的,也正因為如此,照片才能傳達情緒,讓觀看者感受到照片中人物的感受,被照片中的平和溫暖的氛圍感染。

日系風格照片的拍攝,表情要有故事感。所謂故事感,聽起來很懸,但一旦掌握方法,就能比較輕鬆地駕馭。

要有故事感,就像寫小說寫故事一樣,最重要的是需要營造特定的場景。就像上圖中,鈴在杏樹上採青杏,這是一個比較生動的場景。在拍攝時,拍攝對象,也就是模特,能自然而然地專注採青杏。此時的姿態、神情都是自然的,拍下來的照片,也就能傳遞當時當地人物的情緒。

整部電影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便是鈴和同學騎著自行車穿梭在櫻花公路上了。滿眼的櫻花中,男生賣力地騎著自行車,載著車座上,沉醉在櫻花中,享受著陽光透過層層花瓣照在臉上的女生。

這大概是整部電影裡最浪漫的情節了吧。置身此情此景,就算是陰鬱了幾天的人,也會明朗起來吧,就算是拍照臉僵硬不自然的人,也會真心地沉醉於美景,拍出自然的照片吧!

除了場景的營造,為了讓模特更加真實自然,還可以配合一些小道具。比如上圖是在家裡的廚房,就配合一瓶梅子酒,讓模特開蓋子。 配合煙火棒,花火不僅能在夜晚補給亮度,還能營造照片的故事感,被拍攝者看到花火的快樂,甚至能通過屏幕傳遞出來。

日系的照片是非常有生活氣息的,很多生活中的小道具的使用,都能給日系的照片帶來不一樣的靈動感覺。

總結:

日系攝影風格,多採用自然光、光線柔和、明亮度高。畫面中的色彩整體上對比度低、飽和度低。在構圖方面,日系風格主要以簡約背景突出主題為主,背景中也會強調空間感和層次感。日系攝影風格中的人物姿態自然、表情能傳遞情緒。

總的來說,以上這些要素,都是為了能營造柔和、和諧、統一的氛圍,這也是日系照片的精髓,能讓人看著舒適,甚至感受到照片中傳遞出來的美好情感。

在這個手機、相機不斷普及的時代,想要擁有自己的日系寫真還不簡單? 學一學電影中的風格,拿出自己的設備,就能出去拍啦!

希望《海街日記》中的日系攝影風格解析能對你們拍出美美的照片有所幫助啦~

記得哦,萬物可愛,生活明朗,我們的日常裡也有值得記錄的小美好~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導演的一本少女日記最近有一部日本電影在中國上映了,那就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將。趁著休息的時候,小編跟朋友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十分的平淡,甚至沒有讓你能夠可以起伏,心情隨至動蕩的部分如果是喜歡那種,劇情激烈的商業電影,那麼小編就不推薦你去看小偷家族,其實看完小偷家族以後,小編想起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另一部電影,那就是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日系攝影說明書,9個日系寫真拍攝技巧的電影解讀
    就像今天看過日本坎城金獎獲得者,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海街日記》,在大姐為四妹準備去看煙火表演的和服的時候,在大姐放棄與兒科醫生感情的時候,我的淚水決堤。大家都知道,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不是靠我們熟悉的大幅度的劇情起落或者埋伏很多伏筆,而是靠長時間的故事性的情節鋪陳,靠大量的生活細節和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瑣事來提示觀眾的注意。
  • 《海街日記》:日系攝影說明書,9個日系寫真拍攝技巧的電影解讀
    就像今天看過日本坎城金獎獲得者,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海街日記》,在大姐為四妹準備去看煙火表演的和服的時候,在大姐放棄與兒科醫生感情的時候,我的淚水決堤。大家都知道,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不是靠我們熟悉的大幅度的劇情起落或者埋伏很多伏筆,而是靠長時間的故事性的情節鋪陳,靠大量的生活細節和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瑣事來提示觀眾的注意。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舊人舊事
    鎌倉小鎮海街的舊事,由自稱「舊人」的是枝裕和來拍自然再合適不過。看過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海街diary》之後,是枝裕和馬上覺得自己會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吉田秋生對他只有一個要求:請拍出鎌倉的一年四季。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是枝裕和名作《海街日記》再登北影節展映 溫暖鏡頭詮釋日式美學
    電影《海街日記》海報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執導的影片《海街日記》將鏡頭聚焦於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家庭,將日本鎌倉四季的美景,用一首溫暖的家庭詩歌,生動豐滿地展現給觀眾。鎌倉的四季2014年12月24日,《海街日記》最後一段戲在京都拍攝完畢,是枝裕和以及飾演淺野鈴的廣瀨鈴分別在社交媒體上報平安,宣告這部在多地拍攝的電影歷時一年後殺青。「鎌倉四季之美盡入轂中」,《海街日記》的原作漫畫作者吉田秋生看完粗剪後由衷感嘆道,繼《無人知曉》後,是枝裕和又一次極為耐心地將一年四季的變化在同一部電影裡呈現出來。
  • 教程丨《海街日記》色調日系寫真前後期詳解
    攝影成長之路攝影 / 化妝 / 後期免費由於非常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尤其是在日本鎌倉拍攝的《海街日記▼ 服裝:為了表現日系少女感,JK制服絕對是一個明智之選。▼ 道具:為了表現夏日風情日系少女感,道具選擇手持白色風扇。還有模特的小白鞋也可以被當作道具來使用,增加一些俏皮的氛圍。
  • 夏日必看日系治癒電影,《海街日記》梅子酒的酸甜是生活的味道
    哈嘍,西西又和大家見面了,做梅子酒的夏天來了,夏季日系電影的畫面是枝裕和總能把親人關係的劇情拍得美好。《海街日記》的場景有著濃濃的夏日氣息,鏡頭下鎌倉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緩慢的節奏和步伐,大家沒有表現出太多情感起伏,推開木門感受微風的夏日,他們好像是已經生活很久的一家人。
  • 《海街日記》枝裕和第一部改編自漫畫的簡單清新的家庭劇
    所以,安靜的慢旋律,從頭至尾,即使廣瀨絲絲(四妹)踢球,訓練,卻也可以拍出靜態的美麗,即使麻醬被小男生騙錢,即使 綾瀨遙 在給醫生當小三。這樣慢旋律帶動下,身心也會停下來繼續看電影。這個浮躁的社會,寧靜卻是一種失真的美好。 四道菜,其實本片讓我想到《小森林》,一道菜一道小事,一道菜一種生活。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而是枝裕和恰好擅長細膩的展現家庭之中的羈絆和重組家庭的微妙關係,鏡頭變換中流動著鎌倉的寧靜和美,也沿襲了原作的治癒和溫暖。
  • 行影不離|《海街日記》 湘南海岸將風採擷
    《海街日記》講述了鎌倉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如水般清而淡。又像古都鎌倉,有山有海有電車,遊人不如織。是枝裕和永遠讓人懷抱期待,且不會失望。在什麼都有點「快」的今天,他一直在說著「慢」的故事。在所有人幾乎都變成遊子的今天,他一直在說著一個家庭的平淡故事。《海街日記》發生在鎌倉,靠近東京的古都,有山有海有電車,四姐妹在古宅裡的平靜生活,打理著庭院盼著一棵梅樹開花結果。(編輯:二暢)影片簡介
  • 《海街日記》枝裕和第一部改編自漫畫的簡單清新的家庭劇
    所以,安靜的慢旋律,從頭至尾,即使廣瀨絲絲(四妹)踢球,訓練,卻也可以拍出靜態的美麗,即使麻醬被小男生騙錢,即使 綾瀨遙 在給醫生當小三。這樣慢旋律帶動下,身心也會停下來繼續看電影。這個浮躁的社會,寧靜卻是一種失真的美好。 四道菜,其實本片讓我想到《小森林》,一道菜一道小事,一道菜一種生活。
  • 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細品《海街日記》,感受夏日清涼
    悶熱的夏季特別適合看日本生活片,蟬鳴鳥叫,漲潮的海,蜿蜒起伏的道路,哐哧的火車,整個畫面都慢悠悠,綠油油的。像冰啤酒一樣,消暑解愁。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就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夏日元素,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海街日記》。
  • 治癒這回事,交給是枝裕和就可以啦!
    >但,比是枝裕和更火的,是他的作品說起他的名字隨之而來的便是《海街日記》《步履不停》《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電影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是枝裕和」和一部最愛的是枝裕和電影>23年導演生涯,13部電影從來沒拍出一部爛片他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大膽跳出牢籠,不斷挑戰自己每一部都拍出不凡的水準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鏡頭下的日式溫情
    《海街日記》相比《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多了一些故事情節:回老家參加父親葬禮的三姐妹帶回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回鎌倉生活。只要有故事發生,總會是帶有改變和動蕩的。很多人把日系電影稱為「治癒系電影」,但好多電影,把電影裡的人物投射到現實中,明明也不是幸福的那些族群。
  • 夏日必看日系治癒電影,《海街日記》梅子酒的酸甜是生活的味道
    哈嘍,西西又和大家見面了,做梅子酒的夏天來了,夏季日系電影的畫面是枝裕和總能把親人關係的劇情拍得美好。《海街日記》的場景有著濃濃的夏日氣息,鏡頭下鎌倉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緩慢的節奏和步伐,大家沒有表現出太多情感起伏,推開木門感受微風的夏日,他們好像是已經生活很久的一家人。
  • 行影不離|《海街日記》 湘南海岸將風採擷
    《海街日記》講述了鎌倉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如水般清而淡。又像古都鎌倉,有山有海有電車,遊人不如織。是枝裕和永遠讓人懷抱期待,且不會失望。在什麼都有點「快」的今天,他一直在說著「慢」的故事。在所有人幾乎都變成遊子的今天,他一直在說著一個家庭的平淡故事。《海街日記》發生在鎌倉,靠近東京的古都,有山有海有電車,四姐妹在古宅裡的平靜生活,打理著庭院盼著一棵梅樹開花結果。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一直很喜歡是枝裕和拍的電影,他所拍攝的電影類型非常廣泛,推理、懸疑、家庭等領域他都有涉獵。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他聚焦於家庭拍攝的片子,因為能從他拍的家庭電影裡,體會到:什麼是生活。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講述的就是一個很簡單又溫馨的家庭故事,四個女孩被傷害後互相治癒對方,又在治癒中尋覓到了親情的可貴。在日本海邊的鎌倉小鎮上住著香田家的三個姐妹。父親婚內出軌,與情人遠走高飛,母親將她們三個扔給外婆照顧,自己去了北海道。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 《海街日記》:寫給鎌倉四季的詩歌
    來稿請同時投至: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海街日記》是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影片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是枝裕和本人曾提到:「我雖然很少為漫畫改編的電影而觸動,但這部作品,當我捧讀第一卷時就產生了想要自己把它拍成電影的念頭。」香田家姐妹們圍桌而食的五餐飯是電影《海街日記》的五個章節,每一餐飯都暗示了季節的更替,表現了夏-秋-冬-春-夏的四季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