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好風光,忠孝園內盡春暉!我於2017年4月14日的清晨和下午一天兩次乘坐公交車從金沙到東社,特地來到南通忠孝文化園採風拍攝美麗的春日風光。一是主要來拍攝2015年塑造的孔子石雕塑像,二是拍攝忠孝文化園的春日美麗風光。這是本人第二次來忠孝文化園。第一次是2013年8月6日上午陪同母親專程來忠孝文化園遊覽的。置身其間,你可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秀麗意境,感受到博大精深忠孝文化的淵源歷史,感悟到園林建築的獨特韻味!
南通通州忠孝文化園位於東社鎮鎮區北側500米,以陸鳳彬將軍的祖傳宅基為基礎,分一、二、三期工程建設,總佔地150餘畝,由同濟大學設計,是具有明末清初風格,江南園林式的建築。忠孝文化園以傳播忠孝文化為宗旨,園內的思苑、忠孝坊、中華柱、忠孝文化走廊、24忠和24孝故事石刻、六角忠孝亭、百名將軍書忠孝、祥雲五曲橋、「四大偉人、十大元帥」紅木雕像等景觀相互輝映。園內收藏有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現代硯臺50多方;有趙樸初、程十髮、沈鵬、武中奇等數十位書法名家作品,以及遲浩田、向守志等100多名將軍的墨寶,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創作風格上無一不顯示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置身園內,可以充分感受到傳統忠孝文化的力量。園內並有一尊國內目前最高孔子石雕塑像,於2015年4月2日在南通忠孝文化園落成。塑像主體部分由480多塊石質部件拼接而成,總重約一千噸。這尊塑像高約27米,加上基座5米,共32米,是目前國內最高的一尊孔子石雕塑像。
本人這次來到忠孝文化園,因來的時間不適宜,清晨七點半到忠孝園,還沒有開門(忠孝園八點半鐘開門),我只在園外拍攝了孔子的石雕塑像,就返回金沙家裡。故此下午乘坐公交車再下一程。下午來忠孝園內的思苑和有關著名書法家和百位將軍的墨寶展覽館未曾開放,故此也未能觀賞。下午我是一點半鐘就來到忠孝園,在園內半個小時就匆匆離開,還算好這一次我把園內的主要建築和二十四忠及二十四孝的石刻全部拍攝下來。雖然時間匆促,又是下午逆光拍攝不是太理想,但還算是比較如願的。
二十四孝的故事從古至今,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一尊尊栩栩如生、形態逼真的二十四孝主人公的石刻前,好象給我們講述歷經千年的感人故事,淨化我們做子女的心靈,教育和感染我們一定要孝敬好父母,善待好父母,為自己的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實現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中華民族好傳統,忠孝文化傳萬代。通過參觀和遊覽南通忠孝文化園,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忠孝儒家文化和優良傳統,把忠孝文化與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更好地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本人再次來到忠孝文化園,再次受到了忠孝文化的教育和陶冶。本次採風拍攝的忠孝文化園的有關風光圖片分系列日誌發表,今天發表的是第三篇日誌名為《孝順父母感動天地》,主要反映忠孝文化園內二十孝的有關傳說感人故事的石刻。也是這次南通忠孝文化園之行系列日誌的收官篇。現將本人於2017年4月14日下午拍攝的一組南通忠孝文化園二十四孝石刻的圖片(因時間匆促和逆光拍攝,未能拍攝全,待最近本人再次去忠孝文化園拍攝補齊),呈獻給朋友們一同欣賞,願給朋友們帶來美麗分享和情操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