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2月16日訊 「珍珠養殖一般3年才有收穫,好不容易熬到珠蚌可賣了,哪料到現在珍珠收購價格這麼便宜,想收回成本都困難!」春節期間,記者在蘭谿市走親訪友時,聽到不少珍珠養殖戶這樣抱怨。珍珠養殖戶如何從困局中突圍值得關注。
虧本養殖難以為繼
「按照目前每公斤300元的珍珠收購價,一副成年珠蚌最多能夠收穫0.011公斤珍珠,折算起來一副蚌可以賣3.3元。從小蚌養到成年珠蚌,種蚌、插蚌的成本要1元左右。養蚌需網袋、網夾等材料,養一副蚌光材料費就要0.6元左右。水塘租金每年每畝500元,一畝水面可放養1600副珠蚌,一副蚌3年租金將近1元。另外還需用肥、投料,即使不去算3年的人工管理費,一副蚌的成本也要3~4元。3年珍珠養下來,能夠收回成本已經算不錯了。」這是蘭谿市永昌街道珍珠養殖戶許大伯給記者算的一筆帳。
自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歐美等主要市場的珍珠銷量急劇萎縮,價格一路下挫,目前仍處於低迷態勢。許大伯說,蘭溪珍珠養殖戶的珍珠全靠諸暨、紹興等地客商上門收購,價格由收購商說了算,目前收購價格每公斤300~320元,還不到最高價位時的1/4。
據了解,一些珍珠養殖戶早些年看到珍珠養殖收益好,挖田改塘跟風入行,由於投入成本較高,虧本嚴重,有的連支付水塘租金都成問題。有的珍珠養殖戶採用魚珠混養,靠養魚收入支付水塘租金,彌補養殖珍珠的虧損。有人放棄養殖珍珠不願收拾殘局,違背當初租田合同中退塘還田的承諾。
許大伯說,他今年準備退塘還田,不再養殖珍珠,他已在一家工廠找了活,春節過後就去廠裡上班。許大伯還說,如果目前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還會有更多養殖戶退出珍珠養殖業。
記者留意到,在蘭溪當地論壇上,網友「風光老人」發的一則關於蘭溪珍珠養殖的帖子引人關注。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蘭溪珍珠養殖業發展速度較快,諸葛、遊埠、水亭、永昌、赤溪、女埠、上華等鎮鄉(街道)一度掀起挖田改塘養珍珠的高潮。蘭溪人不但在本地養,而且走出蘭溪,跑到周邊縣市,甚至跑到江西、福建、廣東、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省承包大中型水庫養殖珍珠。
由於珍珠價格一落千丈,當年曾經風光一時的「大老闆」,如今有人因為擴大珍珠養殖規模負債纍纍。
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有人說,全球珍珠產量的95%在中國,中國珍珠產量的90%在浙江,而金華珍珠養殖佔全省1/3強。
據了解,3年前,市政協提案委員會曾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金華淡水珍珠產業發展情況進行過一次專題調研,為金華珍珠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金華的淡水珍珠養殖,主要分布在蘭江、婺江、武義江、東陽江流域的兩側支流水域。這些小流域主要位於蘭谿市、婺城區、金東區、義烏市、武義縣境內。金華珠農通過長期摸索和實踐,掌握了淡水珍珠養殖先進技術。不過,由於不注重深加工和成品銷售,金華珍珠產業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以養殖為主,在價格上受制於人,大部分利潤落入經銷商腰包。
市政協委員認為,2009年10月義烏珍珠交易中心落成,近年來依託義烏市場,金華珍珠飾品加工有所發展,但珍珠飾品加工企業與珍珠養殖戶缺乏產業依存度,珍珠養殖戶停留在生產原料珍珠(甚至是賣珠蚌)階段,珍珠加工企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層次,產品競爭力不強,而紹興市2005年珍珠加工企業就達530家,產值達61.84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珍珠產業遇到的困難,政府部門應儘快制定扶持政策,加強技術培訓,推動養殖戶優化養殖技術,改變不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片面追求產量的養殖模式,提升金華淡水珍珠產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