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瀏陽市花孔雀農場,陳虹望著自己養殖的孔雀發愁,農場內還有數百隻孔雀不知何去何從。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禁食野生動物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1月23日,湖南省林業局發布最嚴野生動物管控通告,要求做到「一封控四嚴禁」。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隨後,各地都拿出嚴厲措施加強監管。
據統計,瀏陽有181家持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單位,其中有176家以食用為目的。誰都沒有想到,一場疫情會給自己經營的產業帶來如此嚴重的影響。
近日,記者走訪本地多家養殖戶,發現他們普遍支持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但也有自己的心願:自己養殖的黑斑蛙、竹鼠、孔雀和蛇等動物,已經有很長的人工繁育和食用歷史,是否可以納入「白名單」?
而資金鍊斷裂、存欄損耗、無力償還貸款等,又是特種養殖戶目前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部分野生動物是否有進入「白名單」的可能?存欄如何處理補償?特種養殖戶怎麼轉型?特種養殖產業,未來路在何方?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可夫張迪
現狀
嚴禁孔雀交易,養殖戶無力償還貸款
3月23日,瀏陽市花孔雀農場,陳虹望著自己養殖的孔雀發愁,農場內還有數百隻孔雀不知何去何從。
春暖花開,在位於高坪鎮楊潭村神山組的瀏陽市花孔雀農場內,一隻只雄孔雀展開尾屏,亮出了自己華麗的羽翼。3至4月,是孔雀開屏最繁盛的時候,往年都能吸引附近許多村民來圍觀,但是今年卻顯得格外冷清。
「80後」陳虹是一名上班族,她在2003年開辦了瀏陽市高坪鎮花孔雀農場。雖然農場名為花孔雀,但陳虹一開始並沒有養殖孔雀,而是養殖雞鴨,積累了一些養殖經驗後,2017年,她在嶽陽看到養殖藍孔雀有前景,而自己農場的名字就叫花孔雀,陳虹決定嘗試養殖孔雀。
在接下來的養殖過程中,陳虹搭建起了800平方米的孔雀專用欄舍。不僅對場地進行了硬化,鋪設了汙水管道,還設置了孵化室等配套設施。截至目前,陳虹共投資了60多萬元,繁育有320多隻孔雀。
經過幾年時間繁育,孔雀終於到了上市的時候,沒想到等待她的是創業以來最大的一道坎。「去年年底,我已經接到了100多隻孔雀的訂單,約定年後陸續交貨。但就在除夕前一天接到了嚴禁野生動物交易的通知。」陳虹怎麼也沒有想到,疫情會波及到自己養殖的孔雀,她只能將訂單全部取消。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意味著陳虹養殖的藍孔雀,幾乎不再有對外銷售的可能。
從養殖場被封控隔離,至今已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陳虹沒有對外銷售一隻孔雀,但是飼料一天也不敢停,「這都是自己多年投入的心血。」每一天僅飼料成本就要上百元,再加上銀行貸款利息、水電費和人工費等,讓她不堪重負。
「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是想繼續養下去的,希望能夠早日出臺利好政策,不然我和丈夫收入都不高,40萬元的貸款將難以償還。」3月過後,孔雀進入了產蛋季節,以往孵化小孔雀,讓陳虹感到無比喜悅,如今卻左右為難,「這蛋是孵呢,還是不孵呢?」
困境
依附於特種養殖,部分貧困戶更顯艱難
3月29日,福民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曾建國依舊每日來餵養這些竹鼠,但未來的路在何方,他感到十分迷茫。
在張坊鎮田溪村安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曾建國看著欄舍裡憨態可掬的小竹鼠,卻高興不起來。2018年,曾建國和村上的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瀏陽市福民種養專業合作社,利用張坊竹林資源豐富的優勢,他從懷化引進了竹鼠,開始探索養殖竹鼠。
去年,曾建國等人合夥貸款,新建了一個兩層樓的竹鼠養殖場,準備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去年,市場行情好,竹鼠供不應求。」曾建國說,看到竹鼠養殖欣欣向榮,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81人入股參與。
「竹鼠一年可以生產3次,今年竹鼠原本可以擴大到1000隻以上,但是沒想到剛剛起步,就要一落千丈了。」曾建國說,如果竹鼠養殖被禁止、銷售,自己的貸款會難以償還。
據市林業局統計,瀏陽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人員有600多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1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如何防止依附於特種養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返貧,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行動
多地爭取黑斑蛙納入水產養殖管理適用範圍
3月29日,瀏陽市株樹橋村黑斑蛙養殖基地,黎善明面對當前的形勢顯得一籌莫展。
在高坪鎮株樹橋村,110畝的黑斑蛙養殖基地內,蛙聲陣陣。2月底,上百萬隻黑斑蛙結束了冬眠期。
「今年本來準備大幹一場,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黑斑蛙養殖基地負責人黎善明看著田間「日漸消瘦」的黑斑蛙,眉頭緊鎖。他存欄的黑斑蛙大概在15萬斤左右,每天投食的成本在1萬元左右,為了減少損失,他已經停止餵食。
在瀏陽181家持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單位中,黑斑蛙居於首位,佔了106家,養殖面積共有2800畝,產值1.15億元。
黎善明是瀏陽最早一批人工養殖黑斑蛙的。2014年,當時經營水產銷售的他看到了黑斑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於是引進馴化的蛙苗,開始自己養殖。
「一直以來,發展得都比較順利。」黎善明和親朋5人合夥養殖,從一開始的10畝,通過三次擴大規模,在2018年擴大到了110畝。如今,很多瀏陽及周邊地區的黑斑蛙養殖戶,都是從他手裡買的蛙苗。
每年3月,是黑斑蛙放種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段時間,今年的養殖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儘管已經錯過了今年放種的黃金時期,但黎善明顧不了這麼多,因為存欄的黑斑蛙,按批發價15元每斤來計算,價值都已經超過200萬元了。如果全部打了水漂,這就意味著他幾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
「由於去年年底價格比較低,我們準備等到春節前後上市。」黎善明沒有想到,自己養殖銷售了五六年的黑斑蛙,在一夜之間就不讓賣了。
禁令相繼出臺後,黎善明給相關部門寫了一封1500字的信。在信中,他這樣寫道:黑斑蛙養殖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他的養殖基地每年發放工資30萬元,此外,黑斑蛙養殖還帶動了飼料、餐飲等上下遊產業的發展。
「黑斑蛙人工養殖已經長達20多年了,長期的食用證明黑斑蛙並未帶來較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黎善明建議相關部門對特種養殖動物進行檢測,查看是否攜帶有高致病性的病毒,再決定是否禁養。
市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黑斑蛙養殖相較於牛蛙養殖而言對環境汙染更小。他介紹,「黑斑蛙如果被納入水產養殖管理適用範圍,那就不會被列入禁食名錄,這並非沒有先例——3月4日,中華鱉、烏龜等被農業農村部列入水生動物管理範圍。」
繼四川省、福建省之後,日前,江蘇省林草局也表示,爭取黑斑蛙納入水產養殖管理。但黑斑蛙能否被納入,目前尚未明確。
養殖戶聲音
特種養殖戶轉型艱難
「從過去的每天餵食一次,到現在的每兩天餵一次。」近日,金剛鎮燦燦蛇業養殖基地負責人李先富談到現狀,語氣頗為無奈。
李先富從2018年開始養蛇,這是他從花炮產業轉型所做的一次嘗試。他在1000平方米的廠房裡改造出了38間封閉的散養蛇房,每個房間都安裝有獨立的溫度控制和換氣通風設備,解決了安全和環保的問題。
「這種專業的養蛇房,是不可能用作養殖其他動物的。」記者走訪的幾個特種養殖戶都和李先富有著相似的煩惱,他們前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搭建了專用的養殖場,幾乎很難改做其他。
存欄如何處理,也是養殖戶普遍遇到的難題。「還能不能養?希望能儘快有個明確的答案。」曾建國說,由於竹鼠啃食山間植被,直接放生會對森林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他不敢隨意處置。但看到其他地方已經對竹鼠進行無害化填埋處理了,又令他十分揪心。
「希望能有一些補償。」曾建國告訴記者,他以前養過豬,但是手上已經沒有資金了,如果可以得到一些補償,他可以將新建的竹鼠養殖場改造為養豬場。但是像孔雀、黑斑蛙等養殖戶,由於場地比較特殊,幾乎很難重新利用。
部門行動
嚴格落實「一封控四嚴禁」積極向上反映養殖戶困難
「瀏陽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有一定的歷史,規模在全省居於前列。」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瀏陽核發有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181本,其中176家人工繁育單位以食用為目的,固定資產投入達1.5億元,年產值達1.88億元。
在疫情發生後,作為野生動物的行政主管部門,市林業局嚴格落實對全市人工繁育和經營場所「一封控四嚴禁」的要求(封控隔離所有人工繁育場所的野生動物,嚴禁獵殺野生動物,嚴禁運輸野生動物,嚴禁交易野生動物,嚴禁展演野生動物),並採購了一批消毒物資派發到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所並指導開展消毒。
「我們已經組織相關部門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嚴防出現違法銷售野生動物用於食用等行為。這段時間,我們一方面與上級主管部門反映瀏陽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養殖戶的實際情況,並通過省人大代表、專家、媒體等各種途徑為養殖戶爭取;另一方面,也在走訪養殖戶時耐心講解政策,做好養殖戶安撫工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3月26日,省林業局發布了《關於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野生動物資源管護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積極做好以食用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和後續處理工作,主動引導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產業轉產轉型。不過並沒有對具體的補償方案作出說明。「接下來,我們將做好以食用為目的從業機構和從業人員的退出工作,對能夠轉為科研、醫藥、醫用、展示、化工原料、飼料原料等非食用性利用的給予支持。」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他山之石
支持、指導調整和轉變生產經營
3月23日,廣東省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共同起草《肇慶市關於支持以食用為目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項目轉型退出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旨在支持、指導和幫助野生動物養殖場(戶)調整和轉變生產經營活動。
據統計,肇慶市現有各類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戶)423家,涉及竹鼠、眼鏡蛇、滑鼠蛇、泰蛙等11種,現有存欄數560多萬隻(條)。
肇慶市確定,推動以食用為目的,且未納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養殖陸生野生動物全部退出;對受影響的養殖場、養殖戶依法給予一定補償,補償標準由市統一制定,補償資金優先從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位幫扶資金、產業扶貧資金等渠道解決,確定無法解決的,可由相關縣(市、區)按程序從財政涉農資金中統籌考慮。
同樣,3月20日江西省林業局提出,「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支持,儘快完善並出臺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工作方案,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同日,安徽銅陵市加大幫扶養殖戶的力度,鼓勵養殖戶做好轉產轉型。
另外,四川省攀枝花市、樂山市和雲南省楚雄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貴州省荔波縣等地都提出,對面臨的補償資金、野生動物收容安置、社會風險評估等制定初步方案。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