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集村:強產業重民生鋪就小康路

2020-12-24 商丘網

雖是寒冬,代集村日光溫室內卻是一派生機。 本報記者 黃業波 攝

工人在扶貧車間內加工旅行箱。本報記者 黃業波 攝

仲冬時節,寒風侵襲,草木枯黃。12月16日,行走在睢縣孫聚寨鄉代集村平坦的道路上,大街上不見人影,甚是靜謐。然而進入該村的扶貧車間、家庭作坊、蔬菜大棚內,機械運轉聲、打包裝箱聲、採摘的歡聲笑語,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現在代集村不但環境好,而且產業強,無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家家有收入,人人有活幹,駐村幹部和鄉村幹部齊心協力帶領群眾共赴小康大道。」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商丘直屬庫駐該村第一書記何方說。

「在脫貧攻堅開展之前,俺村沒有像樣的路、也沒啥產業,現在卻成了方圓十多個村羨慕的村。」笑得滿臉核桃紋的代集村黨支部書記代學振難掩自豪的神情。

過去的代集村,村內只有一條大街,雨天就淹成了一條「河」;群眾的產業還是傳統的麥茬豆、豆茬麥種植模式;村裡連間村室都沒有;留守村民無所事事,不是閒嘮嗑就是打麻將……

2017年,駐村工作隊入村後,先從解決民生問題入手,利用省級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修鋪村內主幹道路3.2公裡,並新建了村室、便民服務站,配備了桌椅、電腦等辦公器材。駐村工作隊又向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申請資金206萬元,把村裡的大街小巷修鋪了水泥路共計3公裡,安裝路燈99盞,建成了文化廣場1個、公廁2座、扶貧車間1個,配置了37套健身器材,新增農用變壓器3臺,新打機井18眼,並鋪設了地埋管和地埋線,對村內的農家小院實施了「三清六改」、危房改造等工程。

基礎設施完善了,村居環境改觀了,發展產業提上重要議程。2018年,該村流轉土地80餘畝,建起有60座溫室大棚的農業產業園,並新鋪田間道路2公裡、安裝路燈20多盞。扶貧車間引進了旅行箱加工,還成立了代集種植專業合作社。

為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2019年,何方通過消費扶貧模式在商丘轄區中儲糧直屬庫的企業為代集村銷售西瓜15噸,並通過其他渠道共計銷售金額30萬元。

「群眾脫貧了,還要想法讓他們致富奔小康。我們也不可能在這裡工作一輩子,怎樣為該村留下一支永駐、能打善戰的隊伍和持久的產業是我現在的首要任務。」何方說。

該村帶領黨員、村幹部和部分群眾到浙江金華、山東壽光等地考察學習種植、養殖、電商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和致富帶富能力。同時,加強與河南科技大學、蘭考昆和農業、睢縣農科所的聯繫與合作,邀請農業種植專家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和技術培訓,並與睢縣農科所專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

為強化產業,今年,何方又與鄉、村幹部協調項目資金466萬元,對先建的60座大棚統一維修和提升,又新建大棚55座,新建400平方米的保鮮庫1座,購置旋耕機1臺、蔬菜播種機1臺,新增變壓器3臺,並完善蔬菜大棚內灌溉、排水、照明、監控系統等網絡體系,徹底解決了旱能澆、澇能排的問題。

為全面解決民生問題,今年,該村修通了與鄰近的張橋村之間1000多平方米的田間道路,方便了群眾的日常生產、出行。

村民嶽巧雲告訴記者,她以前在家從事手提袋加工,效益可觀,許多村民也想效仿,何方了解情況後籌資2萬多元為其購置了8臺縫紉機,並幫其申辦了手提袋縫紉農民合作社。現在,合作社已帶動7戶15人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多元。

「何書記還幫俺成立了睢縣眾興種植農業合作社。」該社董事長李振興說,他目前承包了109座大棚,每棚年純收入1萬元左右,年提供就業崗位2萬人次,僅穩定長期工就有50多人,工人最高年收入3萬元。李振興表示,待條件成熟後,將實施「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大棚轉包給村民,統一管理和服務,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何方說,三年來,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共為該村考上大中專院校的27名學生提供金秋助學金7萬多元;同時利用自身優勢,連年開展小麥的收割和儲藏技術培訓,增強群眾的種植和藏糧技能,確保增產增收。

相關焦點

  • 海安市李堡鎮:「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
    海安李堡:「富民強村」鋪就小康路 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11 字體:[ 大 中 小 ]
  •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0-12-14 09:51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產業有了,村子富了,2018年西城仔村建檔立卡的179戶511人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7400餘元。隨著村莊由窮變富,村民精神面貌也變了樣。村裡開超市的趙新豔對此深有感觸:「早些年,一到地裡沒活兒的時候,我這門前的小廣場上全是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的人。現在你瞧瞧,閒人沒了,都忙著掙錢去了。」
  • 北票市小勿蘭村延伸辣椒產業鏈條鋪就小康路,原種三場施工忙
    小勿蘭村延伸辣椒產業鏈條鋪就小康路小勿蘭村辣椒醬生產線正在進行最後調試。從辣椒育畝,到移植、鮮儲、深加工、銷售……近年來,馬友營鄉小勿蘭村不斷擴大辣椒栽植面積,強化辣椒倉儲和深加工,不斷延伸辣椒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的辣椒產業新路。
  • 回眸2019,中國高鐵鋪就幸福民生路
    全面小康路上,齊頭並進!這一年,中國鐵路不負時代期許,鋪就強國樞紐通途,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西藏和澳門至此已全部開通高鐵。讓人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中原河南,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鄭州至阜陽高鐵、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同日開通運營,結束南陽、周口等人口千萬級農業城市不通高鐵的歷史。在武陵山區,黔張常鐵路讓恩施、湘西、張家界等「詩與遠方」不再遙遠。
  • 淮陽區葛店鄉代集村:鄉村蛻變築希望 「化繭成蝶」聚民心
    老人家今年剛67歲,精神矍鑠,和他一樣穿著清一色的紅馬甲愛心志願者都是代集村的老人們,如今都自發成了愛心志願者。代集村位於葛店鄉政府東北部6公裡,下轄6個自然村,總人口達到了6700多人。近三年來,代集村有了出彩蝶變,村路不再擁堵、黑河生態宜居、村民幸福安康……這些都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楊秀勤在內的村兩委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 聚焦昆明小康|鮮花鋪就小康路 晉寧寶峰「花事業」年產值2億
    編者按:8月18日至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進行,報導團走進嵩明縣、晉寧區、呈貢區、昆明南站等地,用新聞記者獨到的眼光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9月1日起,掌上春城推出「聚焦昆明小康」系列報導,跟隨報導團的視角重溫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 「包銀高鐵」鋪就出一條幸福「民生路」
    為此,「包銀高鐵」鋪就出一條幸福「民生路」,實現了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夢想。鋪好「民生路」,抱緊團結「石榴籽」。藉助包銀高速鐵路通道的貫通,沿線百姓也依託鐵路建設得到顯著收益,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資源互通共享,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寧夏作為回族聚集區,回族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高鐵建成有利於帶動沿線旅遊、文化等產業穩步發展。
  • 容縣獨石村:產業鋪就脫貧路 淮山託起小康夢
    近年來,容縣石寨鎮獨石村因地制宜發展淮山等特色產業,以產業促脫貧助增收,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他告訴記者,從產業獎補政策落實,到送種子、肥料、技術到地頭,再到包產包銷,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給他鋪設了一條產業脫貧路,更激發了他產業致富的內生動力。從2017年種植淮山,到2019年脫貧摘帽,到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他成為淮山產業的直接受益者。
  • 大興安嶺呼瑪縣:借力扶貧好政策 鋪就幸福小康路
    被綠水青山環繞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近年來,深入落實工業強省建設和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大力發展現代大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惠民政策有力扶持,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2020年2月26日,黑龍江省最後一批國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打開幸福門 鋪就小康路
    築牢貧困群眾的幸福牆,鋪好美好生活的小康路,是鳳臺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收官戰的主目標。近年來,鳳臺縣高站位部署,高質量推進,握指成拳,掛牌決戰,全力保障脫貧攻堅不斷檔、不停頓,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交出一份優異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幸福答卷。
  • 久治:綠水青山「鋪就」幸福小康路
    今天,草原上的牧民群眾不僅享受到了好環境,更踏上了綠水青山「鋪就」的幸福小康路。高原牛肉走進北上廣的「菜籃子」8月初,距離出欄季還有1個月的時間,久治縣青南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經理劉思俊天剛亮就已經迫不及待地來草原看看待出欄犛牛的長勢。「其實,並不只出欄這幾天,每周我都會來草場看看,就為了做到心中有數。」
  • 鄭和故裡 走在綠色與鮮花鋪就的小康大道上
    記者劉凱達攝昨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採訪團走進鄭和故裡——昆明市晉寧區,深入晉寧區寶峰街道韓家營村、雲南米花園藝公司、晉城鎮沙堤村及三合村,就晉寧區在花卉產業發展、生態文明、民生福祉等工作進行深入採訪,看晉寧如何在綠色與鮮花鋪就的小康大道上闊步前行。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安陸市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年。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產業有了,村子富了,2018年西城仔村建檔立卡的179戶511人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7400餘元。隨著村莊由窮變富,村民精神面貌也變了樣。村裡開超市的趙新豔對此深有感觸:「早些年,一到地裡沒活兒的時候,我這門前的小廣場上全是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的人。現在你瞧瞧,閒人沒了,都忙著掙錢去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幸福花開珍田村:一個貧困村的小康路
    在新餘菸草黨組看來,扶貧工作中,將基層黨組織的職責與義務融入脫貧攻堅實踐中,將基層黨組織培養成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才能帶給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避免出現「一脫貧就撒手,一撒手就返貧」的情況。 從關注脫貧群眾的長遠發展來看,堅持質量為先,要下力氣加大產業扶貧,幫助村集體拓展產業渠道,增強村集體的造血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齊齊哈爾: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
    特色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梅裡斯前平村言約菇娘合作社的育種基地菇娘喜獲豐收,今年合作社培育新品種的梅菇娘6號每畝的產量據測算將達到3千斤左右,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我是去年加入的合作社,種了五六畝地菇娘,收入能達到四萬多塊錢,挺高興的。」前平村建檔立卡戶張雪紅介紹說。
  • 產業升級拓寬致富路(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0))
    找準地區資源優勢並不斷深挖,拓寬產業思維並形成優勢疊加,凝聚基層黨組織的行動力和群眾精氣神,脫貧致富小康路就會越走越順暢行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場,眼底綠意湧動,心中清香陣陣。觀光步道穿茶海,村民挎籃採茶來。
  • 重走紅軍路 攜手奔小康,永嘉舉辦第十一屆重走紅軍路活動
    這是11月15日在浙江省永嘉縣沙頭鎮靈運仙境景區舉行的「重走紅軍路 攜手奔小康」——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成立90周年暨永嘉縣第十一屆重走紅軍路活動。本次重走紅軍路活動全程在靈運仙境觀景平臺處,重走紅軍路邂逅了草原牧歌,來自對口協作的紅原縣草原之心藝術團一行載歌載舞,為廣大參與者帶來來了不一樣的草原風情。藝術團成員與大家共同參與了紅色競技活動,民族團結的歡聲笑語在美麗的楠溪江畔久久迴蕩,攜手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