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 駱馬湖畔,水清岸綠,柳暗花明,鄉情悠悠,風景如畫,往來行人,無不點讚。寬敞的水系環繞,豐富肥美的河鮮,這裡是江蘇省新沂市草橋鎮特殊的「村落」——昌順特種水產公司。
「我們這以前可沒有這麼好的景象。」祖輩生活在這裡的老黨員滿昌華老人告訴我們,小漁村以前是一窮二白,村民以養魚捕魚為生,傳統養殖方式單一,投入高,風險大,收益卻不高,因為道路沒有硬化,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基礎設施落後,養殖的魚根本銷售不出去,貧困村民特別多。
水產公司負責人孫威說:「剛接手漁村的時候,天天睡不著覺,我就一直琢磨該如何搭上鄉村振興快車,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經過不斷學習研究,水產公司確定了發展特種養殖的道路。他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做強品牌,以提質增效、生態優先、富裕漁民為目標,建立漁業新體系,引導漁民優化產業結構,為漁村村民提供魚類新品種、新技術和養魚所需的生產資料,組織開展魚飼養技術培訓與技術交流,為漁民提供魚類飼養諮詢服務。
魚塘塘主梁恩寧說:「以前普水養殖,畝效益能達到一千塊錢左右就是很不錯了,虧損是常有的事情,2017年的時候我承包的魚塘因為效益不好,賠了20多萬,幾乎撐不下去,但是目前這個特種養殖,特別是去年的黃顙,一畝地就達到八千左右的畝收益,不僅以前賠的成本都收回來了,我還淨賺了不少。我以後就跟著水產公司發展特種養殖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水產公司積極搭建水產養殖學習平臺,通過實用的技術指導,貼心的信息服務,進一步增強了漁村水產養殖人員的專業素養,有效提高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漁民增收致富步伐。
園區成立了水產品快速檢測信息平臺,安裝新沂水產品追溯項目追溯系統,實施水產品產前產後的監管有可追溯性,消除水產品安全隱患,建成水質在線檢測系統,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機制基本建立。泥鰍、河蟹等水產品都通過生態無公害水產品認定,園區水產品良好品質,塑造了健康綠色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產品暢銷江、浙、滬等大中城市。
經過不斷努力,小漁村現在是省級現代漁業園區,總面積約1.2萬畝,其中養殖水面8000畝,林地、溼地4000畝,擁有水泵、投料機、增氧機等2086臺套漁業機械,水產養殖機械使用覆蓋率達到100%,漁民人均收入達到18000元。
目前,為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進一步提升漁村人居環境,草橋鎮將漁村作為一個特色景區進行規劃設計,對漁民民宅修整,對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民風淳樸,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致力於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切實提升漁村村民人居環境,造福村民。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力度,堅持走規模化、產業化、生態環境、品牌化發展道路,大力拓展水產特種養殖領域,轉變漁業養殖生產和經營思路,發展休閒垂釣,帶動旅遊觀光、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漁民脫貧致富,將小漁村打造成極具田園風格,旅遊休閒聚會的好地方,帶領全體漁民奔小康!」草橋鎮黨委書記吳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