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合肥戲迷們收到了一份「大禮」——「廬韻芬芳」2018合肥市廬劇惠民演出季熱鬧「登臺」。從高雅劇院到社區廣場、從主城區到各縣(市)區,一場場廬劇大戲在合肥唱響,好戲不斷、精彩連臺。這場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活動,是對「興文化」的一次落實與實踐,將從9月上旬持續到11月下旬,134場廬劇大戲「唱遍」全市各地,是合肥史上規模最大的廬劇惠民演出。
在合肥各縣(市)區,2018合肥市廬劇惠民演出季則以接地氣的「戲曲大舞臺」形式呈現,將一大波廬劇好戲送到群眾家門口,最大程度地擴大文化惠民範圍。「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是「興文化」的題中應有之意,主辦方為「戲曲大舞臺」精挑細選了幾十場廬劇好戲,既有傳統劇目,也有現代廬劇;既有新創精品,也有復排大戲;既有全本戲,也有折子戲。劇目豐富多彩,求「精」顧「全」,與「廬韻芬芳」的高水準、高質量「一脈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戲曲大舞臺」上,廣大戲迷不僅能領略到國有院團的「專業範兒」,也能欣賞到王小五、劉長芬等「草根院團」名角的風採。國有、民營兩類院團「聚首」惠民演出季,這在合肥廬劇發展史還是第一次,他們「攜手」獻上的經典廬劇《鳳還巢》《休丁香》、現代廬劇《村長娘子》《葡萄書記》、新創廬劇大戲《孔雀東南飛》《人活一張臉》等,保證讓廣大戲迷大飽耳福、過足戲癮。
肥西原創、新編讓「老」廬劇煥發新活力
「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後天三十晚就過年了……」9月5日晚上,伴隨著歡快熱鬧的廬劇花腔小調「串燒」,2018合肥市「戲曲大舞臺」的首場演出在肥西縣上派鎮古埂公園上演。
此次擔綱演出的團隊,是肥西縣民營廬劇院團中「拔尖」的那幾個,這些本土草根藝人個個「頂呱呱」,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透著「專業範兒」,神韻十足。150分鐘,9出廬劇好戲,《雙鎖櫃》、《秦雪梅》、《借羅衣》、《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漸次登臺,讓現場觀眾過足了癮。「我們肥西的民間廬劇演員真棒,咬字、唱腔、身段樣樣到位,非常出色。不用花錢去劇院,在公園就能看到這麼專業、精彩的演出,太讓人激動了。」現場觀眾贊道。
這也是合肥市「戲曲大舞臺」肥西專場的首演,精彩背後是三個民營院團近百名廬劇演員,歷時一個多月的辛苦付出。
導演潘偉也是名資深廬劇演員,唱了幾十年的戲,舞臺經驗豐富,可「掌舵」如此大型的專場演出還是頭一遭。廬劇是合肥的地方傳統戲曲,與本土相連、與群眾相親,「重度愛好者」潘偉和演出夥伴們討論之後,決定在首演的150分鐘內,儘可能多地展現廬腔廬調之美。
群策群力,演出團隊做了兩件事:選幾首膾炙人口的花腔小調,編排成廬劇「串燒」,放在演出一開場;參與演出的三個院團,各出幾個拿手的廬劇,重新創編,PK後決定去留。「我們想讓廬劇更『新鮮』,不僅中老年人愛聽,也能讓年輕人喜歡。」別說,這一創新的效果還挺好。韻味十足的廬劇「串燒」唱響,觀眾的熱烈反響令人咋舌,就連八旬老人也跟著從頭唱到了尾。而幾齣新編廬劇,則讓肥西戲迷「淺嘗」廬劇新韻味。
首演大獲成功,潘偉鬆了一口氣,一轉身又投入到下場演出的準備工作了。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好戲,肥西縣傾力擴大活動覆蓋範圍,活動期間,將上演24場精彩好戲,唱響全縣。首演的三個民營院團將走進15個鄉鎮,搭臺唱戲、傳播廬劇,「接下來的演出,仍然以情節緊湊、故事引人的折子戲為主,並搭配演出一些經典廬劇選段。我們還會堅持創新,將『老』廬劇翻出新花樣,吸引更多更廣的觀眾。」潘偉說。
在「戲曲大舞臺」肥西專場,原創廬劇現代戲《嫂娘》也登臺上演,這是三河鎮文廣站以「中國好人」吳賢秀為原型精心創排的新戲。肥西是樂善好義的地方,身邊好人層出不窮,40餘載照顧癱瘓小叔子的好嫂子吳賢秀正是其中一位。今年初,《嫂娘》創作完成之後,先後參加肥西縣農村文藝調演、合肥市玉蘭杯大賽等,屢獲獎項。首演當天,三河鎮桂花藝術團的精彩演繹,令現場觀眾們感動落淚。活動期間,《嫂娘》也將走遍肥西,講述「感動中國」的好人故事。
肥東戲迷的熱烈反響讓參演藝人欣慰又開心
11日下午2點,演出開演還有半個小時,肥東縣丁玉蘭廬劇院裡已經坐滿了觀眾,邊聊著廬劇、哼著廬劇邊等待好戲登臺。場外,還有不少觀眾正陸續趕到,看著座無虛席的劇院也不怵,隨便找塊空地一坐就安然地等看戲了,「這麼盛大的廬劇演出,只要能讓我進來看戲,就是站2個多小時也願意。」
肥東人熱愛廬劇,鼎盛時期,全縣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廬劇團,十裡八鄉隨處可見走村串戶演出的廬劇藝人。肥東人也特愛看廬劇,只要搭臺唱戲,即使再忙都會去捧場,有人還把親朋好友也喊來,戲臺子前人山人海的好不熱鬧。上周,「廬韻芬芳」惠民演出季活動才啟幕,早就翹首期盼的肥東戲迷們就開始數著日子,等待節目登場。
終於,好戲開演了!著名廬劇演員魏小波率先登臺,獻上了他的經典演出劇目《浪子回頭》。「自作自受自作孽,世上買不到後悔藥……」熟悉的唱詞「金句」一響起,觀眾們掌聲雷動,不少戲迷也激動得跟著唱了起來。接著,肥東縣的幾個優秀廬劇院團也相繼登臺,各自拿出了「看家」好戲,《愛歌》、《鄉風》、《夫妻觀燈》、《老有所依》、《遊園觀畫》等廬劇好戲讓戲迷們大飽眼福,掌聲、喝彩聲不斷。
觀眾的熱情反應,讓正朝後臺走去的盛太慧欣慰又開心。盛太慧也是個「老戲骨」,唱廬劇20多年,在圈內有著不小的知名度。當天,她和同為廬劇演員的丈夫陳強搭檔,表演了一出「老人戲」——《老有所依》,這是他們自編、自導、自排的廬劇現代戲。「接地氣」的真情實感,讓《老有所依》自「誕生」起就大受好評,肥東的觀眾們自然也看得如痴如醉。
盛太慧是肥東縣盛鑫廬劇團的「掌舵」,1993年,剛入行不久的她就琢磨著自己組建一支廬劇團。經驗不足、資金有限、市場不夠景氣,全憑著對廬劇的一腔熱情,幾個志同道合的廬劇藝人就把「戲班子」搭起來了。開始舉步維艱,但隨著合肥市對廬劇的不斷扶持、發展,「合肥人聽廬劇」的氛圍漸濃,盛鑫廬劇團的「日子」也越發好過,一年五六百場演出,逐漸發展為「拔尖」的廬劇院團。
合肥市此次舉辦「戲曲大舞臺」,對演出團隊的要求很高,除了國有專業院團外,只有獲得市級以上演出獎項的民營院團才能參演。屢獲大獎的盛鑫廬劇團,自然毫無懸念地入選,將在肥東演出近10場。「從成百上千出廬劇中,我們甄選了《珍珠塔》、《秦香蓮》、《孟姜女》、《秦雪梅》、《真假駙馬》等觀眾最愛看、最想看的幾個劇目,與肥東戲迷共享『小刀戲』,為廬劇傳承和發揚盡一己之力。」陳強說道。
此外,另一位知名廬劇演員劉長芬也將帶隊,登臺「戲曲大舞臺」肥東縣專場。三大「名角兒」齊聚首,將攜手獻上30餘場精彩演出,戲迷們可別錯過哦。
長豐國有院團登臺一展原創精品劇目
2016年盛夏,合肥暴雨如注,奮鬥在抗洪一線的「葡萄書記」潘理俊,倒在了守護著的南淝河大堤下。2年後的初秋,以潘理俊事跡改編而成的廬劇《葡萄書記》,在合肥「戲曲大舞臺」上唱響。真實「不摻假」的故鄉情、幹群情、夫妻情,打動了現場數百名觀眾,不少大小夥子也悄悄抹著眼淚。讓「葡萄書記」舞臺重現的,是長豐縣廬劇團,既是「創作者」也是「表演者」。
廬劇院團是振興廬劇的主力軍,合肥市此次舉辦的「廬韻芬芳」惠民演出季活動,除了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另一個深層想法是為院團提供鍛鍊隊伍的舞臺,讓其用心排出來的戲在表演中不斷打磨、潤色,為廬劇振興、創新性傳承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戲曲大舞臺」上,國有、民營文藝院團都能登臺,這也是兩類院團首次「聚首」在惠民演出季中。
作為長豐縣唯一的國有演出機構,長豐縣廬劇團是該縣演出團隊中唯一的「專業組」,也是「戲曲大舞臺」各縣區專場的「獨一份」。在確定演出目錄時,長豐縣廬劇團毫不猶豫地報送了原創劇目《葡萄書記》,這部有著濃鬱「合肥味」的舞臺藝術作品,集結著本土眾多一流文藝創作者的心血,地道的廬腔廬調、新穎的戲曲表現、豐富的舞臺呈現,同時兼具傳統與時尚的廬劇特色,具有極佳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廬劇現代戲《人活一張臉》也將登臺,這是長豐縣廬劇團打造的另一精品力作,是以「中國好人」、霍邱「仁義兄妹」張仁強、張仁秀為原型,講述了淮河邊王家人為著「人活一張臉」,用五年時間還清已亡故家人百萬債務的誠信故事。此外,長豐縣廬劇團的原創現代小戲《玉蘭花開》,拿手好戲《休丁香》、《仁義狀元》、《狀元尋母》等,也將唱響舞臺。
演出季期間,長豐縣廬劇團將連演十幾場。屆時,還將獻上「一大波」拿手好戲,《休丁香》、《仁義狀元》、《狀元尋母》等經典廬劇唱不停。此外,長豐縣的兩大民營院團——興平廬劇團、安豐廬劇團也將登臺唱戲,將奉上《白燈記》、《三元記》、《丁郎尋父》等深受廣大戲迷歡迎的經典廬劇。尤其是《三元記》,戲迷的「點唱」呼聲最高,必須要將連本全部聽完,中途不換劇目。
興平、安豐這兩個廬劇團,都是長豐縣民營院團中的「楚中翹」,曾多次代表該縣參加省市級大賽,屢獲獎項。今年的合肥市「玉蘭杯」戲曲大賽,這兩個民營院團一路從海選闖入決賽,分別憑藉黃梅戲《女駙馬》選段《春風送暖到襄陽》、廬劇《江姐》選段《春蠶到死絲不斷》榮獲優秀獎,實現雙豐收。「登上這次的舞臺是對我們演出實力的肯定,我們會拿出看家本領,好好展示咱合肥本土戲曲的魅力。」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結合朱巷鎮辣椒節、首屆農民豐收節,以及開幕在即的合肥市文博會,「戲曲大舞臺」長豐專場將共同「唱大戲」。活動期間共有20場演出,全部集中在9月份,長豐戲迷一定要看清楚,當心錯過精彩好戲。
巢湖經典傳統廬劇詮釋廬腔廬調的原始美
「桃園藝術團、王小五戲劇團、蘭蘭廬劇團、黃山藝術團……呦,都是非常有名的廬劇院團,有不少名角兒呢,看來演出一定非常精彩。」11日下午,巢湖市居巢區小劇場啟幕,戲迷周友誼在開場前一直盯著海報,仔細研究演出陣容。
巢湖地區的廬劇「基因」自古而生,群眾基礎深廣。從業的廬劇藝人格外多,表現出極高的表演天賦,從草臺班子到民營院團,發展得越來越好。2017年,安徽省公布的「百佳院團」、「十大名團」,巢湖市的王小五戲劇團、桃園藝術團榜上有名。成雷廬劇團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民營院團」,原創精品劇目《英雄的母親》屢登「大舞臺」,唱遍全國。
這些數一數二的廬劇院團都將登臺,9~10月份的每周一到周四,將連續上演24場廬劇大戲。中秋、國慶期間,這些民營院團的藝人還將走村串戶,將10場經典好戲送到群眾「家門口」,精彩連臺。參演院團的演出水準毋庸置疑,唱什麼、怎麼唱,才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桃園藝術團的「掌舵」李佐紅,也是合肥市民營院團協會會長,和其他人成立劇團的初衷不同,本身經商的她就是圖個樂呵,「老有所樂、老有所長,將唱了大半輩子的廬劇傳揚開。」雖然這麼說,可從創團之初,李佐紅就立下了「貼近老百姓,提供專業院團水平演出」的「軍令狀」,並成立了強大的創作、導演、演員團隊。
這幾年,李佐紅帶著桃園藝術團做了兩件事:挖掘、整理失傳的各類民間傳統劇目,如《二十四孝》、《七世不團圓》、《十把穿金扇》、《楊家將》等;以戲劇為「主力軍」,結合歌曲、舞蹈、小品等藝術形式,組織創編了《孝媳婦》、《留守老人》、《國法與人情》、《不做冷漠的人》、《八十萬的媽媽》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節目。「手心手背都是肉」,掰著手指頭數了一遍劇團的拿手好戲,李佐紅很發愁,不知道該怎麼選。
黃山藝術團也是本次參演的院團之一,團長仰中平是個廬劇迷,幾年前拉著幾個朋友組建了自己的院團。從最初只有幾個人,唱首歌、抖個包袱,到如今有30個專業人才,廬劇演出為主,多為原創作品,黃山藝術團逐漸發展為「數得上」的優秀院團。今年,仰中平和搭檔參加「玉蘭杯」,自編自導的廬劇現代小戲《鄉下來客》斬獲嘉獎。
「我想表演原創廬劇,一展合肥市的文化創作成果。」仰中平說,他是個「原創控」,從跟著戲班子起就重視原創劇目。尤其是這幾年,合肥市對戲曲文化的大力扶持,為「草根院團」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廬劇表演的氛圍正悄然改變,「原創作品、老戲新編越來越多,大家都想給傳統的廬劇注入一些新活力。」
到底怎麼辦?最後,7個參演院團報送的節目單上,全都是經典廬劇。「傳統廬劇或許土,但也最正宗,韻味十足。廬劇唱腔來自民間,樸實而生動,大家之所以愛聽、愛唱,就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貼近。巢湖又是東路廬劇的發源地,在這裡,我們更應該演出最原汁原味大廬劇,一展『小刀戲』的原始美。」
瑤海廬劇「名角兒」齊聚獻上精彩好戲
10日19:00,在瑤海區寶業東城廣場,伴隨著鼓樂齊鳴,「戲曲大舞臺」瑤海專場開場了。舞臺上,演員們裝扮豔麗,唱腔高亢遼闊,身段韻律美感,一招一式全是「戲」;舞臺下,觀眾們踮著雙腳、伸長脖子,打著拍子,低聲哼唱,看得如痴如醉。這熱鬧歡快的氣氛,吸引得來往行人、車輛也忍不住停下來張望,看到興頭,不少人索性改變行程也坐入觀眾席。
當晚演出一開場就是傳統廬劇《雙線姻緣》,這可是非常經典的劇目,老戲迷們大多都知道,也都能唱上個幾句。一聽到熟悉的曲調,不少觀眾都樂了,「真不錯,第一場演出就是這麼經典的劇目,看來後面的演出還會有不少好戲呢。」而「懂道」的戲迷,則在期盼「腕兒」們登臺獻藝,「聽說盛小五、曹培強都會演出呢。」
為了給轄區居民送上豐盛的「廬劇大餐」,瑤海區從活躍在區內的眾多民營廬劇院團中,精挑細選了兩個優秀的「戲班子」,其中不乏在本地頗負盛名的廬劇演員。這不,正在舞臺上甩袖踢步,一笑一顰皆風情的「美嬌娘」就是,表演博得觀眾陣陣喝彩、歡呼聲,「燃爆」現場。
這位「美嬌娘」名叫盛小五,以廬劇表演反串而聞名,常有人稱他為「合肥版李玉剛」。今年45歲的盛小五自幼酷愛戲曲,每當村子裡有戲曲演出,其他小夥伴都在一旁嬉鬧玩耍,只有他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生怕漏聽了一句唱詞。從初次模仿戲班子「一鳴驚人」至今,盛小五唱廬劇已經30多年了,通過電視節目和戲曲光碟,他的表演「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戲迷心中頗具分量的「名角兒」。
名氣如日中天時,盛小五卻「潛伏」起來,拒絕無數誘人機會,組建紅星廬劇團,帶領著20多個民間藝人,走到哪兒就將廬劇傳播到哪兒,「我只想潛心唱好廬劇,傳承、發揚本土文化。」2016年,盛小五在瑤海區又成立了一個廬劇團,還不到2年的時間已是獎項頗豐。這次,合肥市舉辦「戲曲大舞臺」,盛小五的新團隊入選,將在瑤海區專場中演出十餘場。接到通知,盛小五在心裡將團裡的「看家戲」仔仔細細地過了一遍,精挑細選了幾個戲迷們喜愛的經典好戲,「政府搭臺,給廬劇提供了這麼大的舞臺,我們一定要唱好、演好,一展本土戲曲的魅力。」
從9月中旬到10月下旬,瑤海區將有20場好戲上演。屆時,小戲、折子戲、全本戲等各類廬劇好戲豐富多樣,其中既有《珍珠塔》、《二度梅》、《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經典劇目,也有演出團隊精心創排的廬劇現代戲,各具特色、精彩不同。
合肥市「戲曲大舞臺」瑤海區專場將定點演出,寶業東城室外文化廣場3場、寶業東城廣場室內中庭15場、瑤海大劇院2場。家住附近的戲迷們,可別錯過這麼精彩的廬劇好戲。
記者王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