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詞雲圖
事件概述
7月15日,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就業成本,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機會。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以網際網路優化就醫體驗,打造健康消費新生態。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探索完善線上醫療糾紛處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規範推廣慢性病網際網路複診、遠程醫療、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等模式。支持平臺在就醫、健康管理、養老養生等領域協同發展,培養健康消費習慣。
輿情走勢
以7月14日~7月31日為監測時間段,如圖所示,相關信息主要呈現「山峰式」發展,網民關注度高於媒體關注度。
監測時間:2020年7月14日~7月31日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媒體報導分析
除了對《意見》內容進行轉載外,輿論主要聚焦以下7個方面。
一是肯定《意見》出臺對於激發市場活力的積極意義。如中國網發表《中央網信辦等十三部門:鼓勵共享出行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文章援引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的觀點認為,目前新的業態層出不窮,舊管理方法已經跟不上新思路,《意見》的出臺鼓勵直播帶貨和共享經濟等新興模式,對於激發市場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是認為政策利好微商電商、直播等從業人員,並將被納入嚴監管。如新華網發表《新個體經濟來了!》稱,我國將出臺更多政策支持新經濟業態中的個體經營者,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這也為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開闢就業空間、帶來發展活力。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估計,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超過4800萬人,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中國經濟導報》刊登《新業態「拍了拍」你,直播領銜「新個體經濟」》稱,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被國家「點名」。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兼職做副業的人群日益壯大。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微商從業人員規模就已達2018.8萬人,微商行業市場總體規模達到6835.8億元。具有新個體經濟特點的微商已成為我國網際網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再如,網絡直播從業人員數量、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壯大。2019年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已達4338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9000億元。人社部等部門發布的網際網路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中,「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這意味著直播帶貨不再被看作是不務正業,主播們也可以「轉正」了。微信公眾號「化妝品觀察」發表《13部門撐腰,3000萬微商要翻盤了?》稱,國家未來將會從監管層面降低微商、電商以及直播帶貨等線上經營模式的成本,以刺激更多從業者入局。這也意味著未來把微商當做副業經營的群體將會日益壯大。同時,國家前期雖然會給微商、直播等新業態的發展提供相對寬鬆的自主發展空間,但隨著市場與業態的逐漸成熟,國家相關管理制度也會跟上,微商將進入監管時代,底線問題依然不能觸碰。
三是認為網際網路醫療迎政策利好將加速發展,對醫療行業影響深遠。如新浪財經頭條發表《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報銷,行業迎重磅政策利好!》稱,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已發展多年,早在2018年政府部門就發布了相關政策。在今年年初的疫情中,網際網路醫療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並首次大範圍進入公眾視野,政府部門也隨之出臺了多項政策助力行業更快發展。整體來看,網際網路醫療不僅僅是醫藥行業中的一環,更多地是為全產業鏈賦能,推動行業整體運行效率的提升,在政策、市場需求、資本等多方面的共同助力下將迎來快速發展。中國製藥網發表《13部門發文,支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稱,在國家利好政策的頒布及實際需求的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正快速發展,同時也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醫療向網際網路遷移的腳步相比其他很多行業還是緩慢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它的普及,對於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的價值又是確實可見的。相信隨著國家的支持與鼓勵,未來網際網路醫療必將迎來發展的風口。微信公眾號「看醫界」發表《13部門發文,中國醫療格局或現兩大巨變》稱,在疫情之前,對網際網路醫療的熱衷多是第三方技術公司「剃頭挑子一頭熱」,疫情之後,網際網路醫療真正的主體醫療機構紛紛入場,投入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網際網路醫療的建設潮才真正到來。未來幾年,無論是第三方如好大夫在線、微醫、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類似的網際網路醫療及藥品配送,還是醫院的網際網路化,都將迎來不錯的發展機遇。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智能診斷、醫院機器人、遠程醫療都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微信公眾號「賽柏藍」發表《13部委發文: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鼓勵在線購藥》稱,《意見》從7個方面明確了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方向,每一項工作如果推進,都將對醫療行業的看病、問診、管理、服務等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並且大趨勢不可逆轉,無論是企業、還是醫療機構,應以更積極的姿態來迎接新一輪的機遇。
四是建議優化網際網路醫藥服務,加強監管力度。如微信公眾號「醫藥經濟報」發文稱,通過網際網路獲取藥品因為方便、快捷受到公眾青睞。不容忽視的是,線上診療和藥品購銷依然存在藥品質量參差不齊、線上醫生資質魚龍混雜等情況。由於網際網路的虛擬性、隱蔽性、跨地域、實時動態等特徵,促使網絡藥品經營行為監管面臨全新的問題。對無證經營、無資質的個人違法售藥,假冒、偽劣產品違法銷售,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等違規違法行為,各級監管部門需積極調整思路、創新實踐,對網絡市場亂象給予重拳打擊。在醫保控費背景之下,合理用藥的合規性要求愈發嚴苛。隨著網際網路醫藥服務監管逐步趨嚴,只有精準把控質量安全、不斷優化服務,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果線上醫藥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無法保障,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礎。
五是認為在網際網路醫療政策助力下,連鎖藥店在醫藥新零售、處方藥院外市場的競爭加劇。如微信公眾號「新浪醫藥」發表《13部門發文鼓勵網際網路醫療,老牌連鎖巨頭爭霸格局變天》稱,在網際網路醫療政策的支持鼓勵下,連鎖藥店巨頭們將戰火延伸到了「網際網路醫療+醫藥新零售」的新戰場。連鎖藥店巨頭益豐藥房一年之內多次出手,設立網際網路醫院、遠程診療中心,不難讓人看出其加速出擊「網際網路醫療+醫藥新零售」的決心。擅長資本運作的老百姓大藥房今年也宣布以6億元定增引入騰訊資本發力新零售。一心堂以6400餘家直營連鎖藥店,積極布局和發展新零售業務。此外,處方藥院外市場已經成為各大連鎖巨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可以看到,隨著藥店執行「4+7」帶量採購的範圍擴大,醫院與藥店之間的價格落差也將不復存在,未來政策層面上是否考慮藥店加入集採,也是一大看點。
六是聚焦醫療多點執業新模式,期待配套措施落地。如微信公眾號「看醫界」發文稱,《意見》指出,探索完善與個人職業發展相適應的多點執業新模式,期待國家在法律層面上進一步保障多點執業醫生的權益。目前很多公立醫院對醫生多點執業的態度依然很曖昧,但在全世界範圍來看,醫生自由執業都是主流,這有助於實現醫生資源配置的價值最大化,並讓醫生群體靠技術拿上陽光的高收入。而隨著醫生多點自由執業政策的持續放開,醫生執業註冊實現省域化,並能夠輕鬆申請跨省執業,區域及全國醫生的流動閘門已經放開。微信公眾號「基層醫師公社」發表《國家13部門發文,醫生診療模式有變》稱,大部分地方的醫療多點執業還處於探索階段,但多點執業的方向是確定的,如今最緊要的是找到多點執業的具體落地配套措施,保障多方僱主和勞動者的權益,以及薪酬、時間上的合理性。
七是分析共享經濟新業態在醫藥領域的應用與優勢。如製藥網發表《共享經濟新業態「拍了拍」你,醫藥、藥械企業都有所行動了!》稱,目前,我國製造業的總體情況是產能過剩,且在區域和產業分布上又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而在共享模式下,圍繞生產製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閒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共享製造新模式具有集約、高效、靈活等特點,在醫藥、藥械領域採用這種模式不失為一種創新的戰略選擇。在這種模式下,能夠有效的解決企業用地、資金、專業批文及銷售等多方面難題,加速國內醫藥創新產業化。
網民觀點分析
在微博平臺上,#13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13部門發文支持網絡直播等多樣化自主就業##新個體經濟來了#等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2400萬人次,引發網民熱議。其中,@中國新聞網發布【13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新華視點發布【新個體經濟來了!】,獲得較高轉評量。
網民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網際網路醫療迎政策利好」表示認可和期待
@蓉羨:贊新政策。
@九尾妖虎兒:與時俱進。
@今天w:5G+網際網路醫療+大數據云醫療,惠及更多患者。
二是支持鼓勵新業態發展,呼籲加強監管
@周星星你到底什麼時候娶我:支持是支持,質量管控也要跟上。
@HYH吳情:產品的良莠不齊、主播的誇大其詞也需加強監管。
@查理大哥和龍鳳弟妹的成長日記:作為微商電商從業者,支持國家大力發展。也更希望三無產品靠邊站!
三是希望相關配套措施儘快出臺跟進
@wangtx-7:國家層面出臺這些政策,如果沒有執行到位的配套措施跟進,以低成本為生命的個體經濟是活不起來的或者說活得不長久。
@GentleGentle明:支持方向和指導意見要跟上,不然未來將演變為地攤經濟。
@小飛象吃辣椒飛不動:微商還是得出臺相應的法規。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