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是黃沙的「母親河」變清了!專家:這或許並非好事

2020-12-11 中國氣象愛好者

2016年春季,黃河上著名的壺口瀑布呈現不一樣的瀑布景觀——瀑布水色明顯變清,往日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竟成了「清流飛瀑」秀美景觀。

往日大家印象中那條渾濁昏黃的黃河,已經變成了一條煙波浩嫋、碧水白浪的河流。

事實上,這條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近年來泥沙含量銳減,黃河變清已經成為現實。從呼和浩特託克託縣河口鎮到鄭州桃花峪,1200多公裡的黃河中遊,已經成為了;直到開封以下,黃河才呈淺黃色。這意味著,連同基本是清水的上遊,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有人用透明礦泉水瓶在黃河裡取水,水中顆粒物也很少。那條滿是泥沙的河流,真的變清了!

一直以來,黃河之所以黃,是因為黃河中遊流經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中,形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而如今黃河變清,許多學者指出,這主要是因為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力發展、大量水庫投入應用等多個因素使得黃河含沙量減少有關。

水文局原局長陳先德表示,過去經濟落後,黃土高原上的居民為了滿足糧食生產,不斷破壞樹木植被開墾土地。黃土高原是千萬年的風力搬運黃土顆粒堆積而成的,土質相對疏鬆,當植被被破壞,雨水就容易使得黃土崩塌衝蝕,造成土地貧瘠。最終形成「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而大量泥沙被衝進河流之中,最終流入黃河,造就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因此,想要讓黃河變清,就要從源頭開始,減少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恢復黃土高原的植被。在過去幾十年裡,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持續不斷地開展,現在的「黃河清」情形意味著黃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工作已見成效。同時,黃河上的大量水庫也已建成,能夠起到攔截黃河泥沙的作用。

但是「黃河清」現象後的一些不尋常信息也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按照以往,黃河每年輸送沙子高達16億噸。根據估計,目前黃河上的水利設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使得黃河輸沙量年均減沙4億噸左右,但是事實上,目前年均入黃泥沙量僅為2.64億噸。這種過度驟降雖然聽起來是好事情,但背後還是有些不尋常。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會原副總工程師李文家認為,現有的水土保持、建水庫攔沙等措施,不足以造成這麼大的泥沙減少。黃河的泥沙減少還與人為採沙、露天煤礦開採、天氣異常等相關。

黃河泥沙的出現與水土流失有關,也和黃土高原地區的降水量相關。黃土高原的氣候變化導致降雨可能減少,降雨區域分布出現了變化,影響了泥沙入河的速度,這可能並不是好事情。同時,隨著經濟發展,黃河的採沙量激增,大規模採沙對於黃河生態系統的影響難以忽視。

水歷史和水文化研究專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表示,雖然黃河變清是讓人振奮的好消息,但是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總的說來,黃河清意味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變好了。但在黃河上萬年的時間裡,黃河沿途的地貌環境、植被、動物等已經建立了一套和泥沙相適應的生態平衡,比如黃河鯉魚等特色物種,已經適應了多泥沙的黃河環境,變清的黃河可能對其生活習性產生影響。

因此,黃河沙少了,河水清澈了,這可能是件好事,但可能也可能隱藏著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
    今日話題: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中國有句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形容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漫長歲月裡黃河的泥沙堆積渾不見底,你跳進去就是一身泥。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 印度恆河變清、威尼斯現海豚、動物滿街跑,這是疫情帶給我們的!
    「印度恆河變清、威尼斯現海豚、動物滿街跑」,這是疫情帶給我們的!2020年是對人類的一次大考驗,這次疫情的爆發完全扼制住了人類的行動,但是卻還給了大自然一片寧靜,這讓人們不禁思考,誰才是「病毒」?還有許多國家也有這樣一些情況存在,比如印度,他們的母親河恆河,雖然被稱作母親河但一直未受到一位母親的待遇,每年會有人來這裡洗澡沐浴,還有人會向裡面扔垃圾,甚至還有一些人死後願意葬在裡面…這些現象都讓恆河的環境越來越糟糕,而因為疫情的原因,印度下令禁租停產,沒過多久他們的母親河竟然變得清澈無比,這讓印度政府喜出望外。
  • 3歲書法小神童:廣場上大秀漂亮書法,專家卻笑稱這並非是件好事
    而當我們細究起這則消息時,果然內容令人一看還頗為吃驚。只見這視頻中一年紀不大的「小屁孩」看起來小小的手裡卻握著「大家風範」。一根毛筆在這個小孩的手裡遇水便來去自如,大有揮毫潑墨的氣勢,只見他揮揮灑灑,不一會便完成了他的「作品」,而在場的讓人無不誇好,而這真的那麼神奇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書法天才小神童?」
  • 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
    黃河水變清了,可魚的種類和數量反而減少了,這是為什麼? 黃河是我們國家的母親河,和長江一起孕育出來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黃河雖然養育著中華民族,但是它的脾氣卻也並不太好,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下的古代,一旦遇到了黃河泛濫決堤,人們往往都沒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自從宋朝以來,黃河也漸漸的成為了中原地區最大的危害,讓很多的人都流離失所。
  • 黃河水變清,到底是福還是禍,專家給出這樣的解釋!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豐富的資源孕育了中華兒女,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雖然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也曾多次發生洪水,堤防決堤,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為了治理黃河,當地政府多年來一直努力建設黃河下遊的水利工程。
  • 遭遇大火後植被突然復甦,專家:並非是件好事
    遭遇大火後的植被突然復甦,專家卻坦言:並非是件好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在澳洲2019年10月份,曾經燃起一場非常可怕的火災,整整三個月時間,澳洲都投入到撲滅火災當中。持續4個月的燃燒,讓這裡可謂是變得「寸草不生」,導致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影響,可見這次火災的嚴重性了。
  • 長江黃河水患不斷 希望母親河只給我們帶來幸福
    我要捎話 主題:長江黃河水患不斷 希望母親河只給我們帶來幸福                作者
  • 黃河變清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年來,黃河斷流的問題雖然已經得到明顯改善,我們也看到了不少黃河水變清的消息。那麼,為什麼黃河水會出現斷流的情況,而黃河變清又意味著什麼呢? 而黃河大約80%的泥沙和60%的水量,其實都主要集中在汛期這個時間段,這也是為什麼黃河水的開發難度也比較大。
  • 專家稱這對中國並非好事
    聯合國中有著五個常任理事國,可以說是這五個常人理事國賦予了聯合國權力。中國就是聯合國五常之中的其中一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有著世界領先的地位,因此在國際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因為中國的和平外交五項原則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可,所以在聯合國中有不少的國家和中國有不錯的外交關係。
  • 珠穆朗瑪峰長出了新植物,專家卻表示擔憂:這並非一件好事
    所以,這對於全世界的人民以及其他生物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全球氣溫的上升除了對生物造成影響之外,還會改變自然環境的面貌。科學家們通過衛星的觀察,發現了珠穆朗瑪峰已經悄悄換了一張臉。當人們第一次見到珠穆朗瑪峰的時候,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可是現在,由於全球氣溫的上升,珠穆朗瑪峰的雪線在不斷上升。遠遠望去,珠穆朗瑪峰已經長出了一片綠油油的生物。
  • 就算多動,黃河也是母親河
    圖/視覺中國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一舉一動,都關乎沿岸兒女的存亡。黃河的水,從哪裡開始變黃?▲「天下黃河貴德清」。這樣的黃河,足夠刷新認知嗎?圖/圖蟲·創意但好景不長,自鄂陵湖奔流而下,途徑「達扎陵湖鄉」,在頻頻現身的山洪和本就鬆散的土質的雙重助力之下,黃河變濁了。▲ 黃河蘭州段。
  • 上海多個公園出現激萌松鼠,並非儘是好事,或是外來遭棄養寵物
    但激萌松鼠出現在公園並非儘是好事。經專家鑑定,這些松鼠有的是本土物種赤腹松鼠,有的則是在上海沒有自然分布的外來物種,可能是被市民棄養的寵物,它們出現在自然環境中,對環境的影響有待觀察。專家表示,市民一定要糾正一種觀念:並非出現動物就是好事。
  • 中國最美的沙漠之一,一夜黃沙「變白」,你見過嗎
    沙漠雪景,這是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獨有的自然景觀。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最美的沙漠之一,一夜黃沙「變白」,你見過嗎?很多人一直在背後默默地關注著它的變化,對這片沙漠的感情十分複雜。在2018年的年底,這片沙漠飄起了鵝毛大雪。大片沙漠在一夜之間被洗得聖潔無比,目光所及之處一片純白。仿佛來到了南極,又仿佛來到了外太空。沙漠和雪原來也可以如此和諧,呈現出油畫一般的自然景觀。不得不說,上帝是最牛的設計師,奇思妙想在這個冬天給人類來了一場最浪漫的雪。讓本來的黃沙一下子披上一層銀裝,黃沙都變成了白色,超美的,仍能夠在一些網站上看到視頻。
  • 專家:對四方都是好事
    專家:對四方都是好事 2020-03-01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夏黃沙古渡景區:實打實的好玩兒!
    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答案!先來看看黃沙古渡景區的風景 景區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距銀川市28公裡,距銀川河東機場38公裡,距銀川火車站43公裡。這就是自助遊的魅力所在!乘坐龍舟漂浮在黃河贈與我們的自然溼地中,身邊鳥兒相伴,這分明就是一副詩畫。
  • 廣汽本田:綠水青山的承諾,都為這條廣州人的「母親河」
    這條源自於從化呂田鎮的溪流,不僅是千萬廣州人的戰略備用水源,更是廣州人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老廣們也常說:「廣州嗰母親河唔系珠江,而系流溪河。」 然則,如果時光倒轉到五年前,樂明村這片土地並不如今日般「歲月靜好」,而流溪河也並非眼下所見的「好水良田」。
  • 黃沙變「黃金」 !溫州藍色海灣整治項目一期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黃沙變「黃金」 !孫新尖攝環境變優美了,生態得以修復,曾經世代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依託漁業捕撈的東岙村,身份和定位也逐漸發生著變化。過去,沙灘滿眼都是石礫,海邊也沒什麼遊客。如今,「藍灣」整治後,村裡的沙灘恢復了原貌,實現了黃沙變「黃金」、石屋變「銀屋」的鄉村蝶變。3年來,該村先後獲評國家3A級景區、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浙江省百強魅力鄉村等「金名片」。
  • 「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在鄭州啟動
    12月7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統一領導,黃河水利委員會和河南省檢察院共同發起的「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各級河長辦要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協同發力,以專項活動為契機,搭建黃河流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平臺,同向發力,護航河長制,切實保護母親河。嶽中明代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流域省(區)宣讀了《「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鄭州宣言》。喻紅秋代表河南省委致辭。此次專項行動致力於解決黃河流域河湖管理範圍內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
  • 弄巧成拙何嘗不是好事?美國這種做法,或許對中國統一是個好消息
    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美方再次「長臂」中方內政,向世衛建議讓臺灣加入世衛,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美方一再得弄巧成拙未必是壞事,或許美國這麼做,對中國統一或許是件好事。美方開空頭支票,民進黨卻樂開了花明白人都知道,臺灣不過是美方想要掣肘中方發展的棋子,而並非真的要支持民進黨的「臺獨」。畢竟「不獨不統不武」的臺灣才是美方能夠撈得最大利益的模式,但民進黨似乎更願意在美方所編制的「泡沫」中繼續陶醉。
  • 「一碗水,半碗沙」的黃河水,近幾年卻變清了,預示著什麼事情?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地方大家肯定都特別熟悉,那就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時間,並且中華民族的祖先也是起源於黃河的,所以黃河值得大家稱呼一聲母親河。在我國的民間傳說當中,漢武帝就曾經讓我們非常熟悉的張騫去尋找黃河的盡頭,張騫帶著一幫人一直沿著黃河走了很多年的時間,終於看到了一條比黃河還要壯觀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