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出於經濟原因,64%的日本人在達到退休年齡後願意繼續工作。目前,日本的退休年齡為65歲,其將於明年4月實施的一項法律修訂案呼籲企業允許員工工作到70歲。
日本出現這種情況談不上多稀奇,畢竟日本的老齡化程度居全球首位,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3成以上。因此,參與延遲退休年齡一點都不奇怪。其實單純地把日本延遲退休年齡稱之為願意,我認為說得太過簡單了, 我更願意將其稱之為被迫,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東奔西走,誰不願意在年老的時候輕鬆一些,每天和幾個好友下棋喝茶,獨自一人也能種種花花草草,安享晚年不應該是這樣才對嗎?因生活所迫,直到老年還在社會漂流,頤養天年這個詞與他們似乎在漸行漸遠。日本很多退休的人,自己父母還在世,需要支付贍養費或者養老院的費用,加上現在經濟不是很景氣,所以退休了還是會去賺錢。
其實不止是日本,這也是很多經濟發展的較好的國家都會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生育觀念的變化,新生兒的比例趨於下降,青壯年群體在逐漸減少,與此同時醫療技術的發展造就了老年人壽命的不斷延長,致使兩者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衡,青年一代也很難再去很好地贍養老年人了。另一方面是現代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變化,月光族、月欠族、啃老族比比皆是,年輕人理財觀念缺失,手裡根本沒什麼存款,連自己都養不起,又談何去贍養老人呢?所以社會上有一部分人雖然年近七旬,卻依然忙忙碌碌為生活愁苦。
歸根到底,每一個人都抵擋不了時間的洪流,我們無法讓自己停止衰老,能做的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年輕的時候收起享樂之心,飽嘗人情冷暖,歷經社會洗鍊,做好人生的規劃,學點理財知識,讓內心充盈起來,雖不求成為百萬富翁,至少可以老有所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抱怨,殊不知每一份辛勞都會匯聚成驚喜;當然,現在貪戀舒適,那麼以後的某一天會把以前沒受過的苦全部補回來,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