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可以走多遠?
按照正常散步的速度計算
5分鐘大概可以走200-300米
10分鐘差不多能走500米
15分鐘800-1000米
快的話是1500米
在你家附近
步行15分鐘以內
800-1500米的地方
有學校嗎?有醫院嗎?有銀行嗎?
衣、食、住、行全能解決嗎?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能買到嗎?
有其他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設施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出門就有果蔬超市
抬腳就是公園綠地
分分鐘就到學校衛生站……
在不經意間
15分鐘生活圈的模式
已經悄悄扣響銀川人的生活大門
01
城市越來越好
銀川人樂享15分鐘生活圈
銀川
近日,《銀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已經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1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也正式納入到了規劃體系中,47個15分鐘生活圈初步劃定。
社區生活圈作為重要的規劃創新理念
對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至關重要
隨著城市人口聚集
城市越來越大
現代化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發展短板
幸福感、獲得感
取決於家門口的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是否完善
這讓銀川城市建設者
不得不用繡花功夫勾勒宜居生活
構建15分鐘生活圈
是推進城市文明發展進程的
一個重要步驟
15分鐘生活圈
也成了醫治城市快速發展短板的一劑良藥
#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科負責人表示:
「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是在居民步行5分鐘、10分鐘、15分鐘的可達範圍內,分級配備生活所需的各類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區生活平臺。
聚焦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內容,15分鐘生活圈的布局統籌了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娛樂休閒等基礎保障類設施和改善提升型設施,對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和配置提出了更能滿足市民需求的要求。
相信大家和發布君有同樣的感受
在提升生活幸福感、體驗感這方面
銀川所做的努力從未停止過
01
教育方面
今年,銀川市自然資源局結合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工作,陸續規劃新增了18處幼兒園、5處小學、2處中學。
02
醫療方面
為了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城市新區和資源薄弱區集聚,市自然資源局陸續完成了自治區中醫院擴建、銀川市兒童醫院擴建和閱海萬家E區、玉皇閣北街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址工作。
03
街道治理方面
在系統梳理了中心城區的路網結構後,多條斷頭路、瓶頸路貫通一新,多條背街小巷成了文藝小巷、網紅打卡地。
04
停車方面
為了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市自然資源局充分利用政府儲備用地、街頭邊角地等規劃為停車場用地,陸續增加社會公共停車泊位10000餘個。
05
綠化方面
通過均衡布「點」、見縫插綠,市自然資源局攜手多個部門豐富完善小微公園規劃建設,按照市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和「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宜居城市目標,近7年來已在全市建設小微公園58處。
在教育資源的倒轉騰挪、均衡布局中
在地下空間、閒置土地的精密利用中
在立體過街天橋的精準選址中
15分鐘生活圈
正一點點從銀川人腳下延展開來
02
滿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
47個15分鐘生活圈已經布局
目前,《銀川國土空間規劃(2019-2035)》將1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納入到規劃編制體系中。
#據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沈愛紅介紹:
按照完善「城市主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三級公共活動中心體系、搭建「兩帶六軸多中心」格局的要求,銀川市中心城區將劃分47個15分鐘生活圈,這些15分鐘生活圈將對城市功能進行統籌布局,交通、教育、醫療、養老、託幼、公園、體育、商業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將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目前,市自然資源局已經按照15分鐘生活圈規劃建設要求,對現有的控制性詳細規划進行查漏補缺,計劃逐步分級配備生活所需的教育、醫療、停車、綠地等各類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
47個15分鐘生活圈中
興慶區10個、金鳳區24個
西夏區9個、賀蘭縣4個
平均每個生活圈約能服務4萬人
這些15分鐘生活圈
將以1000米為半徑構建起
15分鐘可達、適宜的公共服務網絡
15分鐘生活圈必須配備教育設施(中小學、幼兒園)、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養老設施(養老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商業服務設施(農貿市場)、文化與體育設施(運動場地、文化活動站等)以及公用設施與公共運輸場站設施(停車泊位)等。
15分鐘生活圈強調
完善性、緊湊性和便捷性
使居民抬腳可達
抬眼可望、觸手可及
目前
銀川市已經開展了一系列
基於優化城市空間品質
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工作
沈愛紅告訴記者,後疫情時代更要提升城市韌性,銀川市自然資源局正進一步研究「五分鐘生活圈」,在小區封閉情況下保證小區的正常運轉。
這麼密集的「15分鐘生活圈」
生活其中
幸福指數
滿滿滿!
你們
期待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來源:銀川發布
責編:馬俊
編輯:龍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