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莊周夢蝶」這個浪漫小故事背後的哲學思維是什麼?

2020-12-24 梧桐樹邊羽

「莊周夢蝶」是怎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當年莊周做了個夢,化身蝴蝶。栩栩如生,並且自得其樂,發自內心的感覺到愉快和愜意,根本不記得莊周這個本體了。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我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這個故事短小精悍,卻充滿了莊子的浪漫哲思。他通過對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發生的一個做夢的場景的描繪和思考,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

正因為這個故事的普及性和背後哲理的高妙,「莊周夢蝶」這個典故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和引用。比較有名的就是李商隱的《錦瑟》: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辛棄疾《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詞: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

李白還曾經專門寫過《古風·莊周夢胡蝶》:

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故如此,營營何所求。

即使是對於這些歷史文人來說,「莊周夢蝶」的典故也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意象,用於形容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的浪漫情懷。

莊子為何會有這麼古怪的想法?

並非莊子才有這種情況發生,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做過類似的夢。只不過不一定是化身蝴蝶罷了。而莊子正是抓住了這種日常會發生的現象,通過自己的哲學思考,放在他的著作中,用以佐證他的立論。

如果是一位心理學家,做了個化蝶的夢,也許會從人類心理學的角度去判斷。如果是一位醫學家,做了個化蝶的夢,可能會從精神疾病角度去考慮。像我們普通人,做了個化蝶的夢,覺得新奇有趣,估計醒來不久就忘了。

而莊子是道家,是一個思想家。他善於的就是思考,並闡述自己的思想理論。

這個故事是在《逍遙遊》之後的《齊物論》中講出來的。我們以前說過,莊子的內七篇中,第一篇《逍遙遊》說的是莊子思想的核心,這裡確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對人格自由追求的最高境界。第二篇《齊物論》,是為「逍遙遊」這個目標提供理論依據,就是要怎麼樣看待整個世界和自我。

《齊物論》講的是「物我一齊」的道理,「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這不僅僅是「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平等的一部分」理念,更深刻的涵義是「物和無沒有區別,物和我也沒有區別」。

莊子在《齊物論》中用「莊周化蝶」的故事所闡述的與我們後世文人的引用、假想、引申用意是有不同的。《齊物論》中的觀點更類似於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即所謂大空之境。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其實是否定萬物的自性,如果把這種「沒有自性」作為一種性態,那倒是萬物唯一的共性,就是「沒有自性」。而佛家又把這種「沒有自性」也稱為「自性」,又稱為「佛性」。

而「物我一齊」,則不管有無「自性」、什麼「自性」,反正大家都一樣。這就是莊子的「齊物論」,靡滅了萬物之間的區別。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從行文來讀,好像莊子的意思是,莊周這個人和蝴蝶是肯定有區別的,這就是大道的不同形態。而實際上莊子的意思呢?他們都只是道的不同形態。

莊周也好、蝴蝶也好,到底有沒有區別呢?是沒有的。這才是莊子的「齊物論」。

你看,這就是思想家思考問題和我們作為純讀者思考問題的區別所在。

而這個故事的重點其實根本就不在於莊子和蝴蝶有沒有區別,因為「物我一齊」是通篇的理論所在,莊周化蝶的故事只是用來佐證,而並非對這個基本觀點做出質疑,讓大家討論。

莊子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做到「物我一齊」,也就是要怎麼樣看待整個世界和自我。我們認識世界以及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法,就是「喪我」。

《齊物論》的核心不是齊物,而是「喪我」。

莊子所認識到的「我」,也並不是我們的肉身,而是寄居在我們這個肉身的精神上的「我」,也正因為是精神的,是可以自由離開肉體的,才有可能達到「逍遙遊」的最終狀態,讓我們在精神上完全自由,在認識上上升到普通人達不到的境界——得道。

黃庭堅《雜詩七首》詩云: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這是對莊子靈肉分離、物我一齊的深刻理解。

不管是什麼形態,都要切記「物我一齊」,擯棄「我」的特殊的、高貴的、不同的之類的妄念。「喪我」,就是「忘我」,要在精神上靡滅「自我」與萬物的區別。這樣才能與鯤鵬一樣,逍遙御風。

「莊周夢蝶」,並不是要讓大家搞清楚到底是真是夢,也絕非後世文人附加的各種浪漫故事。

莊子是提出一種精神思考,傳授給我們一種認識論。

認為他這種想法古怪,是完全沒入道家的門。

相關焦點

  • 從莊周夢蝶到齊物論,再到世界是否真實存在
    莊周夢蝶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有趣而又深奧的哲學命題。通過浪漫的想像力和令人迷幻提問,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區分真實與虛幻,以及生死物化的思考觀點。故事短小精悍,但引發的討論千百年來從未停止,人們在被莊子詩化哲學傾倒同時,也圍繞著背后豐富的人生哲學思考,誕生了諸多的文學作品和哲學思想。
  • 一分鐘了解玉雕典故《莊周夢蝶》
    這也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的哲學命題。此故事的寓意是什麼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思維和什麼存在?
    哲學研究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存在?哲學研究思維的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思維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包括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物質和思維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家拿什麼作為對象來研究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即哲學家看著什麼東西為對象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的特殊對象是共時體系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的任務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維和存在是如何存在。什麼思維?什麼存在?什麼樣的思維與什麼樣的存在?
  • 莊周夢蝶,極致的浪漫幻想!全新七夕時裝仙得不像話!
    莊周夢蝶,極致的浪漫幻想!全新七夕時裝仙得不像話!少俠們好呀馬上就要到七夕佳節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更是讓七夕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噢~少俠們想好和情緣一起穿什麼樣的情侶裝了嗎?用莊周夢蝶的浪漫想像與大荒伴侶度過最難忘的七夕!話不多說少俠們趕緊來一睹為快!
  • 朝運萊文化講堂:道家經典故事—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這四字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按照字面意思是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周。在現代成語中的解釋是比喻人生變幻無常。莊子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和浪漫的文筆,對自己化蝶和夢醒後蝶化己的事件進行描述,同時也提出了:人是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從莊子的筆下可以看出,關於自己變成蝴蝶沒有絲毫的不適。
  • 《莊周夢蝶》是一個浪漫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
    《莊周夢蝶》——一個浪漫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如果能早知道,該多好。這些年走過了許多艱難的路,我時常想起莊子的那則寓言《莊周夢蝶》。我常想,這世上有沒有人生來就徹悟人生,看透名利,崇尚自然,追求脫俗的境界。
  •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什麼是哲學思維?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了解了:康德哲學最著名的觀點-「二律背反」,介紹了洛克的主性質與次性質的概念,並且留下了一個思考題-在康德哲學的思維中我們應該如何描述時間與空間?
  • 莊周夢蝶在哲學和宗教上的深刻蘊含
    如果是前者,正如我們平常的理解,如果是後者,事情就嚴重了,因為莊周這個人和他的一生,不過是蝴蝶的一個夢境而已。西方曾有學者把莊子的這個問題當作一個悖論,認為無法論其孰是孰非。莊子的這個問題別開生面,不囿於所謂現實和夢境的窠臼,而是把現實和夢境等量齊觀,放在了一個同質而且平等的位置上。日常生活經驗給我們一個印象,現實生活是真實可感的,而夢境是意識的,是不真實的。
  • Ice Paper 莊周夢蝶 伴奏 beat
    Ice Paper 莊周夢蝶 伴奏 beat 伴奏請搜閒魚影音工作室下載試聽Ice Paper 莊周夢蝶,整張專輯都極其富有詩意。Ice Paper豐富的採樣以及使用方式,除了採樣了幾首動漫音樂讓人看出Ice Paper也是個「宅」(笑~),對巴赫作品的採樣也屬實太跳出一般採樣的思維,真是想不到。尤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賽馬》的標誌性二胡旋律6 356 356伴隨著Ice Paper用壓低的聲線唱著「給我燒 給我燒」,也猶如熊熊烈火一般有逼人之勢。
  • 創新思維的哲學心理學原理
    創新思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只有創新才能發展,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由創新思維驅動行為的歷史。人們從無數的創新方法總結和抽象出共性的方法論,再由諸多的方法論歸納出世界觀;或者學習某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推導出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哲學(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科)。
  • 哲學對現實生活,有沒有指導意義?
    幾乎每一個文科生從高中剛開始接觸哲學的時候都會有疑問,學辯證唯物主義有什麼用,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其實這裡談到的,應該也不僅限於「辯證唯物主義」這一個哲學流派本身,而問題關鍵在於哲學有什麼用。比如提到的《莊子》裡面的一些觀點,同樣也是哲學問題,同樣也是充滿思辨: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是我們做夢還是我們本身就處於夢中之夢。無用之用,也許本身才是真正的大用。對於現實生活的啟發或指導意義,哲學或許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很多科學的根基或許卻源於哲學思辨。這也不禁讓人想到很多學科的爭論都是從最基礎的一些問題談起。
  • 莊周夢蝶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會是蝴蝶呢?
    夢,在道家莊子哲學中充滿象徵意義,是其哲學的絕妙隱喻。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曾提到過兩個夢,其中一個就是莊周夢蝶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但是也有好多人都發出疑問,莊周為什麼偏偏夢見了蝴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呢?是有什麼寓意嗎?還有人文說不是兩個夢嗎?那另一個夢是什麼。
  • 普通人對哲學的誤解:哲學不是什麼?
    無論一個人是不是哲學專業的,或者是否涉獵過哲學類的書,相信也不會對「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感到陌生。但是不少人誤以為哲學就是朋友圈的心靈雞湯。不是哲學專業的,總是想找個讀哲學的問個究竟。但今天我們換個角度,談談哲學不是什麼。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 從莊周夢蝶與那些象徵愛情的特殊意象裡,體會「物化」的浪漫
    這就不得不從「莊周夢蝶」說起了。「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在這裡提出了個「物化」的概念。那什麼是物化呢?
  • 莊周夢蝶的一些詩句感悟
    莊周與蝴蝶又有什麼分別呢?莊周的「蝴蝶夢」就像那隻栩栩飛舞的蝴蝶一樣讓人夢魂牽繞,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使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醉,此後「夢」與「蝶」交織在一起,以其迷離的夢幻色彩為歷代遷客騷人所吟唱,這一文學意象也變得越來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文人們雖然對蝴蝶有大量的描寫,但把蝶與夢聯繫起來演繹莊周夢蝶的故事,藉此抒懷的,應首推梁簡文帝蕭綱。
  • 莊周夢蝶: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齊物論》裡莊周夢蝶的寓言與其蘊含的「物化」哲學,這個理論將會告訴我們:人類根本無法確定人生和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內容的開始還是讓我們回到之前提到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題上來,如果你看到一個正要自殺的人。本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你該不該去救他?
  • 中國的「道」和西方的「物自體」:中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差異
    比如一面用白漆刷成的牆,人們只能看到白顏色的牆,牆的白色和人的感覺有關,人的認識只是感覺中的牆,並非牆的本身(物自體);至於感覺之牆的背後是什麼,人們無法知道。換言之,感覺之牆是「現象界」,而非「物自體」,「物自體」雖然存在,但超出人的認識範圍。
  • 哲學是幹什麼的或者哲學研究的是什麼?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誰誰有自己的處世哲學,或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但是哲學究竟是做什麼呢?或者我們所說的哲學,它究竟研究的是什麼呢?是不是你口中所說的那種生活雞湯式或唯我唯利的哲學呢?下面是我個人的小看法,一起和大家分享下。
  •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這個時代研究哲學適逢其時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  在今天這個時代研究哲學適逢其時  7月17日,3000餘人在北京八寶山冒雨送別著名學者、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  中國青年報:東方文明和西方思維方式,很不一樣。中華文明貢獻於世界的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在您看來是什麼,可以一言以蔽之嗎?   陳來:一戰時,梁啓超去歐洲,一個外國人說:「你來幹嗎?」梁說是去學習,可對方說:「你還來學習什麼?我們還等著你們來救我們呢!」西方人總是說得比較誇張,但他的心情也可能是真的,反映了當時西方人的一種反思——他們覺得自己的文明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