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道家莊子哲學中充滿象徵意義,是其哲學的絕妙隱喻。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曾提到過兩個夢,其中一個就是莊周夢蝶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但是也有好多人都發出疑問,莊周為什麼偏偏夢見了蝴蝶,而不是其他的生物呢?是有什麼寓意嗎?還有人文說不是兩個夢嗎?那另一個夢是什麼。有人說另一個夢中或許藏著輪迴的秘密。這些讓我也是很是好奇,我們今天就倆看一下這兩個問題。
《莊子·齊物論》有兩則關於夢的寓言,其一為「大聖夢」,莊子呼籲大覺,這個大覺者恰恰是真正意識到「人生如夢」者;其二為「蝴蝶夢」,莊子呼籲不要醒來,這個「不辨夢覺」的愚者也許才是真正的智者和覺者。其中一個夢——蝴蝶夢,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莊周夢蝶」。說的是當莊子的夢為蝴蝶時,莊子已然成為蝴蝶,其本人隱去,所以在「蝴蝶夢」中,此時只有蝴蝶,沒有莊子。而當莊子醒來時,卻只發現了自己而沒有發現蝴蝶。此時的莊周猛然遇到一個困惑,到底是莊周的夢是蝴蝶還是蝴蝶的夢是莊周呢?莊周思來想去也沒找到答案。
至於為什麼會是蝴蝶。我想大概是因為在苗族傳說中先祖姜央由蝴蝶媽媽所生,因此苗族文化中有蝴蝶崇拜。苗族最盛大的祭祀活動鼓藏節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祀蝴蝶媽媽。結合莊子是楚人及苗楚文化同源,筆者認為莊子本人也受到了苗文化影響,具有蝴蝶崇拜。所以莊子才會把蝴蝶這種略顯普通的動物作為主角寫入寓言。
另一個夢就是「大聖夢」,這個人生大夢卻很少有人知道。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寫到長梧子與瞿鵲子兩位高士的對話,長梧子以夢覺為喻,說出此一番「人生如夢」的哲理來,他舉出「麗姬先哭後笑」這一歷史典故。當我們在夢裡飲酒作樂時,此時的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夢中;當我們在夢裡悲傷哭泣時,此時的我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夢中。換言之,夢境與現實沒什麼區別,夢境中的我們沒辦法證明自己在夢中,否則就不會有喜怒憂樂之感。
不得不感慨莊子真是眼界開闊。是啊,人生如夢,大家都在夢中。既然是們個,那我們便都不必較真,如此才能獲得自在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