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合康新能(300048,股吧)公告稱,控股股東上海上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豐集團)、股東劉錦成籌劃轉讓2.09億股上市公司股份給美的暖通。同時,根據表決權委託協議,公司實控人葉進吾以及上豐集團還將所持有的5574.73萬股的表決權,委託給美的暖通行使。
交易完成後,美的暖通將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將成為上市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何享健將成為新實控人。
股權結構顯示,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直接持有美的集團0.64%的股份,並通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美的集團超過30%的股權。而此次接盤方美的暖通方面,美的集團持股90%,餘下10%由佛山市美的空調工業投資公司持有。
此次交易總作價為7.43億元。而美的暖通進入合康新能後,將替換並提名合康新能4名非獨立董事,而總經理和財務總監重要職位,也將由美的暖通提名候選人。
除此之外,在股權交割日起6個月內,新控股股東還將對合康新能相關資產和業務進行梳理,並確定是否對合康新能相關資產或業務進行剝離。
數百億商譽無礙美的集團收購步伐
美的集團指出,合康新能的核心業務包括工業變頻器、伺服系統,屬於電氣工控領域,是工業網際網路架構中與工業自動化緊密相關的核心控制系統。隨著中國的工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在產業升級、節能改造以及國家開始大力推動包括工業網際網路在內的新基建背景下,工業變頻器與伺服系統正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合康新能的高、低壓變頻器有助於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調的變頻化進程,提升對傳統定頻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藉助美的集團在暖通、樓宇控制領域的優勢資源,將進一步拓展新的應用領域。
身背近290億元商譽的美的集團依舊沒有停下收購的腳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粗略測算,此次交易中合康新能每股作價約為3.56元,相較於其3月25日收盤價3.38元/股溢價5.3%左右,屬於低溢價收購,這對於美的集團而言,風險相對較小。但如何化解自身商譽,仍然是美的集團無法迴避的一道題。
美的集團自成立以來經歷數次重大收購。從2008年(持股28.94%,成為第一大股東)開始收購小天鵝,到2014年,美的集團持有小天鵝超過52%,併購小天鵝的商譽,不過小天鵝2014年-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6.98億、9.19億、11.75億、15.06億,複合增速21.20%,自由現金流長期高於淨利潤,因此當年13.6億的溢價實際已經收回,並無減值風險。
2016年,美的併購東芝家電子公司TLSC,形成近27億元商譽。目前暫不知曉是否需要計提TLSC商譽減值的準備。
構成美的集團商譽的最主要部分是來自於2017年初完成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形成商譽約222億元。根據庫卡2018年的財報數據,2018年稅後利潤僅為1660萬歐元,與上年相比暴跌81.2%,不過昨天,庫拉公布了2019年財報,去年公司營業收入31.9億歐元,同比下降1.5%;息稅前利潤(EBIT)為4780萬歐元,同比提高39.4%。
目前受到疫情影響,各個行業遭受巨大衝擊,尤其是國內汽車市場產銷的斷崖式下跌,可能會對庫卡未來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美的收購庫卡形成的商譽會否減值,未來也需要密切關注庫卡的業績變化。
收購標的合康新能2018年曾因商譽減值虧損近2.4億
反觀美的收購的標的合康新能,和美的相比整體規模較小,公司三大主營業務為節能設備高端製造業、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及運營產業、新能源汽車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其中公司在工業變頻器領域較為領先。
不過在2018年,由於出現4.2億元的商譽減值,導致合康新能2018年淨利潤虧損2.39億元。而根據合康新能此前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05億元,同比增長8.15%;淨利潤2360萬,同比增長109.95%,每股收益0.02元。經歷2018年的商譽減值後,公司營收似乎逐漸回歸正軌,但以目前不到4元的股價,其市盈率仍有177倍。鑑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上半年公司財務數據或將繼續面臨考驗。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