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仍然記得在2014年亞運會的男子撐杆跳決賽賽場上,我國的撐杆跳運動員薛長銳造就了一個直到今天也經常看到的段子,面對記者採訪時詢問,他對日本對手的看法時他脫口而出:「因為我的對手是小日......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選手。」這句的話大概只有我國國民能體會其妙處吧,而對於薛長銳的話我國網友總結道:脫口而出代表了我的立場,欲言又止代表了我的素養。
而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來我們對於「小日本」這個印象有多深了。而關於小日本這個錯號的由來最早可以追述到抗日戰爭時期,對於在我國土地上無惡不作的日本人我國民眾自然是相當敵視的,再加上當時的日本兵平均身高十分低,於是就有了這麼個帶著仇視和輕蔑雙重含義的稱呼,直到今天我們也會把日本叫做小日本。而所有上過戰場的老兵在回憶時都會說日本兵很矮,那當時的日本兵的身高到底有多矮呢?
而我們在翻看很多的老照片的時候,能很明顯的看出二戰時的日軍比一般人要矮上一截。而根據統計的數據,我們能知道當初的日本兵平均身高一般是150cm到160cm。像一米六這種都算高的了。而日本在二戰時的徵兵中有著對士兵身高的分級,155釐米以上素質優秀的屬於最高等級的甲等士兵,會被編入主力甚至是精銳部隊中,而身高達到了要求但素質差一點的屬於次一點的乙等士兵,在往下一米四五到一米五的就是丙等了,而連一米四五都不到的肯定就是最末尾的丁等了。
而現實中我們真的很難想像145釐米以下的人當兵了,畢竟現在我們身高低於一米六基本就杜絕了當兵的路子了,而一米四五的士兵,在作戰能力上肯定存在各種先天的硬傷。而我們也能從當時的老照片中知道,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畢竟小日本是真的很「小」。
而那個年代日本人身高偏低的原因是因為孩童缺乏營養,當時的美國經濟比較強力,再加上農畜漁等方面發展比較好,所以夥食比較好的美國人那時基本都比較強壯,而相比於小日本我們基本都叫美國大兵。而反觀日本,當時受軍國主義影響,全國人都在多年勒緊褲腰帶準備戰爭,天皇又下了禁肉令可以說為了發動戰爭日本的國民生活水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相當低,而孩童在成長過程中吃不好自然也長不高,這也導致了日本發動二戰時招的兵一個比一個矮了。
而除開營養這個主要原因外還有基因這個決定性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在現代基因理論中我們普遍認為白人有著比黃種人更高的基因,而這也就導致了白種人的身高能輕易超越黃種人。
而之後士兵在戰爭中的身高劣勢還是體現出來了,面對士兵個頂個的矮這種情況,日本當局也是做出了一定的舉措,而到了今天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也達到了正常的水平,已經和國際平均身高接軌了,而兩米以上的高個子也是有的,像什麼一米四的「小人族」自然是很難出現了。但我們叫日本為「小日本」可不是僅僅因為他們矮,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和戰後的態度,才讓我們對他們一直保持著這個充滿了敵視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