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身高問題比較看重,但是身高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的事情,所以即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讓自己長高多少,除非能夠在出生之前就改變自己的基因,不然就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高。身高基因對於不同人種來說有著很大的差異,並且因為長期飲食習慣的不同,每個人種之間的身高基因在千百年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相比歐美人,東亞地區的人普遍都要矮一些。就算是到了今天,東亞地區的人和北歐地區的人在身高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北歐人的平均身高在1.8米左右,而東亞地區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7米左右。
在過去我們稱日本為「倭國」,稱日本強盜為「倭寇」。本來倭字在中國文化中不是指的矮,只是指的國家名,但是後來日本被賜為「倭國」之後,因為日本人身高太矮了,所以倭字才有了矮這一層含義。
日本人的先祖本來就挺矮的,所以基因上日本人的身高就不高。加上後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中主要是吃素,身體在長期的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之後,日本的升高就沒有怎麼變,所以就很矮。同時因為日本屬於島國,壞境比較閉塞無法和其它人種的人就行交流,所以日本人的人種一直沒有得到改變。
古時候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甚至不到一米五,雖然當時中國人的身高也不高,但是和日本人相比,中國人的身高就高了很多,因此倭國的人倭人在中國人看來就等同於矮人,從那時起日本人矮的印象就被刻進了中國文化。
進入近代之後,日本開始了近代化,制定了種種當時比較先進的政策,在國力發展起來之後,日本人的生活條件也變好了,所以從那之後日本人的身高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日軍的徵兵規定中就有提到,如果日軍的身高超過1.5米,且各項指標達標,那麼這些日軍就是部隊中的甲種兵。
二戰是日軍為了彌補自己的身高問題,就把三八步槍的槍身設計的特別長,這樣日本士兵在拼刺刀的時候就能夠用更長的武器來縮小和敵人的身高差距了,所以當時日本士兵很多人的身高都沒有三八步槍高,可以說是矮出了新天地,小日本真不是亂叫的。
侵華戰爭中,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大概為1.55米,於是中國人就叫那時的日本人為「小日本」。二戰之後,日本政府為了改造日本人口,在人口恢復計劃中,讓日本女性去和駐日美軍發生關係,所以如今在日本社會中有很多混血兒。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史無前例的大戰,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殺戮,它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大的劫難。
《二戰全史》被稱為迄今為止關於二戰內容最全面、視角最豐富的歷史讀物。不僅從宏觀上講述戰爭,如波蘭閃擊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諾曼第登陸等等。書中還附帶百餘幅二戰中珍貴歷史照片,方便讀者們切身感受當時之情況,擁有極強的代入感。
《二戰全史》全冊共4本,分為上下兩篇,性價比只有那麼高,如果你感興趣,不妨點擊下方橫條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