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十三市擬人眾生相出爐 南京是個"英俊小生"
南京是英俊小生,蘇州是捏著團扇的溫婉女子,鎮江是個端著醋缸的婆婆,宿遷是舉著大鼎的大力士……如果把江蘇的十三座城市擬人化,你會把他們描繪成什麼模樣?
昨天下午5點左右,@南京發布發布了一組江蘇十三市的手繪照片,才半個小時便引來了上百次的轉發,網友們紛紛讚嘆手繪畫古韻撲面,我大江蘇美不勝收。但也有網友看後納悶,為何代表常州女子的身邊要放一隻蘿蔔?為何代表淮安的男子看著竟像寧採臣……
江蘇十三座城市的眾生相出爐
喜歡你家鄉的形象嗎?
昨天晚上5點左右,@南京發布發布了一組名為「江蘇十三市眾生相」的手繪畫,不到半個小時,便獲得了上百次轉發,不少網友點評道古韻撲面,我大江蘇美不勝收。記者點開發現,在畫作中,江蘇的十三座城市均被擬人化,變成了各具特色的男女。比如,南京被畫成了一個臉盤圓圓的英俊小生,而蘇州是一個拿著團扇的溫婉女子,鎮江是端著醋缸的婆婆,而宿遷則是舉著大鼎的大力士,南通是個憨憨的漁家女,淮安是個青年書生,手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條幅..……
記者搜索發現,這些畫作最早在去年就出現了,為網友梳筠所繪,之前在網上流傳時就受到好評。但遺憾的是,幾番輾轉,記者未能在截稿之前聯繫上他。
有網友還特地在代表各城市的人物下方,配發古詩一首。比如,南京小生的下方便用了劉禹錫的《石頭城》;而蘇州則用了張繼的《楓橋夜泊》;鎮江用了辛棄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京原來是個臉盤圓圓的小生有學者說他的服飾叫幅巾深衣
有網友發現,雖然畫作的主人公都是年紀相仿的男女,但繪畫者在人物的服飾、髮飾甚至包括輔助物品中,還是注入了各個城市的特點。南京:代表南京的英俊小生,他身著藍色直筒長袍,頭上以一條帛布束髮,雙手平放胸前作含笑狀。有網友認為,男子的帽子很醜。不過,研究文化的網友@葛嶺山人告訴記者,這帽子其實叫做幅巾,是一種很儒雅的裝束,在宋明時期十分流行,常見於士大夫群體。而身上的長衫叫做深衣,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通常是穿深衣的時候帶幅巾,在明代有幅巾深衣一詞」。徐州:代表徐州的則是一名手舉漢旗的英武男子。眾所周知,徐州是劉邦故鄉,也是其發跡之地,兩漢四百年間,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一直是漢文化的重鎮。宿遷:代表宿遷的是一個扛著大鼎的力士,暗扣宿遷是霸王故裡項羽家鄉。淮安:代表淮安的是一個書生打扮的男子,手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條幅。有網友發現,這服飾正是寧採臣的打扮。@葛嶺山人介紹,這種服飾是明代士子的常服,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對應了總理故鄉。無錫:端著茶壺的妙齡女子,暗合紫砂茶壺是無錫特色。南通:笑眯眯的漁家女,暗合南通水產豐富鎮江:抱著醋缸的婆婆,鎮江香醋不用多說。
為何揚州看起來像是蘇州的長輩
學者解釋是明清的蘇州隋唐的揚州
但也有網友看後不解,為何揚州看起來像是蘇州的長輩?為何常州女子的身邊要放一隻蘿蔔?為何代表鹽城的小夥子頭上長了角?蘇州:代表蘇州的是一個溫婉的女子,暗合蘇州小橋流水江南閨秀的特點。揚州:是彈著樂器的少婦。揚州古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器了得。不過,有網友納悶,為何揚州看起來像是蘇州的長輩?@葛嶺山人認為描繪的是明清的蘇州,隋唐的揚州,服飾頭飾方面也是如此。鹽城:代表鹽城的是一個背著鹽的小夥,讓人不解的是,這個小伙頭上長了兩隻角。@葛嶺山人介紹,鹽城是麋鹿之鄉,小伙頭上是鹿角。 連雲港:是一個划著船的小姑娘,不過,船下方的文字標著「雲」。有網友解釋,這是說明小姑娘坐的是祥雲,不過,為何連雲港與祥雲有關,@葛嶺山人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常州:一個正在打盹的姑娘,身旁還有一個蘿蔔。有網友十分納悶道,蘿蔔是南京特色呀?對此,常州網友小球球解釋道,蘿蔔乾是常州特產。
對於這十三幅人物畫,研究繪畫的許先生認為,從排線上可以看出繪畫者有素描的基礎,不過線條方面上,有些地方還不十分老到,「總的來說,還是十分有意思的一組作品。」(叢秋芬)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