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411 字
閱 讀 需 要
10 min
不太了解江蘇的人可能會疑惑,「江蘇十三太保」「散裝江蘇」到底是什麼梗?不管是春秋戰國,還是秦漢唐宋,在以中原大地為正朔的歷史長河中——一句「偏安南方」,訴說了錢有時候並沒什麼用的憂傷。煙籠寒水月籠沙,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個後主那個後主,總是聽到來自黃河流域的呼聲:過了長江都很弱。所以,以如今江蘇為代表的南方,在漫長的時間裡,總結起來大概三點:1.什麼泰伯奔吳衣冠南渡宋朝南遷……被排擠的和被打敗的都向南跑。於是南京第一次被叫做京。江蘇安徽兩地,當仁不讓成為直隸。哦,還包括上海。——現在在上海的安徽人,亦可以說一句,咱們600年前都是直隸人。在當時的江蘇境內,一共有7府,從中可以看出一點後來的格局。其中江南5府,分別是應天府(南京)、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鎮江府。也別小看了江北二府。在大運河的加持下,揚州和淮安成為漕運重鎮。不僅城市發達,淮揚菜也名揚天下,什麼煮乾絲獅子頭,明朝皇帝都好這一口。朱棣篡位後,帶著烤鴨去了北京,南京成了陪都,直隸也成了南直隸。但我們要指出,南直隸的地位雖然下降了,但是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並沒有降低。一是繼續有錢。工商業發達,房價當然也是全國最高的。二是教育發達。在考試這種事情上,江蘇從來沒怕過誰。什麼陳圓圓,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比後宮嬪妃的存在感高多了。作為陪都的南京,保留了「京」的稱呼,亦保留了六部。城市格局劃分,現在看來也很是熟悉和親切。當時南京下轄:江寧、上元、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溧陽。所以說,當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句容與南京有著緊密的關係。然後,江南布政使這個職位,又被分成了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兩個並立。——掐指一算,此乃分省之兆。怎麼分呢?左右,應該是豎著分。嗯,不顧長江的阻斷,就要豎著分。你江南不是富庶嘛,橫著分還得了,必須豎著分。是的,到了康熙六年,江蘇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茫茫歷史中。所以說,江寧、蘇州歷史久遠,但「江蘇」並不是。奇怪的是,江蘇布政使駐蘇州府,安徽布政使卻駐江寧府。而且江蘇、安徽兩省的鄉試,始終在南京的江南貢院舉行。到了乾隆時期,安徽布政使終於從江寧去了安慶。兩個世紀後,安慶又帶著餛飩回到了南京。
同時,江蘇布政使卻變成兩個,一個駐江寧府,一個駐蘇州府。——這也開啟了江蘇這對字面上的德比,南京和蘇州誰更厲害一點?比如說,後來江蘇巡撫駐紮在蘇州,那麼蘇州就相當於省會了。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在江寧,這麼看江寧的地位要更高一些。我們從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說起,當時首都定在南京,南京和上海分別獨立於江蘇,成為南京特別市和上海特別市。江蘇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解放後,江蘇又被劃分為三塊:
分別是蘇北行署區(駐泰州,後駐揚州)、蘇南行署區(駐無錫)和南京直轄市。——沒錯,南京在歷史上當過首都、陪都、特別市、直轄市、省會……角色扮演非常豐富。
1952年,為了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和泗洪劃給了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給了安徽。打開地圖就可以看出,正是因為盱眙歸了江蘇,所以才使得天長被高郵、儀徵、六合、金湖、盱眙包圍,形成了深入江蘇內部之狀。——這就是天長深入江蘇的原因。不是它想深入江蘇,而是它的小夥伴盱眙劃給江蘇導致的。首先是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和南京直轄市合併成江蘇省,省會在南京。
同時,除了南京之外還有5個省轄市,分別是: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以及8個專區:徐州、淮陰、鹽城、揚州、鎮江、蘇州、松江、南通,專區下轄N個縣和縣級市。
所以側重再提一下,雖然上海在民國時期就脫離了江蘇。
1958年至1959年,松江專區的9個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劃給上海。上海的面積因此擴大了好幾倍。
——上海跟江蘇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跟南京和安徽一樣說不清道不明。後來專區又變成地區,逐漸成為一種行政區劃,最終演變地級市。
可以回過頭看一下1953年調整後的格局,比如無錫、常州只是省轄市而沒有地區,揚州、鎮江等則是只有地區沒有省轄市,而徐州、蘇州、南通則又有省轄市又有地區。直到1983年,經過重新分配,江蘇基本成為了現在的格局。首先看蘇北:設徐州、淮陰、鹽城,連雲港4個地級市。
連雲港有一段時間屬於山東,1953年劃入江蘇屬於徐州專區,1962年成為省轄市,最終在1983年獲得了徐州、淮陰的部分地區,成一個地級市。
「年輕」的宿遷市,1996年才從淮陰獨立出來成為地級市,而淮陰市在2001年改名淮安市。
宿遷和淮陰的關係有點複雜?沒有,遠沒有蘇中揚泰的情況複雜:
1983年的調整後,蘇中只有南通和揚州兩個地級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會揚州屬於泰州,一會泰州屬於揚州。糾纏不休多年,1983年大調整,泰州屬揚州市。但到了1985年,泰州市成為江蘇省計劃單列市。
揚泰,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誰家的早茶最正宗無法說得清。
直到1996年,才真正「揚泰分設」,縣級泰州從揚州市劃出成為地級泰州。
但揚泰早茶的名頭,往後多少年,也都是無法分開講的。
簡單說,就是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5個市,怎麼分配鎮江地區和蘇州地區的各個縣,組建屬於自己的地盤。
鎮江地區包括了:丹徒、丹陽、揚中、句容、高淳、溧水、武進、金壇、溧陽、宜興。蘇州地區包括了:江陰、無錫縣、吳縣、吳江、崑山、太倉、沙洲(張家港)、常熟。
南京,除了原有的六合、江浦、江寧之外,分到了鎮江地區的高淳和溧水。
無錫,分到了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以及鎮江地區的宜興。
再後來,便是縣變縣級市,縣級市變區,大家都親身經歷了。
據稱,句容和沙洲(張家港)是1983年地區調整中的關鍵。
有人云,如果當初無錫要了張家港,那麼常州就會要宜興,金壇就會屬於鎮江,而句容則會劃入南京。
從啟東圓陀角壯觀的三水奔騰交匯,到豐縣首羨鎮的歲月靜靜流淌,10餘萬平方公裡了如指掌。在此南京S6如火如荼建設之時,在這南北沿江、連淮揚鎮鐵路大幹特幹之時,城市的邊界會逐漸模糊。就像早茶是屬於揚州的,也是屬於泰州的,鴨血粉絲是屬於南京的,也是屬於鎮江的。但每一個江蘇城市,甚至是江蘇的縣級市,都在內心深處,保留有著一種倔強。
當他們決定集中力量支援湖北時,我們看到,他們已凝聚成了一個「蘇大強」。
經公眾號「南京有個號」(微信ID:njxz365)授權轉載。
足不出戶學歷史
果粒歷史優惠加碼
只需9.9元,聽一個月的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專題歷史小課
最新圖書導讀……
老會員續訂可享優惠
長按下方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點擊下方圖片一樣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