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GDP情況。
作為備受關注的經濟大省,江蘇的一舉一動都觸發著市場敏感的神經。
同樣,江蘇有著全國最為發達的區域經濟帶之一蘇南經濟圈和較為均衡的地級市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江蘇上半年的經濟表現。
總體上看,江蘇上半年全省GDP總量是4672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9%,增速位居東部沿海第一位。
在絕對值上,上半年江蘇與第一名的廣東距離相比去年縮小了不少。
下面看看十三太保們各自表現吧:
蘇州
蘇州依舊毫不意外的保持領頭羊的位置,GDP總量同比去年減少了近500億元(名義,以下同指),這在今年的當下尤為難得。
有一點需要注意,今年第一季度蘇州GDP實際增速是-8.3%。
按目前情況看,上半年的GDP基本與去年持平,也就意味著二季度蘇州GDP實際增速是在8%以上的。
這說明當地復工復產的情況形勢較好。
2019年蘇州的GDP是19235.80億元,此前市場預測2020年邁入2萬億俱樂部大關根本沒有難度,誰知道今年發生了這種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蘇州2020年實現2萬億元的目標還能實現麼?
根據二季度的表現看,蘇州的這個目標應該還是可以完成的。
南京
今年一季度數據公布的時候,南京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城市,但上半年總的數據是減少的,說明二季度南京表現並不及預期。
不過省內老二的位置暫時無慮。
南通
南通上半年著實風光不少。
先是長三角對接上海的機場獲批,接著轄區大幅度調整。
這個被譽為上海後花園的城市似乎正在重新迎來其歷史上的輝煌。
名義增量上,南通是十三太保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城市,這給了南通不少的信心。
2019年南通的GDP是9383.40億元,尚不及其鄰居蘇州的一半,原本今年的目標是衝擊1萬億俱樂部,不過按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有難度。
去年南通的GDP是在同比6.2%增速的基礎上取得的,即便今年依舊保持這個增速(實際上基本不可能),預計GDP總量為9965.17億元,離萬億大關還是差之毫厘。
蘇北五市
五市中,名義增速下滑最多的是徐州,達到了-13.18%,這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大的。
名義增量減少了466億元,要知道這是在基礎總量3000億元的情況的減少值。
儘管蘇州名義增量減少的更多達到了498億元,但人家的基礎可是9000多億元!
所以徐州要抓點緊了。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鹽城和淮安兩市。
今年的意外情況對於蘇北各市的經濟影響目前看來,恢復時間可能需要更久。
幾家歡樂幾家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