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為「核」遇襲?

2020-12-15 湖北日報

據@環球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6日援引伊朗Press TV消息,當地時間3日晨間,一名45歲男子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遭槍擊身亡,其身份為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其援引的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且無法確定網上視頻是否與所傳槍擊案有關。

目前,以色列方面尚未對此作出回應,以色列媒體也未對有關「摩薩德」官員遭槍擊進行報導。

分析認為,此事件與伊朗核科學家遭刺殺有關。

今年以來

伊朗國防事業損失巨大

接連痛失兩位重要人物

年初

聖城旅指揮官

蘇萊曼尼被襲殺

一時間

海灣上空烏雲密布

美伊戰火一觸即發

年末

高級核物理學家

法赫裡扎德被暗殺

國際輿論一片譁然

中東局勢波詭雲譎

此次暗殺行動

幕後黑手意欲何為?

中東會否兵燹四起?

核科學家身遭不測

11月27日,伊朗著名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刺身亡。

穆赫辛·法克裡扎德

該事件共有62人參與暗殺行動——其中12名殺手,50名後勤人員。整個行刺活動中,他們的表現可謂訓練有素、組織性強、武器先進,並且背後有強大的情報系統作支撐。

據了解,法赫裡扎德被稱為「伊朗的奧本海默」,這意味著如果伊朗成功發展出核武器,那麼他就是當之無愧的伊朗核彈之父。

作為幾十年來伊朗核計劃的高級別人物,法赫裡扎德與相對比較高調的蘇萊曼尼不同,此人幾乎不出現在公共場合,基本沒有公開演講的記錄,伊朗媒體也幾乎沒刊發過他的照片,他的實驗基地也作為禁區拒絕他人拜訪,絕大多數伊朗人也是在2008年他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時,才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由此可見,要暗殺這麼一個如此低調以及行蹤隱秘的人,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然而據媒體報導,這場行動整個過程僅3分鐘,現場沒有出現兇手,襲擊全部是由遠程控制的武器完成,12名殺手全身而退。

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國家情報機構「摩薩德」要為此負責,並暗示美國也參與其中。對此,以色列予以否認,美國保持沉默。

耐人尋味的是,伊朗核項目其實早已邁過需要依靠個別科學家的階段,幕後策劃者剷除法赫裡扎德,難道僅僅為了延遲伊朗的核計劃?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行動的真實目的可能是想「暗殺」掉伊核協議,並進一步擠壓伊朗與美國新政府未來的外交接觸空間。

據了解,伊核協議屬於上一屆美國政府歐巴馬總統和拜登副總統的政治業績,而且剛剛贏得大選的美國新總統拜登,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復活」該協議。

伊核協議屢遭破壞

所謂伊核協議,是指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該協議經過長達10年的艱辛談判,並於2015年7月20日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成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維護了國際與地區的和平穩定。

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不發展核武器並自覺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核查。與此相對的,國際社會將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軍事制裁,保障其經濟紅利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利。

至此,伊朗核問題實現軟著陸,伊朗方面一直嚴格遵守協議規定,歐美國家也陸續解除部分制裁,雙方局勢一度緩和,出現了向好的趨勢。

然而好景不長,該協議從誕生之初就受到了美國國內部分議員和以色列的憎惡。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於2018年5月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甚至不斷追加對伊朗的單邊經濟和軍事制裁,希望通過「極限施壓」撕毀該協議,導致伊朗方面經濟遭受重創,大宗商品石油出口受到極大限制。

2018年5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川普展示他籤署的總統備忘錄。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近日也呼籲美國政府不要重返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作為對制裁回應,伊朗於2019年5月開始,分5個階段逐步減少對伊核協議的履行。

今年1月3日,美國空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機場,炸死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等人,成為伊朗進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的導火索,放棄了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

這意味著,伊朗核計劃在事實上已經不受任何限制。

卡西姆·蘇萊曼尼

隨著法赫裡扎德的遇害,伊朗更進一步,決定開始提升其鈾濃縮豐度至20%,作為復仇手段。從理論上來說,能夠生產出20%豐度的濃縮鈾,就能生產出90%豐度的武器級濃縮鈾。

12月4日,路透社援引一份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獲得的機密報告稱,伊朗已通報該機構,計劃在納坦茲核設施工廠安裝IR-2m型離心機。伊核協議限定伊朗使用IR-1型離心機,IR-2m型離心機運轉速率是IR-1型的4至5倍,能提高生產濃縮鈾的效率。

儘管伊核協議命運多舛,屢遭破壞,但是伊朗始終沒有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多次表示所有中止履行協議的步驟均可逆轉。這是因為,伊朗不希望授人以柄,背負國際壓力,通過留有挽救協議的餘地,既可博得國際社會同情,又能最大程度團結伊核協議各方,達到打破美國制裁的最終目的。

事實上,國際社會也一直聲援伊朗。針對美國這一霸凌主義行為,中國、俄羅斯,甚至是美國的「小夥伴」——英國、法國和德國,均表示反對,認為應該維護伊核協議有效性,並呼籲美國「重新進群」並遵守協議。

中東局勢暗流湧動

中東地區由於宗教矛盾、國家齟齬、歷史糾葛、外部插手等多重原因,歷來被視為矛盾衝突的火藥桶。伊朗會發動全面戰爭,導致中東戰火四起嗎?

早在年初,伊朗為替蘇萊曼尼之死討回公道,僅僅是發射數十枚飛彈襲擊駐伊拉克美軍基地,未造成美方人員傷亡。據美媒報導,該美軍基地提前就收到警告,早早疏散了人員。

因此該事件發生後,伊朗更加有心無力。儘管國內群情激憤,希望通過戰爭手段報仇雪恨,但是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卻在隨後的聲明中未表明「誓言復仇」的態度,反而強調了「戰略耐心」的重要性。

一名抗議者在示威遊行中手持莫森·法赫裡扎德照片。

伊朗很清楚,如果通過軍事手段進行回應,那麼川普政府就有足夠藉口進行軍事幹預,襲擊伊朗。就在11月中旬,據《紐約時報》稱,川普曾詢問過顧問能否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但被顧問勸阻。

此外,兩個月後即將就職的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對待伊核協議的態度與川普相比則是大異其趣,不僅更為支持,還允諾解除部分制裁。這也是伊朗暫且忍耐的部分原因。

然而,不管伊朗如何忍氣吞聲,將報復手段限定在可控範圍之內,該事件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為中東局勢增添更多變數,讓本已烏雲密布的天空更加昏暗。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來,美英等西方國家及以色列,頻繁使用定點清除這一刺殺手段,來代替大規模軍事行動。而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掌握無人機等遙控武器技術,彼此敵對的國家將上演更多斬首行動、突襲暗殺等事件,進入「不宣而戰」新常態,為地區和國際局勢帶來更多衝突和動蕩。

而總有一天,當某些國家忍無可忍之時,便是秋後算帳之日,勢必打破地區平衡,燃起戰火。

來源:湖北日報綜合新華社、新華國際頭條、俠客島、海外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參考消息、@環球網、海客新聞等

編發:陳映午

相關焦點

  • 3日內,兩大重量級人物遇襲,伊朗開戰在即,美國以色列等著瞧
    近日,伊朗和以色列由於暗殺事件飽受國際社會關注,據報導,在伊朗「核彈之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之後不久,該國再次遭到重創,令伊朗上下無比憤怒。據悉,當地時間11月29日晚,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也遭到了無人機的打擊,最終死亡。
  • 被暗殺的人伊朗連名字都找不到,美:為擁核找藉口
    文丨西樂 審丨高靜伊朗高級核專家之死不僅讓伊朗國內悲憤聲一片,也震驚了世界各國。此後,伊拉克媒體報導稱,在伊核專家被暗殺後的兩天,一位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也被無人機暗殺。伊朗在借勢發揮,為其擁有核武器找藉口?在伊拉克媒體報導了沙赫丹遇襲事件後,曾經有外國媒體認為這可能與駐紮在伊拉克、敘利亞邊境附近的美國駐軍脫不了干係。而軍用無人機的登場也讓這一事件是「美國操縱」的可信度變高。畢竟在2020年初美國就是通過無人機對蘇萊曼尼進行刺殺的。
  • 蘇萊曼尼遇襲身亡近一年 伊朗重申將報復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阿拉伯半島電視臺報導,在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遇襲身亡近一年之際,當地時間1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會見蘇萊曼尼家人時,重申將對此事進行報復的承諾。報導稱,哈梅內伊表示,美國將為其在巴格達機場附近擊殺蘇萊曼尼一事付出代價。據報導,根據哈梅內伊的說法,在蘇萊曼尼遇襲身亡後,上萬伊朗民眾遊行示威,給了美國一記「沉重的耳光」;用彈道飛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美軍基地,是伊朗給美國的「另一記耳光」。
  • 國際關係丨沙特提議伊朗就涉核問題談判與海灣國家磋商,遭拒
    該協議的達成意味著伊朗在涉核問題上將更加謹慎,不能大張旗鼓搞核建設,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被美國和一些其他敵對國家煽風點火進行制裁。 但是就在2018年5月,原本為促成《伊核協議》而奔走呼號搖旗吶喊的美國,卻率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這也讓幾年來處處被擠兌和壓抑的伊朗也按捺不住心裡的委屈,開始頻頻出動自己的力量,大力發展自己的軍事戰鬥力。
  • 核武計劃領頭人遇襲身亡 伊朗向左還是向右
    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拍攝的法克裡扎德遇襲現場。伊朗國防部稱,該國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當天在德黑蘭附近遭遇「武裝恐怖分子」襲擊身亡。圖片來源 新華社綜合編譯 袁 野一隊以色列突擊隊員手持大功率手電筒,炸開一條路,闖入伊朗首都一間戒備森嚴的地下室。
  •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或將「理智地報復」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達馬萬德地區遇襲身亡。據了解,這已經是伊朗第四位在其國內遇刺身亡的「國寶級」核科學家;也是繼「關鍵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行動細節眾說紛紜在法赫裡扎德遇刺身亡後,關於此次暗殺行動的細節可謂眾說紛紜,其中既有「槍手刺殺說」,也有「遙控機槍刺殺說」,社交媒體上出現的遇襲現場視頻和圖片也與新聞報導情況不完全相符。伊朗媒體最初披露的信息顯示,法赫裡扎德的車隊遭遇了槍手襲擊。
  • 伊朗科學家被殺後,高級將領又遭襲身亡?伊外交部:該消息似乎是假新聞
    【環球時報記者 李睿 張繼丹】震驚世界的伊朗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事件剛發生不久,有外媒消息稱又有一名伊朗高級將領遇襲身亡。路透社1日援引伊拉克地方官員的話稱,一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邊境遭無人機空襲身亡。對此,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1日表示,尚未收到相關內容的報告,該消息似乎是假新聞。
  • 川普大概沒料到,伊朗核彈之父被暗殺的第4天,中國突然回應了
    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11月27日下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旁的一座小鎮遇襲身亡,隨後伊朗方面便把此次事件的矛頭指向了在中東地區與伊朗素來不對付的以色列,伊朗總統魯哈尼甚至直呼,此次事件的兇手就是以色列,而就在法赫裡扎德遇害之後的4天,恐怕連川普也沒有想到,中國突然做出了回應。
  • 以色列、伊朗:在激烈變局中尋找微妙平衡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特拉維夫記者 王炯  自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後,伊朗總統魯哈尼於12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直接譴責以色列是幕後兇手,並表示以色列政府發動此次暗殺的主要目的是便於川普政府在執政的最後階段製造不穩定,甚至發動戰爭。
  •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伊朗或謹慎選擇報複目標與時機沙特官方表態的謹慎不難理解。蘇萊馬尼1月遇襲身亡後,美軍在伊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多次遭遇火箭彈襲擊,而2019年9月,沙特東部石油設施遇襲也證明其防空能力有所欠缺。此次伊朗核專家遇襲後,與伊朗一水之隔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境內的美軍基地不免被伊朗列入報複目標之內,其中就包括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的巴林和美軍今年4月剛剛進駐的沙特蘇爾坦親王軍事基地,在這樣的形勢下沙特自然不想進一步激怒伊朗。
  • 以色列指揮官在首都被殺,伊朗的報復已爆發?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伊朗方面的說法,被殺死的人名為法赫米·希納維,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高級指揮官。摩薩德的高級指揮官在以色列首都街頭遇刺身亡,結合之前伊朗方面多次遭遇暗殺的事實,這似乎傳遞出一個信息,那就是伊朗方面終於開始了對以色列久違的報復行動。在多次遭受打擊之後,伊朗開啟了對以色列的反擊,摩薩德官員在首都遇刺似乎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事實恐怕沒有那麼具有戲劇性。
  • 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高度戒備!中東會捲入多大混亂?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首都德黑蘭達馬萬德地區遇襲身亡。據了解,這已經是伊朗第四位在其國內遇刺身亡的「國寶級」核科學家;也是繼「關鍵將軍」蘇萊曼尼後,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據報導,德黑蘭北部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的學生在另一位伊朗核科學家馬吉德·沙赫裡亞裡2010年遇襲身亡的地點集會,敦促伊朗官員做出強硬回應。以下為長安街知事的報導原文:伊朗國防事業在2020年一首一尾經歷了兩次重大損失。
  • 伊朗強勢逆轉局面!抓住刺殺核專家兇手,美軍司令改口:不想打仗
    根據伊朗當地媒體12月9日的最新報導,伊朗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透露出,日前涉嫌刺殺伊朗首席核物理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博士的部分兇手已經成功被逮捕落網,然後伊朗關於這次「核專家遇刺」一事進行的復仇計劃也正式可以提上日程,不過由於現在仍有部分兇手逍遙法外,因此關於兇手如何就範的細節就不便透露
  • 這位大使真敢說: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
    維克特洛夫表示:以色列-阿拉伯事務是中東的主要問題,不是伊朗。維克特洛夫認為是以色列的擾亂中東,不是伊朗。以色列在美國特許下,和阿聯、巴林及蘇丹實現關係正常化,但以色列真正目的是求得一種「同盟關係」進而對抗伊朗還有伊朗在地區的盟友如葉門胡塞武裝、敘利亞等。
  • 伊媒:伊朗核科學家遇襲案兇手已確認,逮捕行動開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今日俄羅斯」(RT)報導稱,據伊朗官方媒體8日消息,暗殺該國頂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部分參與者已經得到伊朗安全部隊的確認,逮捕行動已經開始,一些嫌疑人已被抓獲。報導稱,上述消息來源於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負責國際事務的特別助理海珊•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Hossein Amir Abdullahian)。據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 報導,阿卜杜拉希安8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殺害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的幕後黑手「已經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確認,這些人肯定會得到果斷回應。」
  • 波斯灣,東方油輪爆炸,白宮:伊朗動手了
    據中東媒體本月15日最新消息顯示,為解除日益嚴峻的外部威脅,伊朗正在針對西方敵對勢力籌劃新一輪攻擊行動。日前,一艘航行在波斯灣附近海域的東方油輪,突然因不明武器攻擊而燃起熊熊大火。對此,美國政府公開聲稱,從多種細節顯示這是伊朗軍方集中策劃的報復行動。
  • 伊朗為啥不敢報復?國內有大量川普支持者,盼著美軍早日打進來
    據外媒本月3日報導,遇襲身亡的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下葬之後,此事的熱度驟然降低,雖然伊朗仍在強調會進行報復,並且接連表示掌握了以色列參與暗示的證據,但始終都沒有進行實際性的動作。 目前,伊朗採取的報復手段是加快核研發速度,相較於蘇萊曼尼遇襲身亡後的轟炸美軍基地,很難讓伊朗人提振士氣。
  • 深度|年初是蘇萊曼尼,年末是法赫裡扎德……伊朗會如何回擊?
    一場光天化日之下的暗殺,不僅打破了伊朗的平靜,也讓波斯灣上空再度籠罩陰雲。當地時間27日下午,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伊方指認以色列策劃「國家恐怖行為」,並認為幕後有美國身影,揚言「在適當時候對科學家的殉難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