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有上海味道的馬路,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衡山路,這條被無數上海人奉為經典的馬路,他的過往是怎樣的?又有哪些不為人熟知的故事呢?
▌生於1943年
衡山路始建於1892年,由法公董局修築,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貝當路,1943年10月更名為衡山路,整條街長2.3公裡。衡山路南接商業中心徐家匯,北鄰時尚購物街淮海路――是兩大繁華區域間的幽靜而高雅的通道。緊臨領館區,是上海的交通主幹道之一,地鐵一號線在衡山路上設有站點,道路兩旁繁茂的法國梧桐和林蔭中頗具特色的各類高檔歐陸建築,為衡山路增添了濃鬱的異國文化氣息。
▌貴氣神怡的衡山路
衡山路在上世紀初曾是上海法租界的高級住宅區。燈火闌珊處,曾有多少澎湃激蕩的往事在暗中湧動,每座小洋樓的背後都有訴之不盡的傳奇:復興路上劉海粟的故居,坐落在嶽陽路上的宋子文別墅,思南路上「上海傳奇」藍妮的寓所,改建為「薩莎酒吧」的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愛巢,「席家花園餐廳」也是由前央行行長席德懿的府邸改建而成……衡山路一帶曲徑通幽的大小馬路匯成了一條又一條記憶的河流,讓人感受到世事的變幻莫測和人生的潮起潮落。
坐落于衡山路、東平路口的宋子文別墅
衡山路給人感觸最深的就是路兩邊濃密的法國梧桐。這裡的法國梧桐延綿了好幾個街區,悠遠的歷史使樹的枝葉異常繁茂,經過修建的樹枝密密地遮蓋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這裡卻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走在路兩邊,不時有涼爽的輕風拂面吹過,帶來一陣沁人心睥的涼爽。
▌風情夜上海
1993年,整條衡山路還只有兩家酒吧,而從1994年,這條街熱鬧了起來。在沒有政府明確規劃的情況下,短短2.3公裡的衡山路核心地區自發聚集了大大小小几十家酒吧,成為不少滬上年輕人休閒必去的地方,也帶動了附近的東平路、汾陽路、桃江路,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時尚休閒街區。衡山路成了上海酒吧街的代名詞。
1999年衡山路167戶商家中,其中酒吧就佔了近100家,營業面積達到35000餘平方米,營業額6.5個億,在全市休閒街中幾乎無其他街能相媲美。1999年9月,衡山路就被列為「上海市十大專業特色街」之首,衡山路的輝煌達到了頂點。
強生出租公司的蔡師傅回憶說,以前每天晚上10點左右,衡山路是計程車生意最好的地方,一直會持續到凌晨兩三點。「在當年的上海灘,不可能找到第二條像衡山路一樣的休閒街了,所以大家一提起酒吧街首先想到的就是衡山路。」蔡師傅說。
除了最具風情的酒吧,衡山路曾經也雲集著種類繁多的各式各樣的「吧」。有「茶言觀舍」、「寒舍」、「畫予名苑」等具文雅氣質的茶吧;有「耕讀園」等別有情趣的書吧;有「樓吧」、「原色藝術」等盡顯個性的布吧;有「索列」、「好運」等講求溫馨的咖啡吧;有「捷藝」等芬香瀰漫的花吧,不勝枚舉,爭奇鬥豔。
鼎盛時期的衡山路上,曾經一度匯聚了世界各地的饕餮美食。有來自澳州的「史東巖燒烤」、來自美國的連鎖店「星期五餐廳」、大型主題音樂餐廳「紅蕃」、日本料理的「緣祿壽司」、德式西餐的「運通豪士」、有中國第一家越南菜的「越南西貢餐廳」、臺商投資的「INDIAN(紅蕃啤酒火鍋城)、泰國風味的「天泰餐廳」、經典義大利菜的「沙華多利」以及眾多環境優雅的中餐館如「香樟花園」、「席家花園」、「金魚翅坊」、「錦亭酒家」、「福爐」等等。
衡山路上的美國的連鎖店「星期五餐廳」
▌風光漸退
10年之前,當人們說起衡山路的時候,這是一個和時髦、青春、灑脫、放肆、青春等詞彙相關的一條路。這裡是上海最著名的酒吧街。但現在,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上海,已經有了太多選擇。
「年輕人喜新厭舊,現在各個區都在打造自己的休閒街,特別是新天地對衡山路商業帶來很大衝擊。新天地興起更多的是一種政府行為,當時改造了很多舊房子來重新規劃建設,而衡山路的商業是鬆散的、是店家自發開起來的,肯定存在一些劣勢。」衡山路的一家酒吧業主說。
隨著2001年「新天地」誕生在淮海中路商業區後,衡山路漸漸地摘下了耀眼的光環。雁蕩路、巨鹿路等諸多小酒吧街的出現,進一步分散了氣,衡山路的人氣一路下滑, 當下的年輕人更鍾情於裝修新潮的新天地或復興公園。徐家匯商委工作人員坦言,衡山路較十幾年前最興旺時期已經沒落了不少。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客流數字,但相關負責人承認,衡山路客流量大減是不爭的事實。
「新天地」的崛起,令衡山路逐漸褪去了光環
在徐匯區未來的規劃中,衡山路酒吧街迫不得已開始向高端商務街的轉化。將來,和衡山路相關的詞彙,將變成文藝、歷史、民國等更加「小清新」的詞彙,部分餐飲企業也將搬遷。徐匯區政府的相關部門表示,對于衡山路上現有的餐飲娛樂企業,在引導其保持特色的基礎上,政府部門也試圖讓部分企業轉向桃江路、寶慶路等支馬路,形成新的集聚規模。新的酒吧街會層出不窮,但它們的名字不會再叫「衡山路」了。
帶著衡山路情結的上海人們,趁現在,再去一次衡山路吧。
(本圖文摘自公眾號:魅力上海)
上海潮人都關注的微信號: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 閱讀原文 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