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前頒給了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和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三位科學家的成果是,研究細胞如何感知氧氣和適應氧氣供應的機理,並發現了低氧誘導因子。這是一項與癌症治療密切相關的重要基礎研究成果,利用低氧誘導因子可以更有效地治療貧血,這為癌症患者更好地接受化療提供了幫助。
近年來,化療、靶向藥等高精尖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癌症存活率。中國國家腫瘤專業質控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癌症患者惡性腫瘤五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
但另一方面,中國癌症發病率仍在逐步上升。2018年最新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近400萬,發病率為285.8/10萬;死亡人數逾230萬,死亡率為170.1/10萬。
面對癌症,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從這個角度看,輕症作為癌症初期症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輕症保障重點圈定兩點
輕症並不是指小毛病,這是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名詞,是指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狀或者較輕的狀態。
以原位癌為例,嚴格意義上不是癌症,如果早發現早治療直接切除,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不影響生活。但如果放任不管,同樣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而且,輕症的治療費並不輕,數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購買重疾險時,應該注意看保險條款是否對輕症賠付有充分覆蓋。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輕症的發病機率遠高於重疾,復發率也更高,所以輕症的多次賠付特別有實際意義,這也是選擇重疾險時需要劃的重點。
作為市場持續多年熱銷的現象級保險產品,平安福的輕症保障設計很有誠意。
先看保障覆蓋。目前重疾險中的輕症,並沒有全行業的明確標準,但最新升級版的平安福輕症保障由原來的30種增加到50種,既篩選了原位癌、早期肝硬化、較小面積燒傷、心臟瓣膜介入手術等較高發且會對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輕症病種,也包括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輕微腦中風等客戶高度關注的輕症,在本次升級中全部納入。
再看多次賠付。目前大多數重疾險都支持輕症的多次賠付,而輕症的多次賠付多數都限定於不同系統不同病種,也有間隔期的要求,一定要注意仔細閱讀保障條款,不能只看表面的賠付數字。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重疾險,其賠付比例一般為重疾險基礎保額的20%-35%。在保費相近的情況下,輕症給付比例越高自然越好。輕症賠付次數從1次到5次不等,有的輕症分組多次賠付,有的輕症賠付不分組。從獲賠概率上來看,不分組的要優於分組的,但實質上差別不會很大,因為罹患與首次發病不同的重疾和輕症概率其實是很低的。
平安福輕症賠付的條款是,70周歲前每次發生可以賠付重疾保額的20%,同時壽險和重疾的保額會增加20%,最多可增加60%。比如某保單為壽險100萬、重疾險50萬。當發生一次輕症,重疾險會增加10萬,變為60萬。假如被保險人以後發生重疾,賠付金額就為60萬元。此時,壽險增加了20萬元,增加至120萬元,被保險人身故後的賠付金額為120萬元。
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於輕症病發增加了重疾和壽險的賠付額度,同時又降低了保費投入。一份輕症保障完善的保單,能夠更好地發揮重疾險的作用,起到及時醫療保障和家庭財產保護的雙重效果。
及早投保防範因病返窮
平安福是平安人壽主力保障型保險計劃,覆蓋終身壽險、重疾、醫療及意外險等,一張保單即可以提供全面保障。2019年平安福再次升級,保障範圍再度拓寬。升級後的平安福覆蓋100種重疾和50種輕症。此外,客戶還可選擇平安附加心腦血管疾病保險或平安附加肝腎疾病保險,包含19種心腦血管疾病和6種肝腎疾病,確診相關疾病後且達到賠付條件的,除重疾保險金外,還可獲得特定疾病保險金。除了特疾保障,保戶還可根據自身需要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保障更加靈活,滿足個性化保障需求。
平安福自2013年上市以來,截至今年5月已經累計銷售近2000萬件,保費年均複合增長率55.3%,累計賠付超過10萬件,累計送出理賠金近106億元,其中賠付客戶中年齡為18歲至50歲的佔比達到了90%以上,在十大賠付病種中,癌症的賠付佔比達到了62.65%,全面提高了客戶抗風險能力,有效減輕了客戶面對意外風險時的財富負擔和焦慮情緒。
即使是諾獎得主將癌症治癒的希望又提升一大截,我們仍然少不了一份保單。有意思的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在無意中道出了保險的本質。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阿比吉特.巴納吉在其著作《貧窮的本質》中,傳達了這樣一個觀點:窮人對待健康的思維,往往是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
不妨這樣理解,為健康投保的成本是「廉價」的,但可以對衝昂貴的治療費用,以相對低的投入抵禦了因為重大疾病一夜返貧的風險。
來源: 中國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