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教師在大陸:「31條措施」解決了我的兩大難題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臺籍教師在大陸:「31條措施」解決了我的兩大難題

2018年09月21日 10: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籍教師、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教授鄒鴻泰。(中國臺灣網 陳文韜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0日崑山訊 (記者 陳文韜)「老一輩常說的一句話是『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如今臺灣青年的新流行是『來來來,臺清交;去去去,去大陸』。越來越多臺灣青年探索職涯的第一步,從大陸開始。」9月20日上午,2018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在江蘇崑山開幕。在浙江溫州就業發展兩年的臺籍教師、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教授鄒鴻泰正分享著自己在大陸就業的經歷與感受。

  大陸教師就業條件優渥,臺灣給不了

  曾在臺灣任教的鄒鴻泰,在來到大陸前因為臺灣每況愈下的教師職業環境而陷入迷茫期。2016年,他從媒體報導上看到大陸各高校開始提供優渥的薪資條件並廣徵海外優秀人才,臺灣不少優秀及資深的教師紛紛前往大陸尋找機會;此外,距離臺灣直航僅有53分鐘的溫州,正對創新創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與培養,這對專攻創業人才培養的鄒鴻泰來說是莫大的福音。同年,他決定與同為高校任教的妻子一同辭去工作,並帶著小孩選擇溫州就業,追求人生第二階段的目標。

  「大陸高校的薪資結構雖然是與臺灣相似,但不同的是採取一人一議薪資模式,即你夠優秀、能力夠好就可以領比臺灣更高的工資」鄒鴻泰表示,在溫州他享受到了免費住房、安家費、科研經費、授課時數少等福利,此外還安排配偶就業與協助子女就學,在課後閒暇之餘有更多彈性的時間可以進行崗位創業。而這些條件,都是臺灣高校所無法提供的優點。

  「31條措施」提供就業生活保障,赴陸不後悔

  今年「31條措施」出臺後,大陸各省市紛紛出臺配套措施。其中,浙江省在7月發布的《惠臺76項措施》解決了他擔憂的兩個問題:子女就學及職業規劃。「政策中,合法就業的臺胞其子女可按照規定在所在地學校就讀;此外還提到臺灣同胞來浙江高校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在臺灣的任職資歷給予承認,學術成果可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工作評價體系。」這兩條措施對鄒鴻泰來說是對未來生活和職業生涯的最佳保障。

  鄒鴻泰表示,隨著18位港澳臺居住證開放申領,臺灣同胞在大陸參加社保、上學、就醫、交通等方面更是獲得了極大的便利,他直言當初選擇來到大陸、來到溫州就業一點也不後悔。未來,他希望以創業導師的職業身份,為來溫州發展的臺灣青年保駕護航,「希望兩岸的青年未來能與我一樣,在大陸找到心中的目標與夢想。」(完)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焦點

  • 系列報導《我眼中的31條》之四:歡迎臺灣教師來大陸任教
    海峽之聲網北京訊(記者楊娜 襲悅)2月28日,國臺辦宣布31項惠臺措施後,對有不同需求的臺商、臺生來說有有什麼看法?如何進一步對接落地?系列報導《我眼中的31條》之四:歡迎臺灣教師來大陸任教。一起來聽聽臺灣同胞是如何說的。
  • 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 復旦大學臺籍教師...
    大陸再次出臺多項便利臺胞的政策,其中包含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消息傳來,復旦大學歷史系臺籍副教授林志鵬為之一振,他立刻上網查看具體內容,看到幾個申請條件自己的情況都符合,他長舒了一口氣,「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26條措施」中的第5條提出,「臺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這為蘇一舫在大灣區新一輪文旅項目布局帶來了新機遇。  「投身文旅市場近十年來,我感到這一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好,國家也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我看好接下來的發展。」
  • 大陸31條惠臺政策全文 三十一條惠及臺胞措施內容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8日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 31條惠臺措施將吸引更多臺青赴大陸闖出一片天
    畢業發展起點更高  陳木柱近幾年觀察發現,臺灣高中生想赴大陸讀大學,有兩大原因:大學排名領先,更有競爭力;畢業留在大陸工作,起薪比臺灣高。很多高中生對臺灣競爭力、前景都不樂觀,尤其低薪問題無法解決。  林清波也有同感。他說,去年找他寫推薦函申請大陸知名高校的學生只有個位數,今年超過40人。
  • 臺籍教授盧麗安的「大陸23年」:融合發展,吾道不孤
    (聚焦海峽論壇)臺籍教授盧麗安的「大陸23年」:融合發展,吾道不孤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題:臺籍教授盧麗安的「大陸23年」:融合發展,吾道不孤作者 黃詠綢「唯有透過融合發展,兩岸同胞才能走近走親,實現心靈契合。」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31條」頒布實施一年 給臺胞帶來實在好處
    從沒想過這麼高的榮譽會落在我身上。這說明我們的工作被社會認可,臺胞成為大陸一分子。這不僅僅是『兩岸一家親』,而是真正不分彼此的『兩岸一家人』。」她激動地說。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 臺籍教師「登陸」教學安家:從簡繁體轉換開始
    臺籍教師「登陸」教學安家:從簡繁體轉換開始 2019-12-26 10:16: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臺籍教師黃英明在為學生授課
  • 從「惠臺31條」到「26條措施」,哪些惠臺政策讓臺商最「中意」?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0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同日在南京舉辦的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26條措施」也成了企業家們討論的焦點。
  • 臺媒熱議「31條」APP:這隻來自大陸的「熊貓」讓人感覺很貼心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2月28日是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發布實施一周年,國臺辦2月27日表示為更好地為臺灣同胞提供優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在31條惠臺措施實施一周年之際,研發了名稱為「31條」的APP,2月27日正式發布
  • 臺籍船長賴宜保:我願深耕大陸的「藍色牧場」
    喏,我手上的這條最大,有40斤。這可都是近海捕不到的魚類哦。」船靠岸不久,臺籍船長賴宜保就透過視頻連線向記者展示他們的「戰利品」。從3月中旬復工至今,賴宜保幾乎隔天就要出船,忙得不亦樂乎。雖然他喜歡別人叫自己「小寶」,但其實早已是個老船長了。「我在臺灣從事深海海釣工作已經近20年了,擁有各種類型的海上駕駛執業證照。
  • 致臺灣同胞: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大陸同胞有的,你們也有了!
    自去年2月底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31條措施」)以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推出細化政策,把同等待遇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細。上月初,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20個部門,又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26條措施」),一經發布便受到臺灣同胞的熱烈歡迎。
  • 廈門航空臺籍空姐已正式上機 國臺辦:值得高興
    摘要: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9日上午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在會上回應廈門航空臺籍空姐正式上機飛行一事稱,近年來,我們採取各種措施,積極為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便利。
  • 惠臺31條:江蘇南京「75條」惠臺政策出臺
    為進一步推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落地實施,江蘇省南京市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並解讀《關於深化來寧臺胞宜學宜業宜遊宜居服務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四宜」措施》),「四宜」措施提供「宜學、宜業、宜遊、宜居」四類服務的75條措施,進一步深化了對來寧臺胞在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的政策扶持。
  • 惠臺31條APP:來自大陸的「熊貓」讓綠營眼紅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大陸惠臺31條發布一周年之際,國臺辦首度推出「31條APP」,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稱,此前1月底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搞直播、扮網紅,兩岸為爭取臺灣年輕族群認同都卯足全力、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平臺宣傳政策。
  • [31條落地]深圳發布18類99項措施
    條惠及臺胞措施」新聞發布會上,艾學峰介紹了深圳市貫徹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相關情況並指出,為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將「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的指示精神,深圳市重新梳理出深圳市現有適用臺企臺胞的各項政策,製作了「深圳貫徹『31條惠及臺胞措施』政策彙編」,包括18個類別的99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