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2020-12-25 環球網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臺灣《經濟日報》詳細報導了大陸各省市相繼推出的相關配套措施,並刊發題為《惠臺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的社論指出,有關措施對臺灣企業和人民而言,最重要的是有多少實在的牛肉,「廈門60條」的意義代表「31條惠及臺胞措施」是實在的牛肉,而不是華麗的掛飾。

《聯合報》報導也以「上桌」形容相關配套措施出臺,並詳細解析對臺灣人才的適用性和吸引力。據該報報導引用學者分析認為,這些措施面向廣,涵蓋生活、就醫、交通等領域,代表「兩岸一家親」理念得到落實。

《中國時報》報導說,大陸緊鑼密鼓推動「31條惠臺措施」落地,遍地開花。以「廈門60條」為例,範圍涵蓋中小學、青少年、科研機構、高教及臺企領域,可說是無所不包。該報將大陸各地相關配套措施製成圖表,涉及福建、上海、江蘇、浙江、四川、山東、湖北、廣西等多省市。

《中國時報》還報導了臺灣青年對惠臺措施「落地」的看法。一位臺青評價說,配套措施更具體、更細化,還公布了相關聯繫窗口,力度更直接,使臺灣人才赴大陸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旺報》則引述學者觀點說,有關措施是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一系列具體實踐,可謂「潤物細無聲」,深得人心。該報評論文章還指出,有關措施會讓臺胞「用腳投票」,認同「兩岸一家親」,到大陸創業發展。

聯合新聞網就「廈門推出60項惠臺措施,你會心動嗎」進行民調。截至12日中午,92%的受訪者選擇「會」,原因包括「在臺灣待遇太差,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臺灣政策令我失望,讓我想離開」等。

相關焦點

  • 臺名嘴點讚大陸惠臺措施:對悽風苦雨的臺灣很溫暖
    海外網3月1日電 2月28日,大陸公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31條惠臺措施引發多家臺媒熱議。她認為,這31條惠臺措施涵蓋了產業、金融、醫療、出版、學術和影視等方面,讓臺灣民眾都直接享受了國民待遇。她還舉例稱,臺灣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大陸官方的各種大型計劃、項目、公共建設和補助;臺灣同胞可以參加53種專業考試和81種技能考試等等。黃智賢還感嘆,這31條是多麼的大器!
  • 31條惠臺措施將吸引更多臺青赴大陸闖出一片天
    臺灣專家:31條惠臺措施將吸引更多臺青赴大陸闖出一片天  新華社臺北3月22日電(記者石龍洪 陳鍵興)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22日在臺北舉辦記者會,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大陸新推出31條惠臺措施為臺商、臺青等臺胞赴大陸發展打開一扇門,將吸引更多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尋找機遇,闖出一片天。
  • 江蘇崑山:31條惠臺措施超半數已落地 惠及10萬臺胞
    來源:中國新聞社13日下午,以「同等待遇 融合發展」為主題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措施」)工作推進會在江蘇崑山召開。據了解,目前31條惠臺措施中已有17條措施在崑山實施,42家臺企總部累計享受到地方獎勵8303萬元人民幣。作為大陸臺資經濟發展的重鎮,自1990年10月首家臺資企業在崑山落戶,截至2018年2月底,崑山全市累計批准臺資項目4878個,增資項目2332個,投資總額586.07億美元,註冊資本304.36億美元。近10萬臺商臺胞在崑山工作、生活。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在泰州專項調研「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在泰州專項調研「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 2018年05月21日 07:2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1日泰州訊 5月17日至18日,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率調研組來泰州進行工作調研,了解泰州貫徹落實「31條惠臺措施」情況。
  • 大陸31條惠臺政策全文 三十一條惠及臺胞措施內容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8日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 大陸惠臺政策已逐漸產生積極效果
    今年以來,大陸陸續推出一系列惠臺措施:從2月28日國臺辦等29個部門公布實施31項惠臺措施,到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紛紛推出具體實施辦法,再到日前國新辦公布將於9月1日起推出18碼的「居住證」,惠臺措施不斷深化和細化,受到各方普遍肯定與好評,積極效果已逐漸顯現。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在臺灣青年蔡曜謙看來,大陸最新公布的「惠臺」舉措給他創業逐夢打了一針強心劑。  2010年,26歲的蔡曜謙來到崑山打拼,成立了蘇州東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當初選擇這個領域,主要是覺得臺灣的文創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希望能與崑山乃至大陸各地的人文故事、地方歷史名片等優質內容形成優勢互補。」蔡曜謙說。
  • 大陸發布對臺「26條措施」,臺灣當局慌什麼?
    中國大陸4日出臺惠及臺灣企業和民眾的「26條措施」。它們包括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內含臺企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的政策。臺灣當局在第一時間指責大陸的「26條措施」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是意圖分化臺灣內部,企圖介入影響臺灣選舉。大陸國臺辦回應說,臺當局的反應顯示了一種「陰暗心理」,不能不說,「陰暗」這個詞用得蠻準確的。臺當局指責大陸推「26條措施」是想介入臺灣選舉,在我們看來,這恰恰反映出臺當局腦子裡只有選舉,沒有臺灣人民。
  • 民進黨連夜封鎖島內涉31條網站,引臺灣輿論撻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網絡上最近出現了一個「關注31條」網站,其網址是「www.31t.tw」,域名顯示為tw(臺灣),由於網站內容多是關於大陸去年出臺的「31條措施」,於是該網站成了綠營的一顆「心頭刺」。昨(15日)晚,蔡當局下令將網站封鎖,隨即引來島內輿論一片撻伐之聲。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日前,國臺辦公布31項惠臺措施,大幅放寬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和個人各種投資經營和工作限制,提供臺商和臺灣人準國民待遇。對此,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此次開放力度範圍超過以往,抓到臺灣「痛點」。
  • 「31條惠臺措施」落地一年多 江蘇這些地方政策落實得如何?
    交匯點訊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31個部門在去年2月底聯合發布了「31條惠臺措施」,後續又出臺了臺灣居民居住證等措施。一年多過去了,這些政策在江蘇落實得如何?  交匯點記者從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舉行的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論壇上了解到,國臺辦在政策發布後明察暗訪各地落實情況。
  • [31條落地]深圳發布18類99項措施
    內容涉及18個類別共99項,基本涵蓋臺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表示,在貫徹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方面,深圳要處於全國「第一梯隊」,並讓更多的臺企臺胞了解深圳政策的「含金量」。
  • 惠臺26條措施出臺:臺企可同等參與5G建設
    惠臺「26條措施」出臺,為臺灣企業、臺灣同胞在投融資、領事保護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為臺企在投融資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為臺胞在交通出行、購房資格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大陸給予臺灣同胞同等待遇有了「加強版」。新出臺的惠臺「26條措施」,提出臺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民航等投資建設,臺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購房資格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等。
  • 臺媒熱議「31條」APP:這隻來自大陸的「熊貓」讓人感覺很貼心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2月28日是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發布實施一周年,國臺辦2月27日表示為更好地為臺灣同胞提供優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在31條惠臺措施實施一周年之際,研發了名稱為「31條」的APP,2月27日正式發布
  • 系列報導《我眼中的31條》之四:歡迎臺灣教師來大陸任教
    海峽之聲網北京訊(記者楊娜 襲悅)2月28日,國臺辦宣布31項惠臺措施後,對有不同需求的臺商、臺生來說有有什麼看法?如何進一步對接落地?系列報導《我眼中的31條》之四:歡迎臺灣教師來大陸任教。一起來聽聽臺灣同胞是如何說的。
  • 浙江深化惠臺措施 邀臺灣青年共享創新發展機會
    新華社杭州7月6日電(記者 段菁菁)記者6日在杭州召開的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獲悉,浙江在貫徹落實中央「31條惠臺措施」的「76條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再推出5條具體措施讓臺灣青年更好地分享浙江創新發展機會。
  • 廈門惠臺措施不斷落地 臺青藉助「小三通」踏上創業熱土
    兩岸人員往來如此熱絡,是廈門落實各類惠臺措施的成果。五通碼頭三期候船樓的啟用,為臺胞提供了舒適便捷的環境;青創基地配套齊全,為臺青創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各類展會招商會,為臺青提供了對接資源的有效渠道……廈門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不少臺灣創業者,而惠臺措施的支持,則讓他們在大陸發展之路越來越廣闊。「小三通」成兩岸往來「黃金通道」
  • 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
  • 兩會速遞:大陸輿論密集解讀習近平最新對臺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日發表的最新對臺講話,引起大陸輿論高度關注。連日來,大陸主流媒體就此講話展開密集報導,予以全面深入解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該報高級編輯解讀文章指出,習近平最新對臺講話深刻把握了臺海局勢的新變化,既表明大陸方面堅持「九二共識」、遏制「臺獨」分裂的堅定立場,又飽含對臺灣同胞的深摯情感,對兩岸同胞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寄予厚望。講話高屋建瓴,語重心長,針對性強,為兩岸關係拓展前行指明了方向。